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在深山有遠親

人際關係相當奇妙:有的朋友距離遙遠,感覺卻很親近,有些可能近在咫尺,但幾年難得見面一次;還有一種是彼此距離不遠,也常聯絡,可惜從未見面。說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千真萬確,編輯與作者的關係就是如此。

我在臺視主編《常春月刊》近十年,認識無數名醫,其中有許多位均定時供稿,偶爾電話往返,談笑風生,然始終緣慳一面。有一回打定主意,專程前去大醫院拜訪一位女性名醫。

她初見我,訝異得差點從盤坐的椅子跌下來:「我一直以為你長得高高瘦瘦、年輕英俊又挺拔,沒想到是這個模樣!」

雖然我自認為長相還不到嚇人的程度,但認知與實際有些差距,恐怕是許多作者與編輯的共同體認吧!

我與何權峰醫師就是此種典型例子之一。在我轉戰「元氣齋」之後,我們出過何醫師二本書,時常電話聯絡,談得相當投機,但至今尚未謀面。我對他的了解僅止於書舌上的作者照片(女同事均驚為天人)、簡介,以及電話交談而已。

但可以肯定的是,何醫師有支快筆、好筆,不僅學養、臨床經驗俱豐,對資料的蒐集、消化、吸收、反芻也極快,往往能應編輯要求,短時間內就完成一本「量身訂做」的好書,而且幾乎難以更動一字。放眼當今醫界,有此功力者並不多。

因此,自從上次出書後,我們就一直打他的主意,希望再挖點寶出來。不意再聯絡時,大作竟已飛入別人家。此時要我寫幾個字,實在感到「痛心疾首」!

檢討起來,未能留住好作者,恐怕與疏於聯絡有關。改天一定要親往拜訪,拜訪他多為我們寫幾本暢銷書;但希望他見到我,不要也嚇得聽診器掉下來才好!

古人嘗說「富在深山有遠親」,何醫師遠居臺中,但臺北已有多家公司出版其作品。雖然臺中市不是深山,但何醫師著作之豐,之受歡迎可以想見。如果多數的醫者均能如此,國人的平均壽命應該可以再增幾歲吧!

一九九八年八月於元氣齋

林鈴塙(前《常春月刊》主編,現任元氣齋出版社社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