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月◆群山互撞的回聲◆陳列篇 陳列篇作品導讀◆導讀者:石德華

一九七六年出獄的陳列,在列管監控下,以翻譯維生,因由「寫作大抵屬於這一類可以不必牽累太多人的文字工作」,他選擇了散文創作,被蓄意從夢言囈語、情趣雅味的時尚文風另闢蹊徑。四年後,以散文<無怨>獲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翌年,再以<地上歲月>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

一九九○年陳列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邀約,從事自然寫作,他以精細的描繪、清新的語言等文學筆法,成功轉化一般大自然生態調查報告深澀的呈現形式。而玉山歲月這一年,帶給他一連串的驚訝與摸索、學習與啟發,他用心探觸的大自然知識,深刻刻畫先前單純的美感興趣;也因和自然萬物的親近,看得見各種現象背後,逐漸浮現的秩序,他虔敬感受生命的無窮奧妙,以及人與天地之間神祕契合的喜悅,他自述:「這一年裡,我經常覺得,生命裡的視野正重新開始。」一九九一年《永遠的山》結集出版,同年獲時報文學獎推薦獎。作家劉克襄譽其為:「親和力甚高的『自然寫作』典範。」

「恍若過客之去來,留下驚鴻一瞥」,陳列的作品質高而量少,因為在陳列心中,政治比文學更具社會關懷改革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他常在文學與政治之間徬徨,以至無法專心創作。陳列的散文風格舒緩靜和、深情內蘊,散發深厚的動人力量。創作題材除卻自然寫作之外,尚有個人生命感懷、農村山居生活的敘述、以及對弱勢族群的深切關懷,他不僅是個為山水請命的自然寫作者,也是個站在厚實土地上擁抱群眾的人道主義者。

<無怨>及<老兵紀念>都收錄於《地上歲月》一書。<無怨>原名<獄中書>,但他無意在文中暴露控訴什麼,只想呈現一個人被禁錮時,內心的起伏騷動和省思,以及一些可能的自足方式。囚禁,是一種失去空間換來時間的生活方式,在一丈見方仄迫的囚室裡,午睡從雷雨中醒來,時光靜靜挪走,思感跳躍隨機,現實與回憶交錯,最後,雷雨聲的恬靜中,他將自己放置在宇宙之中,與大地萬物融合,泯除並肯定了自我,透過他心念起伏至柔淨的過程,我們尚且看到寬恕與包容無比巨大而澄明。生命哲思深細精確,全文低吟緩唱的走向溫柔平靜,呈現陳列一向的,內斂沉思的特質。

<老兵紀念>分為四小節,既可獨立成章亦可串聯成珠,史詩一般記錄於歷史一段特殊時空裡,身處臺灣的外省老兵,青春與生命無意義的流失,蒼涼孤寂終其一生的莫大悲哀,並且觸碰出效忠信念的虛無荒謬感。一方成長、一方衰老,陳列看老兵的視角有改變,但他自然而然就以兄弟手足的情感,貼近恤憫這被歷史擺弄被社會忽視的族群,末句「啊!苦難的大地生靈」,完整表露陳列噴薄而出的熾熱的入世深情。

愛,不會岐義。愛山林與愛眾生,自我內視與關懷弱者,淡逸與熱情,雄闊與溫柔,都是陳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