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天下 第九十五章 一點浩然快哉風

暮色中,一名身著黑色蟒服的身影站在城頭上眺望遠方,在他身旁左右皆是鐵甲森森。

滿城上下靜待一人。

當這位面白無須的大宦官看到驛路上緩緩行來的老儒生時,按在城垛上的手掌下意識地握成拳頭,輕聲道:「殿下的意思,不想看到這位大先生入城。」

站在他身側的一位披甲將領恭敬應諾道:「謹遵王上旨意。」

當城上之人看到老儒生時,老儒生也看到了城頭上的人,他仍是向前而行,喃喃自語道:「真是好大的迎客陣勢啊。」

老儒生的視線下移,沿著驛道看到了盡頭處的城門,這座魏國「東都」的翻版正陽門絲毫不遜於帝都的正牌正陽門。雖然此時城門緊閉,但可以想像城門之後的幽深門洞。

時至今日,魏王之心就如這座城和這座門,昭示天下,路人皆知。

這趟魏國之行,又怎能不來?

在距離「正陽門」還有大概百餘丈距離的時候,老儒生停下腳步,從背後取下書箱放在身前,然後他從書箱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竹簡,托在手中。

儒門重器正心鏡在陳公魚的手中,可孫世吾作為儒門中的最年長者,同樣有一樣東西。

這卷竹簡的內容也無甚出奇之處,若要換成紙質書籍,只要一百文錢就能從書坊中買到,老儒生之所如此鄭重,是因為這冊典籍乃是至聖先師親筆所書,那就不同凡響了。

道祖三千言,佛祖九九八十一卷佛經,再加上儒門聖人的六經,這是三教各自的立教根本,大道隱於其中,可卻少有人能從中直接悟道,不過若是換成道祖、佛祖、至聖先師親自講解,那就不同了,正因如此,三教祖師常常會親筆謄寫典籍,將自身感悟流傳於後世。

這等物事,如何能不鄭重其事?

提到儒門經典,離不開六經之說。雖說至聖先師自稱述而不作,但這並不妨礙他親自抄寫六經,而孫世吾手中所持竹簡就是六經中的《春秋》。

老儒生一手托著春秋,一手小心攤開竹簡,就像一個在私塾中傳道授業的老夫子。

至於學生,自然就是眼前的這座巍然雄城。或者說,是端坐於城內魏王宮中的魏王蕭瑾。

不過很顯然,蕭瑾並不想去聽老儒生的說教。

按照儒家天地君親師的規矩,皇天后土在上,父兄俱已不在,蕭瑾自視為帝王,又是生而知之的謫仙人,試問天下之間,誰人能為其師?

僅以自負而論,蕭瑾這位魏王殿下尤勝當今的皇帝陛下。

當老儒生攤開手中竹簡要為眼前雄城傳道授業解惑時,風起雲湧,天顯異象。

在周圍彷彿響起了無數廝殺馬蹄之聲,春秋亂世,諸侯征伐,盡在其中。

只見在老儒生的周圍真的出現了無數騎兵虛影,影影綽綽,馬蹄聲,響鼻聲,嘶鳴聲,腳步聲無數聲音摻雜在一起,似乎真的有一支大軍出現在了「東都城外」,只要一聲令下就要立刻攻城。

兵臨城下。

此刻正立在城頭上的大宦官勃然大怒,恨聲道:「床弩呢?炮呢?」

他的話音落下,城頭上的床弩和火炮一起轟鳴,瞬間風雷之聲大震。

老儒生對此視而不見,絕大部分彈丸和箭矢都落在了空處,而少數直奔老儒生而去的,還未近身就被老儒生的磅礴氣機直接震為細碎殘片。

老儒生向前大步而行。

異象再變。

一座座宮殿,一尊尊帝王,各家學派遊走其間,闡述自家義理,可見有人於廟堂之上慷慨激昂,有人於臨陣之間揮斥方遒。

古時有士,遊說於秦王,秦王言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眼見遊說不成,答曰,匹夫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孫世吾今日可不是單純來求死的,他是來遊說於魏王的,只是魏王不願意聽而已。

他抬頭看了眼越來越近的城牆,輕聲自語道:「既然老朽與你說道理,你不願聽,那麼……老朽就學一回匹夫之怒!」

明陵一戰之後,蕭瑾被滅去一尊三屍元神,麾下高手死傷無數,元氣大傷,傷筋動骨,此時的魏國中並無太多高手。

若是蕭瑾聽勸自然萬事皆好,若是蕭瑾一意孤行,那麼只要殺了他,便可天下太平。

就是這麼簡單。

孫世吾每一步都使大地震顫不休。

雖然只有一人,但卻像千萬大軍轟然踩踏在地面上。

城池牆壁上無數灰塵簌簌落下,城頭上之人感覺這腳步聲彷彿重重踏在自己的心口上,幾乎要踏破心房。

大宦官扶著城垛,惡狠狠說道:「人呢?都死絕了?」

這一次,不再是弩車和火炮,而是無數隸屬於魏王宮的高手從城樓上一躍而下,有人招風引雷,有人御使飛劍,有人畫符布陣,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孫世吾不曾抬頭去看這些人,只是稍稍止步駐足,低頭望著手中竹簡,「吾善養浩然正氣。」

說完這句話,他頭也不抬地向城門走去。

隨著他的腳步,一片紅霞在他身後方向冉冉升起,如日出東方。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此乃浩然正氣!

孫世吾的腳步並不快,但是紅色浩然之氣的蔓延速度卻是極快,轉眼之間半個天際已經是赤紅一片,在這片赤紅煙霞之中,彷彿有一輪紅日要冉冉升起。

無論是法術也好,還是飛劍也罷,皆不能近到這片紅霞之中。

老儒生一手托竹簡,一手向前伸出一根手指輕輕點出。

所有從城頭上躍下的高手頓時如遭雷擊,轟然往後倒飛出去,撞在城牆之上,砸出無數裂紋,煙塵碎石簌簌落下。

就像拍打蚊蠅。

他又是大袖一揮,將緊隨而至的箭雨拂散,如驅散煙瘴,輕描淡寫。

站在成頭上的大宦官見此情景,跌坐在地,臉色慘白。

他僅僅只是地位相當於張百歲而已,可終究不是修為高絕的平安先生。

孫世吾的腳步越來越快,快到幾乎看不清他的身形,猶如一縷清風。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風過「東都」,狠狠撞在城門上。

這座「東都」城也同樣不是那座被三代王朝經營了數百年的真正東都,沒能以城為陣,所以當清風撞在城門上時,滿城震動。

這座雄城彷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地震,城牆為之搖晃,包括城內的房屋樓閣,所有瓦片震動不休,彷彿要跳躍起來。

城門同樣震顫不休。

很霸道,不講道理。

儒門本就有王霸之說,既然你不聽王道之勸,那我便霸道一回,這可不是不教而誅。

清風緊接著再撞。

城門搖搖欲墜。

當清風第三次撞在城門上時,終於暢通無阻。

在承平二十三年的辭春迎夏之際,儒門大先生孫世吾,平生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踏足魏國「東都」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