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與宜

靜宜女子大學的同學,要我送一句話給「靜宜女孩」,登在她們刊物上,我想沒有比靜與宜二字更恰當了,於是我寫:「文學藝術以靜為妙境,生活處世以宜為準則」,我又想,這句話也可以送給全國的朋友,所以再將它作一番詮釋。

文學藝術所追求的「靜」境是怎樣的呢?

譬如畫一幅觀音大士像,畫得像神仙,就嫌縹緲而帶英雄氣;畫得像美女,就嫌輕佻而帶脂粉氣;畫得太福德相,就嫌引人生庇佑的貪念;畫出男身而長鬍鬚,可能威猛,就嫌不慈悲;畫成千手千眼,手中各執一物,就嫌具象雜沓而太熱鬧,給人怪而紛紜的印象。畫觀音像的高手,要讓紫竹林中、白蓮臺上,一片靜氣肅然,令人一見就自覺蝸角蠅頭,忙得好俗!於是萬念俱淡,五體投地,真心裸露,不敢隱藏,這才是靜的妙境!

畫山水也一樣,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要蟬蛻塵埃泥滓的碌碌世味,用「天際真人」的眼界胸襟,從寂寞無可奈何的境界去著筆,一點潦草輕率不得。能畫出造化之理中至靜至深的一面,才可以脫略「火氣」「霸氣」「俗氣」「酸氣」,古人主張從「乾坤清氣」中提煉的道理,已超乎筆墨家數,也超乎氣勢韻味,乃屬性靈修養的境界,所以前人認為:「書畫至於成就,必有靜氣,方為神品。」

文章也是如此,詼諧熱鬧,總近庸俗。構巧句,出奇想,佳語佳事太多,就有陳售百物的炫目的市井氣;把明確的論點化作扭扭捏捏的複雜句法,以妝點自身的高雅教養,總有小家矯情的神色;至於詞彙富麗,賣弄雕飾,又像暴發戶渾身盛裝,反多醜態。而大家的文字,大抵平正無奇,不鬥才華,不希榮耀,在平易博厚之中,氣靜而不見俗狀,神安而不見忙亂,像平闊的重器力移不得;像天然的江山波撓不動,這就是氣靜意平的勝境。

至於生活起居所追求的,就是一個「宜」字,人情禮數,出處辭受,只求個「宜」,宜就是合時合地合情嘛!

譬如戀愛宜於少年時談,到老年談就是危機,老朽房子最容易著火呀!佳肴宜於饑餓時吃,到撐飽後吃就是糟蹋,山珍海味都成了受罪唷!知心話宜於博雅知己間談談,在俗客面前最好沉默,多一句就是自己傻呢!

狂嘯宜於獨自登臺的時候,參禪宜於長期臥病的時候,擊劍宜於空山揮憤的時候,而好文章給人欣賞宜於遇到了解創作甘苦的朋友之時。

古器物不宜俗人玩,美酒不宜喧客喝,名花傾城,最不宜淪落不偶!至於寫書宜於閒雅的人,做官的人著書,就變成一種瀟灑的罪過!而彈琴、臨帖、賞花、品茗,只要是清福,都不宜熱衷名利的男女。……凡事凡人,只求個「宜」,你說是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