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壞習慣綁手綁腳

事實上,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唯一的差別在於,他們擁有不一樣的習慣。——曼迪諾

「人是習慣的奴隸」,柏拉圖告誡一個遊蕩的青年說:「一種習慣養成後,就再也無法改變過來。」那個青年回答:「逢場作戲有什麼關係呢?」這哲學家立即正色說道:「不然,一件事一經嘗試,就會逐漸成為習慣,那就不是小事啦!」這實在是真理。

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熊熊烈焰起於星星之火。」老子《道德經》六十四章亦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習慣的養成有如紡紗,透過一再地重覆,細線變成粗線,再變成繩索。每一次我們重覆相同的行為,就增加並強化它,繩索又變成繩纜,再變成了鍊子,至終,就成了根深柢固的習慣,把我們的思想與行為纏得死死的。

跳蚤是非常有意思的小東西。牠們吸食動物和人類的血液,是跳高能手。如按個頭計算,也許牠們比所有動物跳得都高。

如果我們將一隻跳蚤放在一個開口的容器裏,牠就會跳得比容器口還要高。稍待一會,我們將容器的口蓋上,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跳蚤還會繼續向上跳,但這回牠的頭就會撞到蓋子。之後,牠還會再跳,相同的情況又會發生。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後,跳蚤就養成習慣了!然後移開蓋子,再看牠,還是跳。但是所跳的高度再也不會比原來蓋子的地方高了。這時儘管實際障礙已經去掉,但跳蚤認為障礙依然存在,也就永遠都跳不過了。

讓我們仔細想想:在我們心裡面,有沒有像容器和蓋子那樣的習慣把我們限制住,讓我們無法跳脫,也無法發揮力量?

習慣,充斥著我們的生命。一天的生活中幾點起床、就寢,是一種習慣;穿衣服的姿勢、顏色的喜好,是一種習慣;甚至我們怎麼吃、怎麼做事,都是習慣在主導著我們。

英國桂冠詩人德萊敦在三百年前就說過:「首先我們養出了習慣,隨後習慣養出了我們。」我們之所以有今天,乃是習慣造成的,如果我們要想有跟先前截然不同的人生,那就要有巨大的改變;而唯一之途,便是換個完全不同的行為模式。

查爾斯.謝靈頓博士,是腦生理學方面的專家。他堅持認為「在學習過程中,神經細胞的活動模式與磁帶錄音相類似。」每當我們記憶起以往的經歷時,這個模式便重新展示出來。

馬克斯韋爾.馬爾茨博士在他的《心理控制論》一書中,進一步闡述了上述觀點。他說:「科學證實了一點:人腦中確實留下了人類行為、活動方式的烙印。當你過去的行為復活時,與之相伴的感情色彩也將同時復活。」

如果你對失敗習以為常,你將易於接受失敗的習慣感情,這種感情色彩將在你所做的一切事情中留下烙印。同樣,如果你能建立起一個成功的模式,你便能夠激勵起勝利的感情色調。

你所交往的朋友,你所去的地方,你所聽到或看到的事物,全都紀錄在你的記憶中。要改變你的心理習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即是實行二十一天境隨心轉法。在這二十一天當中,每天每時刻心中所想、口中所言、行為所至都要專心扮演那個你想為的人。你的每種態度都要符合你成為心目中理想人物的要求。

為什麼需要二十一天?套用馬克.吐溫在《傻威爾遜的日曆》一書中所說:「習慣就是習慣,任何人都無法把它一下子拋出窗外,而要像下樓梯,一步一階,慢慢去改。」據研究,一個成年人養成新的思考習慣需要十四到二十一天,讓大腦構築出一條新的神經通道,這也就是為何要花二十一天培養新習慣的關鍵所在。

「我們是習慣的動物」心理學家相信,人類百分之九十五的行為透過習慣養成。壞的習慣,就像一條太多孔洞的破船,任你想盡辦法,也無法阻止它不往下沉,那麼何不趁早棄船逃生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