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煎熬

崇禎皇帝此時才剛到揚州,便收到了包頭巡撫楊嗣昌的稟告,於是,他萬分抱歉地通知田貴妃,不好意思,這次揚州探親之旅要取消,他必須得立刻趕往京師處理緊急事務。

田貴妃聽了,不但沒有一絲不高興,反而非常贊成崇禎皇帝要以國事為重,只是要求,下一次一定要陪她回揚州一趟。

崇禎皇帝自然想都不想,就答應了。此時他的心思,已經全在北方了。

自從遼東被收復,滿清被滅之後,大明北方已經沒有敵人。大明的重心,其實是轉到了藩王封建海外這個國策上,重點則是南洋。

就目前的形勢來說,安南、南掌、吳哥,甚至和莫卧兒王朝都有戰事,而再遠一點,呂宋也已經被打下,接下來的大概率大戰,就是南洋和西方殖民者的戰事了。

但是,這些南方的戰事,都是以南方軍隊為主。這個時代,要是調北方軍隊前往南洋這邊的話,不要說和敵人打仗,光是水土不服的非戰鬥減員,就不是大明能承受得起的。

這也就是說,大明以前重點建設的軍隊,也就是九邊重鎮的軍隊,基本上就成了擺設,丟在那裡閑著了。這個,並不符合大明的國家利益。軍隊要是不打仗,就算平時再有訓練,戰鬥力都會衰減的。

因此,崇禎皇帝也一直想給北方軍隊找事干,因此,他還特意埋下了衛拉特蒙古的伏筆。沒想到,竟然這麼快就有了回報。不趁這個機會,讓北方軍隊動一動,就虧了那麼多軍餉了。

不過北方軍隊一旦大規模出戰,那就不止是軍餉的消耗了。因此,崇禎皇帝必須先算一算這個出戰的成本和收益,看怎麼樣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崇禎皇帝在聊天群中,當機立斷地吩咐楊嗣昌道:「衛拉特蒙古乃是朕之藩屬,如今遭遇危難,朕絕不會置之不理。卿且派人聯繫鄂齊爾圖汗,告訴他,大明立刻整軍備戰,救援衛拉特。只是大軍開拔,還需錢糧軍隊調撥,需要他再堅持一二,等待大明軍隊到達!」

楊嗣昌得到這份旨意,不由得大喜,總算有了獲取軍功的機會了。就不信了,這次往西出兵,還會沒有自己這個包頭巡撫的份!

正在這時,崇禎皇帝又補充道:「鄂齊爾圖汗身負重傷,可速來大明,朕派遣最好的御醫去草原,為他醫治傷勢。」

在吩咐完這些之後,他又立刻通知九邊重鎮的巡撫總督,清點可用人馬和錢糧,並同時也通知內閣首輔溫體仁,讓他也清點朝廷的錢糧,他要知道,以目前朝廷的能力,能支持大明在北方發起多大的戰事。

雖然此時沒有準確的數據,不過崇禎皇帝心裡其實也有點數。這幾年,大明開海,由冷麵閻王孫傳庭的主持,所收稅銀都抵得上以前的國庫總收入,甚至還要多了。

而在南方發動的戰事,則多是用了各地藩王的錢糧,朝廷付出的內容並不多。但是,好處卻有很多。不但藩王所佔的大批糧田,在經過拍賣之後,不影響祖制的情況下,成為了稅收田,更為重要的是,藩王新建,分流了大量的災民和流民,減輕了大明內部的壓力。

原本歷史上,最終壓垮大明王朝的民亂,自從陝西流賊被鎮壓,藩王封建啟動之後,就壓根沒有形成什麼氣候,極大地緩解了大明的財政,也讓大明各地的民生免遭破壞。

另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好處,就是藩國新建,又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大明王朝隱藏在民間,被藏在地窖中的銀兩,也被調動了起來,參與到了商品生產、流通和藩國的建設中去。這個經濟活動所帶來的好處,在短期內還不明顯,但對於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來說,已經確信,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帶動大明的經濟騰飛。

在這方方面面地好處下,崇禎皇帝有理由相信,他想要在北方打仗,應該不缺錢,不過糧食倒是一個問題。為此,他又重點向他的臣子,比如歸化總督洪承疇,吏部尚書徐光啟詢問了有關高產作物在這幾年的推廣情況。具體的數據,他在京師召開御前會議之前,一定要拿到。

不說崇禎皇帝風風火火地趕往京師,就講在包頭這邊,楊嗣昌得到皇帝的旨意後,便立刻請回下去休息的衛拉特蒙古使者,轉達了大明皇帝的意思。

這衛拉特蒙古使者一聽之下,頓時喜極而泣。要知道,此時是衛拉特蒙古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大明此時伸出援助的手,比起其他任何時候,都要顯得珍貴了。

這個時候,這名衛拉特蒙古使者真是萬分感激固始汗,正是由於固始汗有先見之明,力排眾議,交好當時毫無聯繫的大明,結果,在這關鍵時刻,得到了最寶貴的幫助。

如此一來,相信有大明的出兵,還有固始汗的回援,衛拉特蒙古這次肯定能渡過難關了!

