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陰差陽錯

崇政殿內,皇太極正在處理政務,他的精神頭明顯好了不少,雖然前段時間瘦了不少,可自從朝鮮那邊傳來消息之後,他似乎又有恢複成為大胖子的跡象。

在他處理政務的當中,偶爾會停下動作,側耳傾聽。當他聽到外面隱約傳來的人聲時,卻一點都不嫌吵,心中只是欣慰,瀋陽城內,終於又恢複一些生氣了!

而大殿內站著的鰲拜,在看到他傾聽後露出的一絲笑意時,心中也是欣慰,自己安排的那些人,終歸是讓皇上能高興了一點。

一個上午,皇太極處理完的政務,幾乎能比得上以前一天的量,思維敏捷,應對各種情況,也沒有頭昏腦漲的感覺了。他放下御筆,站了起來走走,同時笑著對湊過來的鰲拜問道:「看來朕下的安民誓言,還是有用的,朕的子民,還是相信朕的么!如今只要我大清軍民一心,渡過此難關應該不成問題的。」

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什麼,便問道:「索尼這個時候該是到鞍山驛堡了吧?」

鰲拜不敢把自己的小動作告訴皇上,聽到問話,連忙回答道:「前天遼陽傳來的消息,說他已經出發去鞍山驛堡,如今肯定是到了!」

這事兒,皇太極自然是知道的。此時聽了,便點點頭道:「索尼臨行之前,是立下了軍令狀的,一定會給大清拖延時間的。他這個人,聰明才智也是我們滿洲族人中算不錯的,朕相信他!」

說到這裡,他看著鰲拜,忽然又說道:「你啊,記住,光有勇力還是不夠的,一定要多動腦子,如此,朕以後才能放心地委以重任,明白么?」

鰲拜一聽,心中很不高興,自己什麼時候只有勇力沒有腦子了?你現在這麼開心,還不是因為我偷偷想了好辦法讓你開心的?不過他沒敢表現出來,只是低頭答應而已。

皇太極剛才也只是順口說了下而已,在說完之後,他便踱步往殿門口走去,同時說道:「瀋陽城內又恢複了生氣,朕很高興,想出去走走,你安排下吧!」

鰲拜一聽,頓時臉色一變,雖然確實瀋陽城內並不像以前那樣死氣沉沉,可也遠達不到如今聽到的那樣。皇上要是走出去看看的話,就會發現有問題了。怎麼辦?

正當鰲拜著急地時候,忽然外面有急促地腳步聲傳來。敏感地兩人,幾乎不約而同地一起看向殿外。

只見一名內侍轉進大殿,向皇太極稟告道:「陛下,有人自稱是范文程的人,有腰牌印信為證,從東江軍過來,有緊急軍情奏報!」

一聽這話,皇太極稍微一愣,隨後想起,自己全權委託給范文程,甚至許諾他一個異姓王,就是要他為大清安排耳目,不但是明軍中,還有關內,大清都要有耳目,以避免一直成為聾子,瞎子。

范文程在最後離開遼東前往明國關內之前,也確實有向自己稟告過,說其他明軍安插策反明軍不容易,只有東江軍中小有進展。還說等他回來後,遼東的明國各軍中,他還會繼續想辦法做這事的。

如今人沒回來,倒是安排在東江軍中的人有作用,看來,范文程終歸是比其他人要好用一些。只是很可惜,他去了關內這麼久還音訊全無,有可能是出事了啊!

皇太極只是這麼想了一會,便立刻下旨,把那人帶上來見他。吩咐完了之後,他便轉身回到御座上坐下,心中則是想著,東江軍那邊不知道有什麼消息,會讓這人不惜暴露身份趕回來?

他確實腦子靈活,一下就想到了前些天的時候,遼陽阿敏有奏報說,鞍山驛堡的明軍夜不收活動俱增。以前的時候,這種反常的行為,有的時候就是明軍想吸引大清注意力的把戲。

這麼一想,皇太極頓時就有點緊張起來了。秋收之前的這段時間,他就最怕動刀動槍了!大家好好地和睦相處,躺著裝死不行么?

他正在想著,心中埋怨著,就見一人幾乎是被兩名內侍架進來的。到了殿中,一放手,那兩腳一軟,就沒站住,直接跌倒在地。

皇太極能看出來,這是日夜兼程騎馬趕路,雙腿都麻木了的緣故,看來真有什麼重要軍情稟告!

