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長廊裡的等待者——讀

我繼續等待著,時而俯瞰山下多彩的燈海,時而仰觀無星無月的夜空。

厚厚一疊白紙列印的散文書稿,從寒冬至春暖,隨著我的閱讀進度在書桌、餐桌、床頭之間輾轉,其中幾頁還曾塞入登山背包到山上涼亭吹了一陣風。白紙黑字有一種冷靜的光影氛圍,我因此暫忘作者是熟識的何老師,當作自己是初相逢的讀者,讓文字告訴我一切。

首先,印入眼廉的<討厭自己>著實令人一驚,鮮少人以此種方式開篇;然在討厭自己何以不能裝聾作啞、從俗媚眾的「自我詰問」之中又雄辯滔滔地「自我答覆」:「本質不能變、原則不能變、理想不能變、價值不能變。」一問一答,揭露近十年間處於社會亂局卻深感無力者共有的鬱悶心結。這鬱悶像一枚新燒的烙印,而往昔青春正盛時,從家庭教養從古典經籍從師長繼承而得的核心價值體系又如與生帶來的胎記,行路已過中歲,疾風暴雨忽歇忽起,書寫者帶著烙印與胎記踏入文字國度,抖落一身記憶,砌築一條長廊,雕刻時光;浮光暗影悄然晃動,往事歷歷在目,說故事人的語音時而愉悅時而感傷,偶而也夾著嘆息。

全書六輯總綰六類人事情懷。輯一輯二,或懷想澎湖童年或記述日常,採擷微物之中自有的一份閃爍之美,而平凡家居也頗有悠閒體會足以分享。其中,書寫父親數篇最是動人,補捉如亂世飄蓬的一代人中,自己父親那二度離鄉背井、鰥居數十年的孤獨身影。父子同一屋簷,卻各有各的時代鬱結,父親房間裡的燈與書桌,默默陳述一身如寄者所尋得的小小慰藉。平凡之物,亦是信物。

輯三以「該被讚美的人」定名,所記為師友、學術往來或日常錯身而過的市井人物,不論鴻儒白丁,凡顯現美好品質者恆被文學家歌詠,蓋散發溫暖的人性世情,總能在無形之中給予人們勇氣與支持。

作者所砌築的時光長廊裡,固然四季嬗遞,但處處佈著靜夜獨白的意境。或許,相較於白晝喧囂、市聲亂耳,黑夜更能讓內心泊止進而流露本然面目。因此,不管是仲夏夜獨自在山上等待下山的車班,遙觀燈海夜空若有所悟;靜夜讀詩,省視觀照「價值」與「美」的真諦;中夜忽醒,探問自我躁動之心;夜行列車,從燈火幻滅的窗景中補捉片刻沉靜;或是子夜前偕妻校園散步,見嫻靜的樹、柔和的燈、溫暖的建築,「穩如磐石的圖書館莊嚴深邃,黑夜裡闊如長河的椰林大道崇高偉大。」在在彰顯著自我應答的內心起伏,探詢、追問、冥思、回歸,不斷地自問人生該追求什麼?該如何尋回安詳與真誠?如何在紛擾之中安頓年輕時即已得出定論的終極價值。因這自我問答的音色如此清亮純圓,而靜夜如一匹黑絲綢,情景交融,遂完成一獨特的心靈風景。與之相映成趣的當屬「造物不吾欺」一輯,寫宿舍區的蓊鬱林木、書桌前的羊蹄甲,寫榕松兩樹之爭、春櫻秋芒,雖是短篇實為佳裁,筆端流露真情如對知己,如慕如訴,令人不免推測在作者眼中花樹遠遠勝過人事,許是一草一木不欺吾,年年以美相待,不似現實人事變化無端之故啊!

如果靜夜諸篇顯示了學術殿堂裡一個安身立命的知識份子所追求的寧靜與恬淡,則輯五輯六是個反差存在,以變調的高音省察社會亂貌、揭示敝端甚至痛陳沉痾,鬱抑之情難掩,憂憤獨多,爭如不見亦不聞的「棄絕」心態,一段強過一段,一篇悲過一篇,險險乎有玉石俱焚的詭異氣氛。然而,證諸多年來我輩賴以寄託之核心價值、珍貴品質一一崩塌的實況,其「憂憤書寫」卻也是最能引發共鳴之處。

宛如大海回瀾,在「憂憤」深處,「棄絕」盡頭,最初的學術銘印與年輕以來的自我信念錚錚然歸位,捍衛著一切,呼應了開篇二文<討厭自己>與<等待>這組一厭一等、既是謎題也是解答的密碼:在燈海之上、夜空之下,重新感受昔日的種種情懷,靜靜等待著。等待什麼?或許是一個善意的陌生人送來溫暖,或是一個清明的社會漸漸回魂,當然更是「等待那原來的『我』的返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