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警鐘

日本有一位以「了解女性」而名噪一時的評論家——櫻井秀勳,他發現日本新一代的女性,都改採西洋格言為思考法則,只有深受以父親為中心的家庭教育下的男性,尚肯接受中國諺語的思考法則。新女性對此則不屑一顧,認為與年輕不相稱,都認定中國諺語是「消極的積極性」或「否定的積極性」,西洋格言則是「積極的積極性」。

這幾句話彷彿敲響了中國文化的警鐘,也許旁觀者清吧?我們的諺語真是對該積極的事務,喜採否定消極的態度嗎?不妨虛心地舉例看看:

殺君馬者,路旁兒也。——跑馬時不必搶先爭勝,路旁拍手大叫加油的人,就是摔死你的馬的真兇呀!

父子不同舟。——不是父子勠力,同舟共濟,而是父子最好分舟而乘,免得同時淹死。

開店容易守店難。——店還沒有開,先想開店以後的難處,開店之日風光一番容易,往後日夜守候可真難挨。

人闖門子是非多,狗闖門子棍棒多,雞闖門子進禿鍋。——儘量少點人際關係,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連雞狗都要少闖門子,何況人呢?

身安莫嫌瘦,家安莫嫌貧。——想想財產與肥肉,實在是富人健康的兩個大敵,只求身家平安,就不妨瘦與窮。

要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能夠化解麻煩,就是快活的生活高手。

而西方格言,果真充滿積極性,令日本年輕女性鬥志高昂嗎?也不妨隨手舉幾個例:

行爾所能,死爾所職(法國諺語)——人人貢獻所能,直到殉職為止。

今日一日,等於二明日之價值(巴禮查德)——重視當下的現實,不必空待明天。

金錢者,使萬人頓首唯一之力也(勃拉)——譏笑錢是銅臭,不免有點阿Q了。

孩子需要的是榜樣,而不是指責(茹貝爾)——相信「棒頭出孝子」真是太野蠻落伍了。

敵人的屍體,總是散發著香氣(維忒利烏斯)——殺敵致勝,是快樂的享受。

努力工作是一個人最明智的投資(查.施瓦布)——工作狂也該受獎勵。

謹慎能使生活平穩,但往往不能使生活幸福(塞.約翰遜)——沒有些冒險精神,人就未老先衰,何來幸福?

當然,西方不是沒有消極性的名言,中國也不是沒有積極性的諺語,我只是隨手取樣,但從其中自能窺見兩者的確存在剛柔進退的不同思考法則,日本年輕一代女性在文化精神上很快與歐西相認同,而排斥中國諺語,由於日本常常就是十年後的臺灣風尚,臺灣又常常就是廿年後的大陸風尚,所以特別值得我們省思與警惕。

中國的諺語,也都是累積了經驗,練達了人情,就生活中習焉不察的盲點,言簡意賅地指出來,自有其不朽的價值,但與西方名言一比較,就可以發覺:

中國諺語的思考法則,以生命的保養為主,重視和諧圓滿;西方名言的思考法則,以理想的達成為主,講求對立競爭。中國諺語重在歷史歸納,以知足自保為重,未必不是福;西方名言重在開拓將來,以挺進征服為重,未必不是禍。一個保持安定,一個促成進步,一味奔競求進步勢必招致對現狀不滿,不滿現狀就會破壞安定,所以認為積極可能惹出麻煩,消極可以避免麻煩,當然這種消極也可能形成封閉與僵化,諺語變成許多壞習氣的滋生地,那就反而有害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