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無完人

漢末有位司馬德操極善評鑑人物,被人尊稱為「水鏡」,但他到晚年,對一切人物,都只說一個「佳」字。他的妻子責問他說:「別人問你人物,就是要辨識所疑,你一味說佳,哪裏是別人求教你的目的呢?」司馬微笑著回答道:「像妳給我的指教,更佳!」

或許是亂世慎防禍從口出吧?不然「輕譽失實」的鄉愿態度未必是對的。但如果真的修養到家,抱定「眼前多好人」的欣賞態度,嘴裡不肯隨便「臧否人物」,這種人自然顯得高雅灑脫,可惜中國人有如此修養的太少了。

中國人喜歡蜚短流長,喜歡談人家的隱私。本來喜聽別人的過失,喜揭別人的瘡疤,是人類的通性,但西方人還懂得尊重別人的權益,心中自有一把繩尺。但中國人特別喜歡與別人暗底裏較量,暗底裏排擠,是見不得別人好的民族。

所以愈是出眾的人物,在中國愈遭嫉剋,與日本人崇拜傑出人物的心理適巧相反。凡是脫穎而出的高明人物,無不有一長串奇怪的傳聞,所以有「高位者,責備之地」的說法,又有「人忌全名」的勸告,一人傑出,就淪為謗訕的目標,攻擊的靶場。道家的陳搏就說:「天地間無完名,名,將有毀之者。」道家看透了人性的惡質弱點,誰在盛名之下,都是難成為完人的。尤其在亂世,人心失掉了準衡,是非失掉了公論,人人以信口雌黃為痛快,曾國藩就曾飽受其苦,慨歎說:「貪美名,必有大汙辱,亂世而常大任,出大名,是人生最不幸的事!」

這實在不是中國人的好德性,見不得別人好,勇於指摘訕謗,而吝於讚美鼓勵的民族性格,真該加以改進,古聖先賢早就開具了醫方,要我們痛下針砭:

第一是教吾人先看重自己。動不動喜歡和別人較量,惟恐別人壓勝過自己,都是因為自己所能自持的太低庸。自己是玉,不會去毀謗石頭;自己是千金之璧,也不會去計較普通的玉;自己是國家的重寶,也不會去和千金之璧角力比價了。所以凡是忌才的人,都因自己是庸才的緣故。石頭才會去磨攻玉,玉是不會去磨攻石頭的,喜歡訕笑毀謗別人,反而是對別人太厚,對自己太薄呀!

第二是教吾人在「恕」字下工夫,多一分設身處地的念頭,就能多一分公平的眼光去博觀體會,任情批評只能顯現自己的無知與刻薄。中國人相信「幸災樂禍」、「臆斷皂白」、「傳播隱私」都是涼薄的行為,涼薄者福也薄。

第三是教吾人多多欣賞他人的優點,只有胸襟高貴的人,才常能欣賞別人的優點。你談別人的優點,別人也學會來談你的優點,這正常的一施一報之後,世界也隨著美麗起來了。在這個「惜花人少妒花多」的世界裡,多多誦揚好人好事吧,學學司馬徽,多說鼓勵性的「佳」字,既傳揚別人的美名,也增益自己的盛德,實在是「兩益」的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