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長

昨晚看電視,新聞裏稱新聞局長為影劇公會的「大家長」,又看近日報載一位老市長逝世,又被形容為「高雄市大家長」,每逢各校畢業典禮,每個校長無不被恭維為「大家長」。這個半是榮譽半是權威的名詞,中國人大致都聽慣了,心中默認,被形容為「大家長」的,多少有點飄飄然,很少否認。中國是一個講究倫理的民族,縣市像一個大家庭,學校也像個大家庭,家庭有家長,官位職位也像家長,權位與倫理合一,彷彿自然成章。

但仔細想一想,這完全是父權主義的延伸,父權的陰影無所不在。中國原本的人倫有五,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者是人的常道常理,但五種人倫各有「親、義、別、序、信」的區別,各有本身尊嚴的立場與交接間的分寸,可是在權威歷史的長期演進中,「父子」一倫漸形膨脹獨大,其他四倫逐漸被「父子」一倫所同化、所掩蓋、所吞沒!許多原該平等、尊重,與天俱來不可侵犯的自由權利,往往在父權支配下被矮化、被曲解。

且看「兄弟長幼」的父子化,中國有所謂「長嫂如母」的俗諺,長嫂如母,長兄當然如父了。

再看「夫婦」的父子化,夫婦本來不可能像父子那般有世代的連續性,但中國人往「從一而終」及「前生來世」的理念下,夫妻不但有「緣訂三生」、「再生緣」的往日世代的連續,更有所謂「今生不能相守,來生還要相會」、「下輩子仍想嫁給他」的來世連續姻緣,夫婦也像父子一般可以世代相續。且稱丈夫為「夫子」、「先生」,這些稱謂早期都是「老師」的意思,夫婦「師生化」也是不平等的「父子化」的象徵。

當然,「君臣」也父子化了,什麼「君令臣死,不得不死;父令子死,不得不死」,君權父權同樣可以褫奪天賦的人權,「事君如事父」,君臣間的義,也被規範成服從親情的上下權威關係了。

中國人又重視「天、地、君、親、師」,細看五字,實際是全盤父子化了,天與地是人類仰賴以衣食的父母,君亦如父;父母亦稱「嚴君」,至於師,居然也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權威屬性,父權陰影的氾濫擴張,可見一斑。

校長與市長局長,和教職員工生及市民會員之間的關係,不應該以父子關係為行為典範的,談不上「君臣」的,不過是「朋友」,不應該「父子化」變成「大家長」的,所以要推行民主教育,必先從革除這刺耳的「大家長」稱謂做起,這稱謂中不知不覺就內在運作著的文化觀念,必然有一副「君臨天下」的傳統概念會作祟,任何單位中,單憑父子權威式的「聽命息爭」的文化教養是不夠的,讓五倫各恢復原本的尊嚴與分寸,人民才是一家之主,「大家」才是「大家庭的家長」。

試想在這個地球村裏,若出現一個人人服從的「大家長」,他不就成了天下一統的新秦始皇嗎?我們不願做他麾下的童男童女,我們要自己做家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