正當他緊張之時,就聽這人稟告道:「奴才是范大人假裝被大清害苦了的遼民,混進了金州的。奴才叫……」

聽到他沒有立刻說重點,已經有點急了的皇太極,才不想知道他是誰,立刻喝斥打斷道:「什麼軍情,立刻奏來!」

那人稍微一愣,不過不敢怠慢,連忙回答道:「登萊巡撫盧象升領著東江軍的精銳,包括馬步軍在內,至少有五千人,要去打朝鮮漢城了!」

一聽這個消息,皇太極頓時一愣,腦中急轉,立刻想到,明軍在鞍山驛堡加大斥候力度,就是為了在朝鮮動手?自己剛剛下了旨意,讓朝鮮那邊增兵倭國,而明軍又剛好要準備攻打漢城……

要是漢城被明軍打下來,那大清和倭國之間的聯繫必定會被切斷,如此一來,大清和西夷的聯盟,怕是會黃了,就算不黃,以後聯繫起來也必將艱難萬分,大清中興的希望不就等於是斷了?

想到這裡,皇太極便坐不住了,好不容易和西夷聯繫上了,有了能讓大清補上短板,再也不怕明軍縮在城內的機會,怎麼能讓這個機會從自己的手中丟失!

他立刻站了起來,雙手撐在案几上,身子前傾,厲聲喝問道:「具體情況,一一道來,不得有半點遺漏!」

從時間上推算,明軍應該是早有這個打算,和自己派索尼過去鞍山驛堡,幾乎是同一時間。這裡面的關係,必須要弄清楚才好!

那人千辛萬苦才跑了回來,趁著這個機會見到了大清皇帝,可傳言中英明神武的皇上,卻沒有給他一點英明神武的印象,就是一個性格急躁地大胖子而已。他心中有些失望的同時,也不敢怠慢,連忙把自己見到的情況重新詳細地說了一遍。

皇太極仔細地聽著,很快便捕捉到了不合理的情況,他便立刻喝問確認道:「你說盧象升是親自領著馬步軍從陸路出發,往朝鮮而去。那他們的水師呢?為什麼不坐水師船隻從海路過去?」

那人聽了一愣,心中叫苦,你問我,我問誰去?我敢去問盧中丞么?

皇太極的嚴厲,讓他有點害怕,此時都沒了邀功的心情,低著頭連忙回答道:「奴才不知,奴才在金州,已經好久沒見到水師了。」

「沒見水師蹤跡?」皇太極嘴中喃喃地重複著這條關鍵信息,忽然眼前一亮,心中有點確認:對了,肯定是盧象升知道憑東江軍的五千人馬,肯定打不下漢城,因此,明國的那些水師,應該是去運遼東的其他明軍去朝鮮了!

這麼一想,他越想越覺得有可能。頓時,他就更緊張了,漢城丟失的代價,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於是,他揮手打發走了報信之人後,立刻緊急召見王公貝勒,商議此事!

聽到這個消息,這些滿清的王公貝勒,自然一個個都在罵娘,恨明軍怎麼就不消停消停,就知道整天折騰大清!

有一名建虜頭目聽了之後,便帶著絲希望奏道:「如今我們大清已經派出求和使者,明軍會不會停下,不再打漢城了?」

他這話,立刻遭到了濟爾哈朗的駁斥,就見濟爾哈朗的臉色異常嚴峻,回應他的話,同時也是說給皇太極聽:「攻打漢城,很可能又是登萊巡撫指揮。而在鞍山驛堡這邊,只是曹文詔總兵而已,他沒權力去約束盧象升,除非是薊遼督師孫承宗,才有這個可能讓盧象升暫停行動。而如今盧象升已經出發,漢城那邊,有些危險了!」

說到這裡,他立刻轉身看向皇太極,語速略快地奏道:「陛下,臣以為,不管明國是否相信我大清的和談誠意,我們大清都應當儘快派兵增援漢城!漢城,決不能有失!」

代善也是立刻點頭,跟著奏道:「對,如果能順勢打敗去攻打漢城的明軍,就算明國不相信我大清和談的誠意,相信我大清也能挨到秋收之後了。」

其他人聽了,也紛紛附和。對於這點常識,他們這些人都是有的。唯有豪格,一邊附和著一邊在罵娘:自己都通報了那麼重要的消息,你明國去打朝鮮,確實是一招妙棋,打在大清的七寸上了,可能不能悄悄地行動,如今被這邊知道了,還能打下漢城才怪了!看來等會回府之後,必須再讓錢富貴好好地和明國那邊說說!

一場軍議下來,皇太極便做出決定:雖然大清國內的兵力也捉襟見肘,可只要遼陽這邊和明軍對陣的前線軍隊不調動,從其他地方盡量調動軍隊去增援的話,還是可以的。

讓豪格沒想到的是,皇太極點了他的將,讓他帶領援軍去增援朝鮮。軍議結束,皇太極單獨召見豪格,臉色嚴肅地說道:「朕把兩黃旗中的精銳抽調出來,由你帶去朝鮮,你要盡量看好了。如有必要,你還可以親自領軍前往倭國,一邊彰顯我大清軍力,一邊盡量能自己去和西夷溝通聯繫明白么?」

豪格聽得先是一愣,隨後大喜。皇阿瑪的意思,該不會是要防著多爾袞吧?如果這樣,那他那個皇太弟身份……

他正在想著,就聽到皇太極又在繼續說道:「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