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定義

「年輕」這詞彙,對人來說,就是年紀輕輕嘛,但推而廣之,年輕的面貌是繁富而多樣化的,歷史也可以有年輕年老,國家也可以有年輕年老……

大哲學家邵康節,曾經把三皇五帝的時代,叫做「早春」,意思乃是「年輕」的世代吧?歷經周漢唐宋,大概是「仲夏」的中年壯年吧?清末而後直到今天,從中國人抽鴉片煙開始,至今吸毒泛濫、愛滋流行,核戰四伏,污染蔽天,父親強姦女兒,兒子殺死母親,是非不分,道義蕩然,所謂「末世現象」,可能已到了深秋殘冬的老病衰年吧?

再放眼整個世界來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是春天國,最年輕。美國德國日本是夏天國,正當令。英國法國俄國,則垂垂老耄矣,是秋天國。而中國、越南、北韓,如果繼續一黨專制,向民主人權的潮流頑抗,還囚禁自己的人民作為向民主國家談判敲詐的肉票,同屬日暮天寒的冬天國,一副老態龍鍾也!

可見人體盛衰上的「年輕」與否,與上天運行的春夏秋冬是同理的,也與一日變化的晨午暮夜是同理的,更可以從時間萬古上去印證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還可以從空間萬里上去印證各國社會的興衰,窮一事一物之理,就可以通萬事萬物之理,在「察天人之際,明古今之變」之中,一定可以找出所謂「年輕」共通的原則。

這原則是什麼呢?那就是佛家所說的「成住壞空」是循環著演進的,「成」就是「年輕」,「住」就是壯年中年,「壞」就是老年衰年,「空」當然是死亡了。

從「成、住、壞、空」的循環原則中,可以窺見什麼是「年輕」的定義:

凡物年輕是「成」,就是草創性強、可塑性強、理想性高、未完成、不固定、稚嫩柔弱、有氣象、有新興的活力。

凡物中壯是「住」,就是穩定性高、起伏性小、固定性大、安於已成、自我性強、具規模、非到不得已不遷移、守成不變。

凡物衰老是「壞」,就是僵化、刻板、固執、缺乏前瞻性、封閉肅殺、果熟蒂落、沒有明天、故障性高、拒絕陌生經驗、分崩離析,又只貪眼前小利、貪得無厭。

大自國家民族,小至個人自我,這年輕年老的通則都適用的,因此落實到日常生活小節時,若想追求「年輕」,就得注意這些特性,隨手舉例,譬如:

人生要多旅行,多接受新的食物,新的口味。早餐一定要豆漿稀飯,不能吃牛奶麵包,就老了,見漢堡披薩沙拉吧絕不嘗試,那就進入阿公阿婆的行列囉。

常買新的產品,不要一輩子只用大同牌電鍋,硬說保溫電子鍋煮的飯對人體有害……年輕就愛各樣都試試。

食用物品,樣樣固定品牌,還限那家老牌子店出售,吃一片杏仁片餅,非得上街到某某店不可,太老啦。

家中陳設陰暗陳舊,一成不變,每次都坐在同一方位的椅子上,和朋友說話,說十年前所講過同樣的話,能不老嗎?

老把年齡掛在嘴上,覺得蓋新房子、添新衣服,都是別人的事了,能不老掉牙嗎?不妨常自擬一個行年計畫、十年計畫,不可以說人生已經完成……想當年……

年齡長一些,要多送別人禮物,不要只想別人送來禮物,有兩句話一定要笑咪咪地記在心上:「打開錢包,閉上嘴巴」,才有年輕人和你做朋友。

發現朋友圈子愈來愈窄,那麼老朋友要多見面,「群居易為歡,人生貴相見」,見面多也可以補足數量少的缺憾,老年人更要結交新朋友,為什麼一定要知己才結交?「好友如佳人,萬千不一得」,一般見面點頭朋友也要珍惜,年輕人不是一混就熟的嗎?

中老年人常把許多不是自身能力所及的憂愁扛在肩頭,就終日惶惶,老態畢露,年輕人是天不怕、地不怕,初生之犢不怕虎,擔憂最少,「補天有大石,瓦礫無須憂」,不是嗎?

保持學習新技藝的興趣,俗語譏笑「六十歲學吹打」是不對的,國畫、功夫、駕車、外文,一說「我是學不會的」,就老。古人詩說:「心欲使之安,尤須專所寄」,心有所寄、學無止境,就不知老之將至,永遠年輕。

衣服不能穿花的,鹽巴不能放多,窗子不能開大,一見到快車就怕,衣食住行裏太兢兢業業地注意細微末節時,就有一抽屜藥罐來陪你養老,年輕已悄悄溜走了。

敢改行、敢跳槽、敢搬家、敢移民,不想一輩子老死在同一屋簷下,就有年輕人的衝勁,稍有年紀的人因循苟安,反覆長考,一直在原地打轉,地毯都磨出二個固定的腳印,如何能年輕?

何必看不順眼?改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反抗你的人,因為年輕人是以反抗為快樂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