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

加拿大是一個以巨石為奇景的國家,落磯山裸露的石峰,傲岸矗天,氣勢磅礴,又長年載雪,雅潔絕塵。各地的民宅,往往據石為屋,有的巨石立在屋前像屏風,有的躺在宅後像麒麟,他們很少把石頭挖掉剷平,反倒喜歡讓石為路,因勢築屋,欣賞石頭原始的渾厚姿容。一位加拿大婦人對我說:「石頭是天然最美的東西,讓籐蘿爬在上面,都會遮住了美!」

加拿大人愛以石頭為景觀的裝飾,布置在屋前屋後,有點像中國人稱石頭是「璞友」一樣,但是中國人是繫情於這白石齒齒的「無情之交」,用來蟬脫污濁,超立塵表,以達到昇華內心至「與世相忘」的隱士境地,這一點或許不是加國人愛石時所能想像的。

中國有名的石癡是米元章,他見到奇妙的石頭就下拜,不但愛石有深情,還生敬意,把奇石看作是丈人呢!相傳米氏的賞石方法為:秀、縐、瘦、透。

石要秀,最忌是頑,頑石無所取,頑石必須配上樹竹的秀逸來補足靈氣。石要縐,最忌太方太圓,太方了沒有層次文理就刻板,太圓了沒有稜角縐摺,無所象形就呆滯。石瘦削不臃腫就容易雅,石有透漏處反覺嵌空玲瓏,容易生變態。

在書齋、酒亭或水側,石不妨玲瓏一些,但在面對大丘大壑的開闊風景前,玲瓏的石頭只像袖中珍玩,就嫌瑣碎了。石最好是「拙中寓巧」、「懶中見慧」,雲泉蒼茫之間,看那「雲閑常臥洞,石懶不隨流」的獨立砥柱景象,正是懶中見慧。看那「百方窮態,十面取姿」,所謂「惟意所到成低昂」的無窮變象,是畫石之理,也正是賞石之理,更是拙中寓巧的妙境。

明代的吳兗,累石為台,引水為澗,在《山居雜著》中寫石贊道:「壁而立,柱而砥,峰而距,巖巖而清。」石頭挺立不傴僂,無所依傍,令人敬重;又砥柱中流,風濤不懼,令人肅然。至於高峰入雲,望之儼然,不易狎近的距離更令人崇拜。而巉巖孤聳,清正自持,更教人終身也學不像。難怪他在山寮有台間或歌或詠,以石頭為終身的老師了。

清代的屠倬太守,一生愛好奇石,他將心愛的三十六枚石頭,各取雅緻的名字,並把它們畫成「三十六峰圖」,每枚石頭的命名裏,拓展想像的天地,也正是賞石的方法。

有的石頭像重山疊幛,有的像單山片景,取名為「嶺上晴雲」、「天風海濤」、「煙江疊嶂」、「小劍閣」、「九疊屏風」、「泰階符」、「紫雲迴」、「海月」,在片石上望見霞雲明滅,煙濤蒼茫,使尺幅中具有萬里之勢。

有的石頭纖麗天成,巧似某物,取名為「三寸樓台」、「半段松」、「丁倒蓮房」、「束筍」,都不待雕琢,自然成文,特別可愛。

有的石頭挾帶仙氣,將賞心者帶到紅塵之外,取名為「太古雪」、「銅仙珮」、「擣藥杵」、「青芝」、「飛龍骨」,都有天外的奇想。

有的石頭具人物的神態,或獨特的尊貴,取名為「壽者相」、「紫衣定僧」、「半面鍾馗」、「柘枝舞」、「漁丈人」「米家硯山」、「玉女窗」,都化無情為有情,使涵義繁富。

有的石頭有珠寶的光澤,如稀世奇珍,取名為「珊瑚網」、「玉浮屠」、「玉鏡」、「百結連環」、「玉井蓮」、「蠟鳳凰」、「玉辟邪」,令人愛不釋手。

也有的石頭像動物,神情畢肖,栩栩欲動,取名為「霧豹」、「角鷹」、「戲鴻」、「江天一雁」、「子母雞」,都在靜態中表現動態,生意無窮。

「惟茲一片石,寄我萬重心」,一位賞石者對硯石可以如此說,對於每枚奇石也都可以如此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