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初版序>誰是當代散文大國手?/陳義芝

兩份名單——我心目中的十二大散文家

一九七七年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出版了三冊中國當代十大詩人、小說家、散文家的選集,由張默、辛鬱、張漢良、管管等人主編。當時的「十大散文家」是:張秀亞、思果、徐鍾珮、琦君、蕭白、王鼎鈞、張曉風、顏元叔、子敏、張拓蕪。

以今日年輕朋友的眼光接觸,必不了解《煙愁》的琦君、《北窗下》的張秀亞、《小太陽》的子敏。曾如何受到廣大讀者的追從;而蕭白的呢喃風、顏元叔的潑辣語、張拓蕪的代馬滄桑,以至思果的河漢眺望,究竟是如何令人嚮往,他們也沒有來得及趕上。那時候,提起外交官夫人徐鍾珮,馬上想到的是《追憶西班牙》;提起張曉風,誰能忘記<地毯的那一端>或<十月的陽光>;提起王鼎鈞,自然聯想到《開放的人生》。

十七年前的「十大」名單,反映了當時的現實風尚,那份名單也給若干青少年揭示了一個讀寫散文的方向。然而,我從來沒有「認定」上榜者「的確」強過未上榜者。只是一份名單而已!就像一九七七年的籃球國手是洪濬哲、洪濬正、程嘉寶、鍾枝萌、陳恩鐘等人一樣,過個三兩年還可能披堅上陣,但過個十年就不見得人人都還在場上,更不要說九○年代的今天,早已換成鄭志龍、朱志清、東方介德的天下。

我拿長程的文學創作與講究體能狀態的球賽技藝作比較,本質似乎不倫,但外在的時間因素卻又著實相近;當代,在臺灣,除非創作質精量大到如同後人看待古之韓愈、歐陽修、柳宗元,否則,一時的聲名只是浮在空中的綵球,並不保證高居不墜,在時間的考驗下,後來者成為新焦點、往上騰升,自屬意料中事。

去年冬,相識逾二十年的老友洪宜勇,邀我為他新創辦的「朱衣出版社」編書,其路線既不譁眾,目的也不純為商業。電話中多次閒聊,直拖到今年二月下旬我結束了爾雅年度小說選編務,才下定決心,答應再作一次書的媒人!宜勇最先感興趣的是年度散文選,但我告以之「九歌」已經營了十幾年,再插手徒然浪費。他說不編年度選,編本別的也行,說的還是散文,於是乃有新編「十大散文家選集」的構想。起初決定只選中堅代,大約光復以後至民國五十年出生者,但至取捨入選時,發覺這樣的「十大」在界定上有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不如不作年齡限制,放眼自老中青三代中挑選,反倒自然。從而又想到,「十」之數固周全,若換成「十二」以呼應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使讀者每月能讀一位名家,凝思於草木、神遊於春秋,未嘗不美。遂就多年來眼界所及,平素所關心,衡量出十二個名字:王鼎鈞、余光中、林文月、陳冠學、楊牧、張曉風、黃碧端、陳列、阿盛、劉克襄、莊裕安、簡媜。

這一組人選的誕生先是考慮風格,以不重出為宜;次則考慮年齡,暗寓文學薪傳、典範更替之精神。以專欄馳譽的黃碧端,以自然寫作見長的劉克襄和以世界作閱讀之旅的莊裕安,都是有創意的選擇。對入選有所質疑時,則再三斟酌以我對散文的四項「標準」:

一、他是不是了解本國文字之文化意涵,在運用上能盡其精粹、優美,特別是——自然?

二、他對人事物是否具有寬闊的視野,在思考上能超越表象,深刻透徹地描敘?

三、他知不知道捕捉個人的經驗是為呈現一種時代的心理,在氣質上雍容大度而不瑣碎?

四、他知不知道散文之散,非如手札般無結構,它指的是文氣的瀟灑,不是結構的散漫?

