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鳥

一面是環保意識的加強,一面是休閒文化的提倡,臺灣人在衣食無虞之後,對都市文明的疏離冷漠稍感厭倦,頗有回歸大自然擁抱親切鄉土的念頭,於是野外賞鳥成了一種風尚。且看關渡自然保留區的紅樹林附近,賞鳥的人群逐年在增加,攜帶望遠鏡、查看鳥類圖鑑,還有人認真畫彩羽做筆記,為鳥鳴錄音做辨識,然後印證一下:是否真如古人所說,聽鶯鳴會感到歡欣?聽杜宇鳴感到悲戚?聽鷓鴣鳴感到思念?聽百舌鳴感到清醒?聽布穀鳴感到忙碌?聽畫眉鳴感到幽寂?聽鶴鳴感到清介?聽燕子鳴感到深寂?聽喜鵲鳴感到喜悅?

「賞鳥」決不是外來的文化,而且中國應是世界應最早紀錄賞鳥經驗的民族。孔子就教人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孔子的弟子公冶長還能通鳥語,如果不是在鳥聲裏觀察靜賞,如何能通鳥語?相傳周代的師曠還著有賞鳥的專書——《禽經》,許慎在《說文解字》的鷲字下還引述過《禽經》呢!師曠的《禽經》已經失傳,今傳的《禽經》也許出於唐宋人之手,但依然是世界上最早的賞鳥書。

從《禽經》裏就可以懂得賞鳥的入門途徑有三,從具體而漸入抽象:

一是欣賞鳥的類別:譬如吃魚蛇的鳥嘴喙都長,吃五毅的鳥嘴咮都短;喜歡搏殺的鳥嘴啄多利,喜歡啼鳴的鳥頸項都長。依類推想:陸地上生活的鳥嘴多尖銳,水面上生活的鳥嘴多扁圓;短腳的鳥類喜蹲伏,長腳的鳥類喜站立……世上的鳥有八千七百種,小鳥佔五千一百種,分析各類型鳥的特性,熱帶性的色彩鮮艷壽命短,大洋性的飛行耐久壽命長,一一欣賞,當然有趣。

二是欣賞鳥與自然的關係:古代農業社會靠天吃飯,特別關心天候的晴雨,許多鳥都成為晴雨關係的測候站,譬如鸛鳥仰鳴則天晴,俯鳴則陰雨;鳩鳥雄的鳴是晴,雌的鳴是雨;鷫鸘鳥出現天將隕霜,鶴夜鳴則是露水很盛……這些觀察是否需要改正?也是趣味的所在。

三是欣賞鳥的德性,作為人學習的榜樣:譬如鶡鳥勇於決鬥,鬥死都不退,所以武士要學牠戴上「鶡冠」。鷗鳥隨著水潮飛動,像潮一樣有信用,所以人要學習牠的有信,但要改進牠沒有自保的能力。鷸鳥則太貪心,才有鷸蚌相爭的悲劇,人若能細察鳥性,可學習可改進的地方正多著呢!

我看賞鳥的樂趣,還不限於知性的研究,而更在於「天趣」的領略。明人沈元琨在書齋周圍賞鳥,閒看溪邊有白鷺刷羽、聽黃鶯啼、調弄白鶴、觀賞舊燕返巢,認為是書齋四大快事。程羽文則將子規啼、鶴警露、雞唱、雁過、烏鵲驚枝,列為五種天籟。目賞耳聆,都是人與鳥類各暢天性時的甜美感覺,絕不染上絲毫「人為」的純天趣。

賞鳥的樂趣,更來自「機心」的放下,賞鳥時如果還盤算羽毛皮肉的獵取利益、或飼育於樊籠的佔有慾、產業利害或病原菌的顧慮等等,就不易體會賞鳥的真樂,人心時刻在機巧詐偽現實勢利中打滾,抱著機心去賞鳥,就成了獵人。賞鳥的一刻應該是「忘機」的陶然,贏得鷗鳥下翔為友的時刻。

賞鳥的最高境界,當然是中國老祖先所揭櫫的「恩及草木禽獸」的仁者懷抱,這時刻太和之氣充盈原野,人通鳥的語言,鳥識人的善意,和樂相處於環保美好的宇宙之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