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追尋

人生在世,終其一生,只在追尋美罷了。有人追尋美酒美色,衣食光鮮;有人追尋金權財勢,氣派排場,當然,那些東西,都能成為感官的享樂,引來生理的快感,也是屬於美,只是美得太唯物、太低級罷了。

美的範疇應該很寬廣,很超脫,大致上分為天地自然之美、文化藝術之美,還有人倫社會之美。

天地的自然美,是要靠具備審美的意識才美的,星月、山河、風雨、花鳥,樣樣是美不勝收地羅映在眼前,美永不缺乏,缺乏的是審美的意識。在動物眼中,自然未必美,連在俗人眼中也未必美。必須是精神生活愈豐富的人,才愈有發現美的能力。愈有人性的感動力,才愈能去享受自然界生命躍動的曼妙境界。一個缺少愛的心靈,連夕陽都像流血垂死的眼睛,不喜悅,不愛好,再美的景象也不具有意義了。

自然美之中,人體的美最引人注目,令人驚喜。因它十分勻稱、穩定、健美、神采,最具性格,最易激發柔情,即使人體赤裸著也具有繁富的意義。然而人體若只具外在美,只能養眼,還須有內在美,才足以動魂。外在美若不與品格才智相配合,那就只美得像一隻寵物,徒有悅目的外表,中國人主張淑女要「窈窕」,內心美是窈,外表美是窕,兩者配合,才成為淑女。

文化的藝術美,是要培養鑑賞能力才更美的。文學、繪畫、音樂、建築、工藝,雖然都模仿自然,亦經過大匠心靈的孕育與再生,將美集中起來,更鮮明地表現出來。期使在尺幅之中,頃刻之內,展現無限紛繁的形式內容,並將自身的性格映示無遺,讓我們在瞻仰這美的藝術創作時,總是收穫到無比的快慰。

我們追尋文化藝術的美,是要陶冶成自己溫文細緻的性格,所以《雪萊傳》中說,接觸詩歌的最大效益是「賦愛情以人性」,奧維德也說,接觸廣博的藝術,其功能在於「使人的性格充滿人情味」。試想一個只知道憎恨、嫉妒、鬥爭的人,漠不關心別人的精神世界,對一切生命不尊重,對美好的東西任意踐踏跛壞,他絕無高尚的美感,其生活充滿了獸性,就沒有一天能過和諧的生活。

所以對自然美或藝術美的追尋,最後都得歸結到人倫的社會美上來的,高尚的美感離不開健康、道德與關懷。不健康、不道德、不關懷,也就無從美起了。高爾基曾說:「流氓是一種喪失社會感情的人物。」對人倫社會叛逆蠻橫,踐踏人性,輕蔑人情,才淪為醜陋墮落的流氓,是社會人群的渣滓,也是最不美的社會角落。

要追尋人倫社會的美,簡化為十條原則:

出類拔萃即是美——出類拔萃是十足的健全、不斷地提昇,當然是美。

和諧即是美——容忍與和藹會化成力量,帶來和諧歡樂,笑就是美。

寧靜即是美——抖落蝸角蠅頭的紛紛擾擾,靜趣便成了美趣。

貞潔莊重即是美——只有貞潔莊重才能步上最高的修養。

愛即是美——恨是醜的陷阱,避開恨才有美。

追求光明即是美——修養就是追求光明的表現,光明本身最美。

單純樸素實在即是美——單純最接近真實,最動人心的是老老實實,有什麼比天真質樸更好呢?

令人難忘即是美——美中的不足最令人懷念,缺陷之所以美,在令人對圓滿的嗟歎難忘。

適當即是美——放錯了地方,做過了頭,善也變成惡,如何能美?

物慾私念愈少便愈美——接受恩惠,饜足需求,暗藏玄機,都會出賣心靈的自由,所以私慾愈少就愈自由,愈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