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友

我不諳畫事,所以現在談的是「話友」而不是「畫友」。以文會友固然是古往今來的雅事,而以「話」會友也是今日匆忙生活中的難得樂事。現在許多非正式的會議,也都以座談會、茶話會的方式舉行。許多文學見解、社會問題、政治方案,乃至經國大計,都是集眾人之智慧,輕鬆地「話」出結果來的。席間如有一、二幽默人士,插進幾則雅俗共賞的笑話,更可使滿座生風,呈現一片祥和氣象,所以議古論今,談天說地,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中國人的民族性本來是比較趨於沉默寡言的。孔子說「吾欲毋言」,「剛毅木訥,近仁。」晉朝的謝安品評年輕人,也認為一個沉默的人,必有前途,他說:「吉人寡言,言多必失。」但時至今日,言語是溝通思想感情最快速的方式,記錄語言,連速記都嫌不夠傳真而代之以錄音。要人、忙人的立言,是對著錄音機滔滔一番,再由祕書或訪問者加以整理,由語言化為文字,可傳之久遠。又例如執教鞭的老師、電臺電視的節目主持人,更有「不能已於言者」的「言責」,你說一個現代人,還能不開腔嗎?何況古聖先賢並不是主張絕對的沉默,他們也說:「時而後言,人不厭其言。」因此健談的朋友,亦不妨以此自我解嘲,認為自己的說話是合於「時」的。更可引申地說:「愛好談天,是非常合乎現在這個開放的時代的。」

歡聚一堂,氣氛之所以能愉快、熱鬧,就是由於有健談的朋友,能引出話題,使談話永遠有趣地繼續下去。有一位朋友的先生說:「我在裏屋寫稿,聽你們在屋外聊天,就是你的話最多,嗓門最高。」太太說:「我是主人,怎麼能不說話呢?」可不是嗎?一位好客的主人,必然是健談的,才能使賓至如歸。外子也嫌我說一天的話夠他說一個月了,未免也太誇張了點。他自己的老鄉來時,擺起龍門陣來,我也只聽他話最多,嗓門最高呢!可見「話」逢知己,言為心聲,健談並非壞事。重要的是言必須要及義,也就是說,談天必須要有內容。對方必須是旨趣相投之人,孔子不也說嗎:「可與言而不與之言,謂之失人。」談天可以交到好友。試想,清茶一杯,可口的茶點數碟,於月白風清之夜,與二、三良朋,談生活、談讀書、談煩惱、談歡樂、談病……那種心情,真有「海闊縱魚躍,天空任鳥飛」之感。我想起有一種零食叫做「話梅」,含在嘴裡,不但生津解渴也可使口角生春,有助談興。想出「話梅」這個名稱的人,一定是位懂得談天之樂的雅人。

記得大學時代,中文系只十五位同學,幸運的是十四位都非常風趣健談,只有一位姓朱的同學最怕羞。每次聚會,觥籌交錯中,他總是默默地諦聽。把每個人說的笑話、掌故,隨口吟的打油詩都記下來,次日便以幾首絕律,一闋詞或一篇古風,記述當時盛況,引得人人詩興大發,唱和一番,過了很多時日以後,吟哦起來,仍感回味無窮。因此儘管他沉默寡言,每次的詩酒之會,卻絕少不了他。有的同學打趣說:如果人人都是沉默大眾,他又那來題材作詩詞呢?那些同學,有的酒後狂言驚四座,有的笑聲震屋瓦。有的喁喁細語如溪水涓涓。有的偶爾湊上一句,有畫龍點睛之妙。有的當面話不多,卻在電話中滔滔不絕。於是我們的系主任夏老師品題云:「與某同學宜於電車中談,因他聲音高,可以超過車聲。與某同學宜於雨中談,因他高低有節奏的聲浪,可與雨聲相和。與某同學宜於月下談,因她低眉淺笑,嫻雅幽靜。與某同學宜於電話中談,至於那一位朱同學,則宜於詩詞中談。可見談心的方式雖因人而異,而樂趣則一也。」

在這匆忙的時代裏,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想聚在一起,也很難得彼此都有同一個空檔時間。補救的辦法就是通電話。一撥號碼,聽到對方一聲親切的「喂」,兩心的線路就接上了。有空閒,有心情就多聊幾句,否則,就坦率地說聲:「對不起,等處理完了手邊的工作再給你撥過去。」有時不巧,撥幾個電話都只聽到鈴聲而無人接,或是一直吱吱的在通話中,就有如興沖沖去探望朋友而遭到閉門羹似的,不免有點掃興。有時正在門口買蔬菜水果,聽到電話鈴聲,急急趕上樓來,鈴聲又戞然而止,內心也有夜行船失之交臂的悵然之感。因此我想了個辦法,凡是短暫的離開屋子或在沐浴中,我就把話筒拿開,如有朋友打來,聽到吱吱之聲,便知道人在家,等下可以再打。

我的生活習慣,早上做完雜事看完報以後,一定要給朋友打電話。談談昨天做了些什麼,今天又想做什麼。報上的新聞引起些什麼感想,副刊上有那幾篇值得一讀的好文章,如此一來一往的談,常常是二、三十分鐘,這樣的「長途電話」打兩個,一個上午就溜跑了。以時間而論是浪費、是損失,可是以精神而論,卻有豐裕的收穫,因為許多書報雜誌、電影心得是這樣交換得來的,許多寫作靈感是這樣談出來的,許多煩惱也是這樣談跑的。與性情豪爽的朋友通電話,如遊山玩水;與性情溫和、學養深厚的朋友通電話,如讀名著。偶然一兩句話,常使你獲益無窮。

有一位朋友,剛從國外回來時,沒有電話,在公共電話亭裏只能三言兩語,未能暢所欲言,感到很「痛苦」。後來裝好了,第一天的通話典禮中,她簡直樂不可支,她非常神氣地告訴每一個朋友她的電話號碼,覺得自己「心底有根絃」(借用劉靜娟的書名)撥動了,朋友的心底弦也被她撥動了,彼此起了共鳴。她說話慢吞吞,從容不迫,給人一種小橋流水的感覺。(我的說話,給人的感覺一定是亂流急湍,非常抱歉。)她說她翻譯多了,腦子有點懶惰,很少創作,但時常有一絲靈感湧上心頭,凝成一個很好的題目,於是她把題目分別告訴朋友們,懇切地說:「你寫嘛,寫出來一定是篇好文章。」有時,一位朋友的好文章刊出來了,正是她提供的題目與靈感。她高興得就如同自己的文章刊出來一般,立刻打電話向那位朋友要分稿費,而那位朋友呢,卻要她發獎金。彼此哈哈大笑,於是又聊上了。

在忙碌中的朋友們,何不來享受一下「以話會友」之樂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