早年創作成績雖獲稱揚,其後進境不大,至今影響已弱者,自不可能還廁身於現役散文大國手之列。

人選挑定,更由編者主觀,依各家筆路、情懷、氣象,「分派」於不同月令,並用一句象徵的話形容之:

一月,簷夢上的春雨——林文月;

二月,大氣中的游虹——王鼎鈞;

三月,繁花熾燃的爝火——簡媜;

四月,群山互撞的回聲——陳列;

五月,熱情旋轉的音樂台——莊裕安;

六月,高空的赤金火球——余光中;

七月,無垠時空的長歌——楊牧;

八月,城鄉絕響的鑼——阿盛;

九月,天地間的光和影——陳冠學;

十月,壠上行走的唐衫——張曉風;

十一月,大自然的長鏡頭——劉克襄;

十二月,澄江融溶的雪——黃碧端。

一位創作力鼎盛的作家原本很難用一句話涵括,像這樣各以一依稀之意象勾畫作者神采,只為增添一點助讀的樂趣。

如果散文家可以像籃球國手選出藍白兩隊,那麼,照我個人主觀,除上述十二位藍隊國手,另一份白隊國手的名單或許可以如下述:琦君、思果、子敏、陳之藩、西西、莊因、葉維廉、許達然、董橋、奚淞、蔣勳、林清玄。陣容同樣堅強,令人刮目相看。

一張統計表——三十七位精英觀察者票選新十大

三月十五日我所編《簷夢春雨——當代臺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初稿草定。為免作業延遲(出版社要趕五四文藝節出書),不再與人商榷名單。但誰是當代新十大,又的確是一可堪切磋、認知、玩味的議題,值得做一調查。因此發函予四十五位中青代學者、作家、文學刊物編輯,請他們推薦心目中的十大散文家(已過世者不列入)。我確信受信者都是勤於閱讀、評比,關心文壇過去與未來的人,因此不提任何參考名單,以免有「暗示」的嫌疑。所有徵詢函件皆附限時回郵信封,發出後未作任何催請,結果回收三十七件。回收率逾八成。十足具代表性。這三十七位精英觀察者是(按收件序):

張恆豪(臺灣文藝企劃人,評論家)

孫瑋芒(聯合報資深編輯,小說家)

陳家帶(聯合報資深編輯,詩人)

楊 澤(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任,詩人)

羅智成(中時晚報時代副刊主任,詩人)

張大春(縱橫書海節目主持人,小說家)

蘇偉貞(聯合報讀書人專刊主編,小說家)

鄭明娳(臺灣師大國文系教授,散文家)

何寄澎(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評論家)

焦 桐(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副主任,詩人)

陳 黎(中學教師,詩人)

向 陽(自立早報總主筆,詩人)

蔡秀女(電影學者,小說家)

吳錦發(民眾日報主筆,小說家)

林 和(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詩人)

顏崑陽(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散文家)

封德屏(文訊月刊總編輯,散文家)

渡 也(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詩人)

楊文雄(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評論家)

陳雨航(麥田出版公司總編輯,小說家)

履 彊(國策中心研究員,小說家)

游 喚(彰化師大國文系副教授,詩人)

王家祥(臺灣時報副刊主編,散文家)

林錦昌(洄瀾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小說家)

林耀德(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秘書長,詩人)

路寒袖(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詩人)

陳信元(幼獅文化公司總編輯,評論家)

方 梓(自由時報副刊主編,散文家)

林明德(輔仁大學中文系教授,詩人)

孟 樊(聯經出版公司企劃副主任,評論家)

顧秀賢(自立早報讀書生活版主編,評論家)

陳憲仁(明道文藝社長,評論家)

林宜澐(大漢工商專校講師,小說家)

許悔之(聯合文學執行主編,詩人)

李瑞騰(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詩人)

白 靈(台北工專副教授,詩人)

石靜文(自立早報副刊主編,專欄作家)

邀請推薦者時,有意避開「專業」散文家,例如林文義、沈花末、劉克襄、劉靜娟、蕭蕭、簡媜、林錫嘉、陳幸蕙、廖玉蕙、吳鳴、阿盛、莊裕安原本也是不錯的推薦人,但因本身很可能「候選」,因此不邀他們投票。

大多數人都選滿十位,少數有隻推薦六人者,如陳黎及何寄澎教授。何並附有補充說明:「昔唐宋古文可稱者唯八家耳,而二蘇尚有以為不宜入者。臺灣現代散文存者雖多,但允稱大家而可與古人媲美者,殆三、四人耳。」

總計九十二人得票,前十五人為:

一、楊 牧(三十票)

二、余光中(二十九票)

三、簡 媜(二十四票)

四、林文月(十七票)

五、陳 列(十六票)

六、王鼎鈞(十四票)

七、張曉風(十三票)

八、琦 君(十二票)

九、林清玄(十一票)

十、陳冠學(九票)

十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