這名衛拉特蒙古使者如此想著,心中激動萬分,同樣也想讓自己的族人能及時知道這個好消息。便在楊嗣昌的幫助下,派了他的隨著,領著楊嗣昌派出的使者和護衛,日夜兼程,趕回去報信了。

目送著送信隊伍的遠去,衛拉特蒙古使者雖然自身因為身體原因沒法回去見到大汗,但他卻能想像到,大汗獲知這個好消息後,會多麼地激動。

……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上,常年積雪,無論春夏秋冬。積雪融化所形成的淡水,養育了天山周邊的所有一切,自然也包括了在這周邊的衛拉特蒙古。

而此時,衛拉特蒙古遭逢大難,不少衛拉特蒙古的各部族人都躲進了天山,才逃過了一劫。這其中,就包括和碩特部的一些頭領,包括他們的汗王鄂齊爾圖。

他們實在沒想到,竟然會遇到這樣大的劫難。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乃是再所難免了。

鄂齊爾圖汗當了一年多的汗王,自然也歷練出來了。他見到這個情況,心中雖然同樣很惶恐,但表面上卻不會表現出來。每次昏迷醒過來之後,就安慰他的族人。

「我們衛拉特蒙古不是沒有遭遇過劫難,以前一樣有被喀爾喀蒙古打敗過,可最終,我們不是一樣把他們打回去了么!」

「你們放心,本汗已經向叔汗和大明都派出求援使者,相信很快就有援軍會趕來的。」

「你們要有信心,就算大明太遠,派兵無能為力,可叔汗那邊,血濃於水,是肯定會領兵回來救援的。」

「叔汗帶走的,是我們衛拉特蒙古的精銳,而叔汗又所向無敵,大家只要耐心等待,我們一定會有報仇的那一天的!」

「……」

每次,鄂齊爾圖汗從昏迷中醒來之後,就不斷地安慰他的族人,這讓他的族人都安心了不少。因為,他們覺得,鄂齊爾圖汗說得沒錯!

慢慢地,衛拉特蒙古中,其他幾個部族的人也找了過來,消息便都匯總到了鄂齊爾圖這裡。

衛拉特蒙古,以和碩特部和准葛爾部實力最強。因此,這一次遭遇突襲,也是以這兩個部族承受了最大的打擊。其中准葛爾部因為處於最西邊,和沙俄接壤,那些沙俄人,對於衛拉特蒙古人來說,是真正的趕盡殺絕。准葛爾部,損失也是最為慘重,族長頭領,幾乎全滅,唯有一些沒有集結過冬的小部分牧民得以逃脫。

情況非常地不樂觀,每一次有新的族人到來,隨之帶回來的消息,也必將讓所有人的士氣低落一分。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大汗的鄂齊爾圖不得不再次重複他的話,來鼓勵他的子民,不要放棄希望,等待援軍,東山再起,報仇雪恨。

而他自己的情況,也是時好時壞,經常有昏迷。

每次鄂齊爾圖醒過來的時候,都會問邊上的人。

「叔汗有消息了么?大明那邊有消息了么?」

「沙俄和喀爾喀人現在怎麼樣了,走了么?」

「我們又有多少族人被殺,有多少族人逃回來了?」

「……」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鄂齊爾圖很少能聽到好消息。

「稟大汗,固始汗那邊還沒有消息,大明那邊也沒有消息。大汗放心,他們肯定能來的,只是太遠了,還需要時間。」

「沙俄和喀爾喀這次似乎鐵了心要把我們滅族。喀爾喀諸部把我們的牛羊都搶走了,女人和低於車轅的小孩搶走了,其他人都被他們殺了。沙俄還是那樣滅絕人性,不但搶走牛羊,而且連女人和小孩都殺,嬰兒都不放過。」

「如今只是陸續逃回一些族人,杜爾伯特部和土爾扈特部都有人逃回了,不過他們的部族損失也大。」

「……」

聽到後來,鄂齊爾圖都不再問了,因為他知道,形勢非常惡劣,問多了,只會等到更多的壞消息,更影響族人的士氣。

於是,到了後來,鄂齊爾圖醒過來之後,便強撐著開始巡視自己的族人。

他甚至都站不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