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與寵物/何寄澎

在我成長的過程裡,沒有玩偶,也沒有寵物。那個年代,物資匱乏,人們忙於衣食猶自無暇,貓固然絕無主人,狗也多用來看門,牠們的果腹,只能靠時時等待人們的殘羹剩飯,俗話說的「狗吃屎」是確然有的,而且還頗常見;在這樣的環境裡,「寵物」之名與其概念,自然完全無法想像。至於玩偶,那充其量只是小女孩的玩意兒。也許緣於父母的寵愛,她們可能擁有一個塑膠材質或粗布縫製的洋娃娃。在當時的我看來,日日把玩著娃娃,且對之喃喃言語,是無聊至極的舉動,心中充滿了不屑。

這樣的童年經驗,影響我至深且遠。數十年來,我從未養過寵物,總認為,與其養狗,不如愛人,畢竟這世上還儘多吃不飽的人。尤其看到洋婆們擁寵物而眠,帶寵物置裝、上美容院,餵食牠們吃維他命、鈣片,甚且指定寵物為其遺產繼承者,我永遠感到不可思議,直以之為病態;「親親而後仁民,仁民而後愛物」,古有明訓,曾幾何時,這道理怎麼顛倒了?至於玩偶,在我心中也從來不曾翻過身。說它是玩具,卻不具一般玩具的「動」感;說它是擺設,卻也無一般擺設的「美」感;它似乎什麼都沒有——除了不變的形體與表情。對這樣沒有「生命」的東西,我永遠覺得虛矯、幼稚。

然而近幾年我的觀感漸漸有了改變。看到友人十歲的女孩狂戀著Beanie Baby;看到平日沉默寡言的她每得一個不同造型的Beanie Baby,就露出如陽光般璀璨的笑容,我開始覺得好奇,不免拿起這些玩偶仔細端詳、把捏。玩偶的造型多是各式各樣的動物,由於材質選擇得當,牠們神態各具、栩栩如生,而且一逕流露著單純、無邪的表情;觸摸起來柔軟、細緻、彈性,又讓人備感溫暖、心安。我因此在想,這些玩偶是否觸動了人性某些幽微的部分呢?它是否既是一種「渴望」,也是一種「本質」?它莫非綜合了體貼、信賴、依靠、忠實、善良、純潔等美好的性情?質言之,每個玩偶像個嬰兒;誰能不喜愛嬰兒呢?他讓孩子們在懵懂中自然喚發起人性的本質;他讓成年人在朦朧中隱約自覺自我的價值,並且想起已然失落的若干美德而心生嚮往。於是在每次出國的旅程中,我開始揀尋Beanie Baby——當作禮物送人,也當作家裡的一分子珍惜。

至於寵物,由於我周遭的朋友、學生、親人漸漸幾至無人不談貓經、狗經的地步,甚且為了貓、狗,不出國、不應酬、不結婚,遂讓我省思到此中應該大有深意。日前我因公赴大陸,順道探訪已多年獨自在彼岸打拚的姊夫。盤桓三日,我看到他在公司嚴謹工作、嚴格管理、不苟言笑的形象;也看到他在家時不停逗弄那二個月大愛玩的黃金獵犬,陪牠戲耍,幫牠磨牙,教牠不能亂咬;為牠用心變化食物,並且不厭其煩的擦拭、撿拾其糞便——這樣溫和、細心、慈藹的形象——而這是我從來不知道的姊夫的另一面相。從姊夫身上,我頓然發現是這隻狗兒讓一個空蕩蕩的屋子像個家,是這隻狗兒讓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遊子差解孤寂;而我同時也確實體認到寵物所以為寵物,是由於牠們能與人心靈感通,全無猜忌——這一點與玩偶之如嬰兒並無二致,卻比玩偶猶多一層「回應」的能力;我終於明白寵物被人們視為最好的伴侶,固非無因。

現在,每次回家,看到沙發上、椅背上趴著、躺著的Beanie Baby,有獅、有虎、有貓、有犬,肢體形態彷彿自能變異,黑色的眼睛卻都眨也不眨的凝望,我就覺得屋中充滿了熱鬧、愉悅的氣氛。然則美中不足的似乎只差一隻狗了。要不要養呢?我還猶豫著,但我知道,我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二○○四年十一月四日聯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