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青春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團體旅行,其中有一位看起來比我們稍為年長的老先生,說起話來,聲音宏亮,走起路來健步如飛,整天神采奕奕,絲毫沒有疲倦的樣子。當他告訴我們他已七十五高齡時,真令我們難以置信。我請教他有什麼祕訣,他笑笑說:「很簡單,忘掉自己的年齡。當我大清早起牀時,也許還有點像七十歲的人,一出外散步就只有六十歲,一到課堂就只有五十歲,一和青年人談天說地,就只有四十歲,甚至忘掉年歲了。人就是這麼奇妙,心情不老就永不會老,一感到自己老就馬上老了。」

這一席話也沒什麼深奧,可是要保持年輕的心境並不容易。人往往為了一些雞毛蒜皮小事情耿耿於懷,這是最會催人老的。我在朋友家看到一副韓國人送他的對聯:「一怒一老,一笑一少。」話雖簡單,卻是至理。據醫生說:「發一次怒比發一次高燒更傷害身體。」多麼令人吃驚!可是生於匆遽的現代,人的密度愈緊,彼此摩擦的可能性愈多,相視而笑的時候愈少。如果不能保持心境的平衡,真的很快就老了,任是服什麼「欲不老」的補藥也沒有用。醫生又說:「快樂微笑的時候,只牽動面部筋肉十三條;發怒或皺眉時,要牽動面部筋肉六十五條。」可惜我看到許多醫生本身,面帶微笑的也並不多。可見說來容易,實行很難。像我前面所提的這位老先生,真可說是「一笑一少」的忘年之人,所以他會如此健康、快樂。

我家對面鄰居是一對中年以上的夫婦,每天早上天沒亮就雙雙出外跑步,在公園中打太極拳,七點多以後才散著步有說有笑的回來。他們總是對人笑嘻嘻的,待人非常真誠熱心,我從來沒有聽到這位太太與人說長論短,或與攤販爭斤論兩,事事樂於助人。見到他們,就會給你帶來一分寬和、一分喜悅。多少年來,我看她一直沒有老。因此我想保持年輕,不但要忘年,還要忘我。時時關心旁人,就會忘去自己的憂患。尼采說:「許多人的心靈先老,許多人的精神先老,有些人年輕時就老了,但是遲來的青春,是持久的青春。」此話值得深思。所謂遲來的青春,就是中國人所謂的「返老還童」,保持一片赤子之心。

日前我在公園做晨操,看到兩位老人,一男一女,女的扶著步履艱難的老先生慢慢走進來,沿著一圈洋灰路散步,走得非常慢,走了兩圈,再幫助老先生在長椅上坐下來,然後自己開始做柔軟體操。活動一下筋骨以後,才又扶著老先生起身說:「爸爸,我們回家吧!」我才知道他們是父女。這位老年的女兒,看去也總在六十以上,兩鬢白髮皤然,老先生更不必說,這情景使我非常感動。到了垂暮之年,父女仍能相守相依,女兒如此孝順父親,這種現象,在西方人似乎不能想像。像這兩代的老人,在美國可能都分別進入養老院,對著天天見面都是陌生依舊的面孔,喃喃地各說各話,一旦溘然長逝,就被悄悄地送進殯儀館、公墓。而在重孝道的中國人,兒女們是不會把老年父母送進養老院的。可是當我望著兩位老人背影漸行漸遠時,不由又想起他們的兒孫是否都在國外呢?或是雖在國內,而忙於事業,忙於賺錢呢?當兩代的老人,相扶著出外散步時,也許做兒孫的正高臥未起,或是早已急匆匆地趕上班了呢?想到這裡,不禁黯然。歲月本來是不饒人的,老年本身並不可悲,可悲的是老來的孤單。當孤單來襲擊你時,如何排除呢?我旅美時在一個小機場候機,旁邊坐著一位傴僂的老婦人,我好奇地問她一個人出外旅行嗎?她說是的,每年她都要出外一次,過去都是比她小四歲的妹妹和她作伴,去年她妹妹死了,如今只剩下她一個人,可是她仍要旅行。我看她神情很平靜,儘管臉上的皺紋裏,刻有許多憂患(妹妹的死一定使她傷心),表情卻是木木然的,想她已安於孤單的生活了。在美國老年的孤獨是當然的。在水牛城我卻遇見另一位八十四歲的老婦人,卻是精力充沛。她一個人照顧滿園花木,每隔幾天採集許多鮮花,自己開車送給附近醫院裡的病人。他的弟弟也六十多歲了,他告訴我她是大他二十歲的老姊姊,當年是紅歌星。我看見她二十歲演蝴蝶夫人的照片,請她站在照片前拍了一張照,六十年的歲月,被濃縮在這張照片裏,人生就是這麼奇妙。她把用脫水花葉排成圖案的一個鏡框送給我,情意十分深厚。這個鏡框我一直擺在案頭,那張有意義的照片,貼在相片簿裏,它們使我沉思默想,使我領悟青春與老年的差別處、相同點。我不知道這位八十四高齡的可敬老人是否依舊健在。

在公務員公保處的候診室長沙發上,每天一定有許多已退休的老年人,在等待和醫生訴病,訴老年。醫生卻是面不改色地,快速地給他們開了方子,然後他們又顫巍巍地走到領藥處,坐下來打著瞌睡等藥。這一羣老年人,彼此常常見面,可能有一天,忽然其中的一位沒有再來了,永不再來了,大家提到他,彼此唏噓的感慨一番,不久也就淡忘了。因為不定什麼時候,另一位又將悄悄地隱去,誰知道呢?因此我想到「退休」二字,實在給人精神上一個「老」的暗示,「老」的威脅。公務員服務年資到了,當然不能不退休,可是形骸可以退休,精神決不可退休。像水牛城的那位老婦人,她一個人蒔花種菜,一個人開車送花給病人,她並不把自己送到醫院去跟病人談病,向醫師討藥。相反地,她還照顧別人、安慰別人,這真是做到「忘年」、「忘我」的最高境界了。我想起兩句詩,頗足以描繪這位老婦人的心境:「湖號莫愁歸去後,拈來細草亦忘憂。」

這就是遲來的青春,也是持久的青春吧!如今常說「青少年」、「中老年」,兩者成了強烈的對比,讓我們以拈花微笑的心情,使「中老年」回復到「青少年」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