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雜感

讀了中華副刊「筆陣」中,陳克環女士「當心專家」一文,不由勾起我許多感想。生當今世,一個忙碌的現代人不但辛勞如牛馬,還得壯健如牛馬。不然的話,一旦生起病來,不是求醫無錢,而是求醫無門。輕信「專家」固然危險,心儀「名醫」,亦不見得就能藥到病除。都說「庸醫誤人」,「名醫」也不見得就能著手回春。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因新接一項工作,心情有點緊張,引起多年未發的胃病,光是在服務機關醫務室拿點不痛不癢的藥來吃,雖不見效,倒也沒怎麼惡化。外子服務的機關比較「偉大」,據說有特約名醫,他就極力勸我去診治,那位名醫一提他大名,當年確實是如雷貫耳。於是我慕名而往,拿回藥服後,竟然通宵嘔吐不止,次晨乃至脫水昏迷,趕緊送公立醫院急救,住院二周,才算撿回一條性命。從那以後,一聽說名醫,我就望而卻步。總算叨天之佑,二十餘年來,倒還沒患過什麼要死不活的病。可是人到中年,東痛西痛總是免不了的。既然有幸而為公務人員,當然是看公保。可是公保大夫,也有排名先後之分,你要慕名而往的話,那個長龍也不是我這個性急鬼有耐心排的。所以我總是挑個排名靠後點的掛號,可以省時省力。反正既稱公保,一定是最公平的,任何大夫,開的總是那幾種藥。偶然運氣好,也能掛到名醫的號。大體上的情形是這樣的:進門時不免鞠躬如也,大夫態度倒還和氣,只是和氣中透著一股冷漠。(他怎麼能對你一個人特別關切呢?後面還有那麼多病人等著呢!)我訴說病情,他振筆疾書,寫的是前一個病人的病歷。等我把病情訴完,他的處方已經開好,我想再請教一句時,他溫和地說:「給你開十天的藥,回去先吃吃看,大概沒問題了。」我只得吞下了千言萬語,走到領藥處去排第二次隊。藥一大包,各種顏色的丸子都有。飯前、飯後、睡前……大夫名氣愈大,藥的種類愈多。連服三天,原來的東痛西痛沒有好,胃部卻作起怪來,食慾大減,生怕胃病再發,只得把辛辛苦苦領來的藥,送進了垃圾桶。有點暴殄天物,但也是無可奈何。如今我已志願退休,雖然公保費照繳,而且比在職時多繳,雖然公保處依舊門庭若市,我卻除了難得修補牙齒,很少去公保。私人齒科名醫診金也貴得驚人,而洗牙鑲牙又非私人牙醫不可。看來不久的將來,我非忍痛求名醫不可。因為齒牙動搖,暗裏自知,我總不能作個無「齒」之徒吧。

最近一年來的東痛西痛,又集中在腳後跟上。這種疼痛說起來不像病,可是痛起來不但無法站立,而且坐臥不安,全身乏力,影響工作情緒至鉅。這種不算病的病,真個求醫無門,只好廣試各種偏方,也毫無效果。後來有位朋友說服我去打金針。金針的奧妙,雖已引起世界醫學界的興趣研究,在我聽來還是感到悚然。但於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壯著膽子去試試。那是一幢舊兮兮的樓房,鬧哄哄的像是茶館,無數的病人,無數的醫生,還有無數的見習生、看熱鬧者。我是由朋友的女兒,也是那兒的研究生帶領而去的,算是特別優待,掛了號就被引到一位可能是主任的面前,他問了一些病情,就在一張現成的人體圖形的四肢上各處點了幾點,遞給他的學生叫她來打,到那時,我只有戰戰兢兢地將四肢交給她,由她安排,她用細長針在我左右手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老虎口各戳進一針,說這是交感神經,戳手就是治腳,半小時後拔掉,居然一針不見血,確實有點道理。當天下午似乎腳痛好些,於是鼓起勇氣第二次再去。朋友的女兒不在,又換了一個醫生。我問他:「你也是研究生嗎?」他說:「我是見習階段。」我心裡就有點嘀咕,卻又不好意思表示不信任,只好硬著頭皮把手伸出去,也許是我心情太緊張,也許是他見習經驗不足,戳一次地位不對,再一次還是不對,手在發麻,我實在害怕,只好說身體不舒服,下次再來,就抱頭鼠竄而逃。從此再也不敢問津,所謂針灸研究所果真如此的話,我寧可痛一輩子的腳後跟,也不冒這個險了,因為痛總比半身不遂好吧。

朋友們都勸我要找出病源,必須請教真正的名醫,而名醫必須有名人介紹,才得另眼看待,仔細替你診斷。可憐我這個小市民,一生也沒巴結上一位名人。只好徒呼奈何。最近一位熱心的朋友電話通知我,她有位名人朋友,當天要帶一位朋友去請教一位名醫,叫我也無妨在同一時間去,自己掛了號在醫診室等,就可以被一起帶進去。我固然感謝她的熱心,可是再三的想,還是沒去。我既與那位名人沒直接交情,一樣的掛號看病,何必去附那驥尾?想起有一年孩子得了急病,三更半夜送貴族醫院急救,主治大夫十二分仔細診治,得以轉危為安,雖然花了大把的錢,內心對大夫的「仁心仁術」,卻是既欽佩又感激,後來這位名醫也有公保門診,我也去掛號求診。我懷著舊病家相識有素的心情,特別向他提起我兒子是他治好的,總以為他會較為仔細的為我診斷。誰知他眼觀鼻、鼻觀心,拿起筆像畫符似的,一分鐘內就把我這個如大旱之望雲霓的病人給對付了。他只瞄了下我的踝骨,就說是痛風症——一種最時髦的尿酸過多的病症。我卻執意自己不是這個病,因為我平時素食居多,極少吃大魚大肉,不可能會有這種營養過多的病。而且我四肢其他任何骨節都無紅腫疼痛現象,大夫未經仔細檢驗,何以一口咬定是這病呢?同是一個人,為何在公保門診和在他們私人醫院,態度迥然不同呢?拿回大把的藥我沒敢吃,再去請教附近藥房老闆,他是位藥劑師,商業道德極好,他勸我千萬別吃這種烈性的藥,萬一藥不對症,會引發內臟其他病症。他也勸我最好少吃藥,保健之法,還在乎平時多運動,維持心理平衡。他雖開藥房,卻並不贊成人多吃藥。非到生死關頭,最好不要求醫,尤其不要求名醫,免得心理上產生自卑感。

我最後的結論是:當心專家以外,還要別迷信名醫。上天賦予你一個完整健康的身體,你自己應該懂得養生之道。

當然,這個結論,對於那些有名醫仔細診治的名人來說,是不正確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