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大自然的長鏡頭◆劉克襄篇 劉克襄小傳

一九五七年生,臺灣臺中縣人,喜歡登山、野鳥觀察、古道探查與自然誌的旅行。歷任美洲中國時報副刊主編、人間副刊編輯、自立報系藝文組主任,現任中國時報副刊組副主任。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推薦獎、台灣詩獎、吳三連獎、臺灣自然保育獎。目前仍於臺北近郊野外從事長期自然觀察、拍攝與繪畫,暨自然教學、寫作,並研究自然誌旅行歷史與古道研究。

現浪遊台灣,大部份時間於台北近郊野外從事鳥類觀察、植物調查、拍攝與繪畫。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護、教育和社區改造運動,熱中登山、古道踏查與鄉鎮旅行。

以雙腳在山區小徑、鄉鎮老路、荒野古道、城市步道徐行苦行慢行修行,體會實踐一種生活態度;雙手也不閒著,將各種體悟以詩、散文、小說、論述、繪本和旅遊指南等形式交替出版,作品龐雜而豐富。早年以鳥類、古道和台灣自然誌做為創作題材,晚近則以鄉土教育、生態旅遊為書寫主題,曾獲台灣詩獎、笠詩社二十年新人獎、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吳三連獎、台灣自然保育獎和金鼎獎等。歷任報社副刊主編、主任之職。

十八歲寫詩至今,出版了詩集六冊,分為《河下游》(一九七八,以乳名劉資愧出版)、《松鼠班比曹》(一九八四)、《漂鳥的故鄉》(一九八五)、《在測天島》(一九八六)、《小鼯鼠的看法》(一九八八)、《最美麗的時候》(二○○○)。二○○八年《巡山》集結五十首走山半甲子的經驗與體悟,以詩這敏銳的探針,與萬千姿態的台灣山嶽對話!

劉克襄重要書目

■詩集

河下游,一九七八年,自費出版。

松鼠班比曹,一九八三年,蘭亭。

漂鳥的故鄉,一九八四年,前衛。

在測天島,一九八六年,前衛。

小鼯鼠的看法,一九八八年,當代。

最美麗的時候,二○○一年,大田。

■自然寫作

旅次札記,一九八二年,時報。

旅鳥的驛站——淡水河下游四季水鳥觀察,一九八四年,大自然。

隨鳥走天涯,一九八五年,洪範。

荒野之心,一九八六年,前衛。

消失中的亞熱帶,一九八六年,晨星。

臺灣鳥木刻紀實,一九九○年,劉聞工作室。

自然旅情——鯨魚、獼猴與鳥類的觀察記事,一九九三年,晨星。

山黃麻家書,一九九四年,晨星。

小綠山之歌(小綠山系列之一),一九九五年,時報。

小綠山之舞(小綠山系列之二),一九九五年,時報。

小綠山之精靈(小綠山系列之三),一九九五年,時報。

偷窺自然,一九九六年,迪茂。

綠色童年,一九八九年,玉山社。

快樂綠背包,一九八七年,晨星。

安靜的遊蕩,二○○一年,皇冠。

■小說

風鳥皮諾查,一九九一年,遠流。

座頭鯨赫連麼麼,一九九三年,遠流。

豆鼠傳奇一:扁豆森林,一九九七年,時報。

豆鼠傳奇二:小島飛行,一九九七年,時報。

豆鼠傳奇三:草原鬼雨,一九九七年,時報。

永遠的信天翁

■論述

台灣鳥類研究開拓史——一八四○一九一二,一九八九年,聯經。

■歷史

旅行探險家在台灣(編),一九八八年,自立。

■散文

迷路一天,在小鎮

少年綠皮書

失落的蔬果

■繪本

不需要水鳥的名字

小石頭大流浪

■旅遊指南

福爾摩沙大旅行

北台灣漫遊

劉克襄的散文觀

在自然寫作的領域裡,年輕時,我強調的是旅行、踏查,以這種實地的觀察經驗,做為創作的主要泉源。步入中年了,轉而較注重固定區域的調查,對各種微小生物的關心。晚近又熱中鄉土旅行,關切社區文化與土地間的互動。

年輕時,以鳥類為書寫對象後,迄今二十多年,創作的類別和範圍幾乎不曾離開山川地理和自然風物的題材。由於接觸對象多半是野外的蟲魚草木,以及生態踏查人物,自己也養成了到處旅行,不斷地觀察記錄的寫作習慣。而經由自然生態運動的洗禮,自己在台灣這塊土地的見聞,彷彿也多涉獵了一些過去文學所無法提供的養分。年紀愈長,生活的價值和思想的準則,也依著土地倫理和人群之間關係的變遷,有過多次感悟。連帶地,創作更進行了幾番劇烈地調整。雖然自己的創作常被視為知性散文,我仍篤定感性的層面其實更濃烈而堅實。那詩之情懷,從不曾在我的自然觀察裡脫隊。它隨時回來,在散文敘述裡,扮演著調和的溶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