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味

生活品味是許多人在追求,卻很難具體說明的東西。光是穿戴名牌衣帽、駕駛名牌轎車,狂飲名牌洋酒,凡事趕時髦流行的雅痞族,如果動作輕薄、談吐低俗,充其量只是紈褲子弟,何來生活品味?

生活品味不只是供人觀賞的外在的美,而要有深沉的內涵,生活品味的高貴與低俗,要看具有何種品質,而不是看具有多少財富。

我在西方的超級市場裏,看見青色與黃色甜椒,每磅○.九九元,紅色甜椒則每磅四.九九元。過了幾天,紅色甜椒也售○.九九元,而黃色甜椒忽然昇為四.九九元。價格如此懸殊地變化,會有人買那四.九九元的甜椒嗎?令我這臺灣來的土包子,一腦子迷惑。後來才明白,各色沙拉拼盤中,有時必須有紅色黃色來點綴,僅為點綴,西方人僅買一隻黃紅椒而已,所以出售價格必須昂貴。如果依我在臺灣生活的觀點,認為甜椒不分青黃紅,滋味都相同,何必執著?那品味就沒了!要進化到懂得冷盤中色彩所必需的意義,由意義而產生價值,而肯掏出高價的腰包,這就是生活品味。這品味並非來自高價,而是來自超出實用性而進入了美的層次,變成了生活的藝術。

在西方某家餐館,推出一種豆子沙拉,盤中豆子的排列,由名廚精心一一放置,每盤索價十二美元,居然想吃者還得電話預約,這就是生活品味。豆子幾毛錢就一磅,如果認為豆子由誰排列,滋味還不是一樣?通過喉管三寸後,全成了糞便一堆!那品味就沒了!品味並不在花費十二塊錢上,而是在曾否通過藝術手段成為那極為短暫的美的要件上。

這兩個例子都提到了錢,好像價格昂貴就生出品味,並不是如此的,錢的富足容易辦到,但品味的貧乏實在難以挽救。就以音樂來說吧,欣賞音符與音符如何柔和連續,呼吸成句,同一音鍵上由於接觸的強弱而發出不同感情的音來,能體會音樂中細膩的思想情感,就有生活品味。不然,儘管高價的音響設備大部分賣在臺灣,而臺灣仍停留在低俗的音樂風潮中,即使大官鉅賈,願意帶頭扭屁股賣力獻唱,依然沒有什麼品味。

再看西方人在春暖花開的陽台上,在長途費時的舟車中,幾乎每人手上都捧著書,書是厚厚的精裝本,不少是各行各業的專書,靜心進修,就是生活有品味。而我們由於出版制度不健全,張三李四王五麻子都可以隨便出書,不會寫書的找人代打也照樣出書不斷,文藝讀物仍停滯在國中生閱讀的水平,比三十年代六十年代還在不斷下降,而政治瞎掰書又當令熱賣,就算有心人努力推廣讀書風氣到人手一卷,素質如此,你說對生活品味能有多少助益呢?

生活品味有些是受大環境的限制,在一切都擁擠的臺灣,自然難以趕上歐美。譬如西方人重視庭院花木的維護,每月支出費用占日常生活的三分之一,而臺灣有庭院的人家太少,以前日式小庭院也都改成了公寓大廈,那就得學習日本,沒有大庭廣院,就靠居家內外的整潔來表現品味,小小的牆角,只有花樹,絕無垃圾,垃圾打包成方方正正的禮物一般,車輛潔淨無灰,依然維持著某種品味。

生活品味中,當然以人的品質最難提昇。記得有一次,瘂弦和我在加拿大的BC省會坐公車,停放著的公車由於開車時刻還沒到,司機正和乘客們在攀談,談吐甚為幽默,瘂弦禁不住對我說:「這司機不是和臺大的外籍客座教授風度一樣嗎?」真的,西元二千年後,臺灣的國民所得達到兩萬美元以上,這美夢容易成真,但要臺灣的司機風度像客座教授,這種生活品味,才是大家真正期待的美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