談器量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氣質;人多一分器量,便多一分人緣。所以涵容大度是平心靜氣的好方法,也是待人接物的第一法,對人或對己,益處極大。器量雖說是天生的,也可以後天學習培養的,多讀讀歷史上的名人故事,多想想自己的心胸懷抱,就懂得如何學習「養量」。

有器量的人不在乎小冒犯,宋代的韓琦帥兵駐守於定武,夜晚在帳中寫軍書,一個衛兵手持蠟燭侍立在傍,衛兵心不在焉,燭火居然燃著韓琦的鬍鬚,韓琦趕快用袖子撲打燒焦的鬍子,沒說一句話,繼續不停寫軍書,過了一歇回頭看衛兵,剛才那個已經被換走,替換了另一個衛士手持著燭火,韓琦深恐剛才大意犯錯的會受到隊長的鞭笞,連忙召喚隊長說:「不必換人,不必換人,剛才的那位已經學會怎樣拿蠟燭了!」全軍都佩服韓琦的器量。

有器量的人不在乎小損失。韓琦鎮守大名時,有人獻給他二隻玉盃,是從古墓中發掘出來的,玉光瑛瑛,表裏無瑕,真是寶物。一群賓客正在賞玩歎美時,卻被一位冒冒失失的客人觸倒,兩隻玉盃一齊打碎!大家都很驚愕,冒失的客人則伏在地上請罪,韓琦神色如平常,笑著對大家說:「每樣東西的成或毀,都有個時數的,他不太小心,但不是故意的,沒什麼可責怪呀!」韓琦安詳的態度、寬大的器量,終於成了有名的宰相。

有器量的人不計較小恩怨,漢高祖劉邦不計較韓信的逃亡,還築壇公開拜韓信為大將。劉邦也不計較陳平貪收黃金,教陳平去辦事時反而一擲四萬金給他,疑都不疑,這種器量,早就氣吞項羽了!周朝的管仲,曾經是齊桓公的敵人;唐朝的魏徵,也曾經是唐太宗的敵人,都是侯王不念舊惡宿怨,才能化阻力為助力,成就了大事業。

器量是可以學習的嗎?有人問過夏原吉,這位以「量」見稱於時的夏文靖公答道:「我小時候有人侵犯我,我都會發怒,後來學習忍,先從臉色上忍,再從心底下忍,久了就自然成熟,不與別人計較了,『量』哪裏不是學來的呢?」可見「養量」先從內心做起,先學耐煩忍受,再慢慢擴大範疇,像「練兵由少而多」一樣,至於養量的方法,夏公也說:「處有事只當是無事,處大事只當是小事,凡事內心鎮定不動,若遇事就先張皇失措,心浮氣躁,內心無主,就難以有容量了!」

夏公講的鎮靜工夫近乎「器局」,養量的方法依我看,第一是「意自滿者,其局量必不大」,所以要戒驕滿。第二是要做到「見人一善,忘其百非」,只看見別人缺點看不見別人優點的,無法有器量。第三是要做到「不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來臨時,能泰然處之,不為所累,這就完全操縱在你了,操縱得成熟時,雖不能事事如意,但器量已經養大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