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林徽音年表

一九○四年一歲

六月十日,林徽音生於浙江杭州陸官巷住宅,原籍福建閩侯。

祖父林孝恂,光緒己丑科(一八八九年)進士,初為政知縣候選,歷任浙江海寧、石門、仁和各州縣,曾參加孫中山革命運動,並資助青年赴日留學。祖母游氏,有子女七人。

父親林長民(一八七六年生),字宗孟,為孝恂長子,一九○六年赴日留學,不久回國,在杭州東文學校畢業,後再度赴日早稻田大學,習政治法律。

母親何雪媛為側室。

林徽音之堂叔林覺民、林尹民均為黃花崗革命烈士。

一九○九年五歲

遷居蔡官巷另一宅院,林徽音隨祖父母、姑母等居此,由大姑母林澤民啟蒙讀書。

一九一○年六歲

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回國後與同學劉崇佑創辦福州私立法政學堂,並任校長。

一九一一年七歲

武昌起義後,父親林長民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宣傳辛亥革命。

一九一二年八歲

一月一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父親林長民為福建代表,任參議院秘書長。並與湯化龍等人在上海發起組織「共和建設討論會」,四月十三日,擁在日的梁啟超為領袖,電其歸國。

全家由杭州移居上海,住虹口區金益里,徽音與表姐妹們入附近愛國小學,讀二年級,並侍奉祖父。

一九一三年九歲

父親林長民被選為眾議院議員,任秘書長。

一九一四年十歲

父親林長民任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全家遷居北京,祖父林孝恂因膽石症病逝。

一九一六年十二歲

四月,袁世凱稱帝,九月,在梁啟超支持下,林長民參加並組織「憲法研究會」。

是年,林徽音與表姐們同入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

一九一七年十三歲

七月十七日,因支持段祺瑞討伐張勳復辟有功,林長民被任命為司法總長。十一月十五日,「安福系」崛起,林不再受重視,辭司法總長之職。

一九一八年十四歲

三月二十四日,林長民與湯化龍、藍公式赴日遊歷。

是年,林徽音結識梁啟超長子梁思成。

一九一九年十五歲

林長民任巴黎和會觀察員,著書演說,抨擊親日派,反對日本承認德國在華權益。

一九二○年十六歲

春,林長民赴英講學,徽音亦隨父去英讀中學。七月,林徽音隨父到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等地旅行,九月回到倫敦,以優異成績考入聖瑪莉學院(St.Mary's College)。

九月二十日,徐志摩由美到英,不久後,徐志摩即與林徽音相識,並常到林家寓所吃茶。

一九二一年十七歲

徐志摩與林徽音有論婚嫁之意,但林徽音強調他需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始可。

八月,徽音隨柏烈特全家赴英南海邊避暑。十月,徽音隨父由英赴法,十四日乘「波羅加」船歸國。

十一、十二月間,林長民、林徽音抵上海,梁啟超派人接回北京,林徽音仍進培華女中讀書。

一九二二年十八歲

三月,徐志摩赴柏林,經金岳霖、吳經熊作證,與張幼儀離婚,並兼程返國追求林徽音。但此時林徽音與梁思成的婚事「已有成言」,唯仍未定聘。

一九二三年十九歲

五月七日,梁思成帶梁思永驅車兜風,在南長街被一輛大汽車將左腿撞斷,住協和醫院。七月出院後,終身留下殘疾。

是年,林長民任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曹錕賄選總統,林長民在滬參與反直運動。

林徽音與表姐王孟瑜、曾語兒參加徐志摩倡議的新月社。

林徽音畢業於培華女中,並考取半官費留學。

一九二四年二十歲

四月二十七日,印度詩哲泰戈爾來華訪問,在天壇草坪講演,林徽音攙扶上台,徐志摩擔任翻譯。吳泳的《天壇史話》載:「林小姐人艷如花,和老詩人挾臂而行,加上長袍白面,郊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圖。」一時成為京城美談。

六月,林徽音、梁思成、梁思永同往美國留學,七月七日到達綺色佳康乃爾大學。九月,結束康校暑期課程,二人同往賓州大學就讀。不久,對林徽音頗有微言的梁思成之母李惠病故。

一九二五年二十一歲

一月十八日,林徽音與聞一多等在美參加「中華戲劇改進社」。

十一月二十二日,郭松齡在灤州倒戈反奉,通電張作霖,林長民受邀為「東北國民軍」政務處長。

十二月二十四日,郭部兵敗,林長民被流彈擊中,死於瀋陽西南新民屯,年四十九歲。

一九二六年二十二歲

把房龍所著《古代的人》譯為中文,由上海開明書店印行。

一九二七年二十三歲

九月,結束賓大學業,得學士學位,後轉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貝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半年。

十二月十八日,梁啟超在北京為思成、徽音的婚事,行文定禮。

一九二八年二十四歲

三月,徽音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溫哥華姐姐家結婚,並按照梁啟超的安排,赴歐洲參觀古建築,取道西伯利亞,於八月十八日回京。

九月,梁思成、林徽音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分別為主任、教授,該校校長由少帥張學良擔任。

一九二九年二十五歲

一月十九日,梁啟超病故,梁思成、林徽音為其設計墓碑。

夏,林徽音從東北回到北平,在協和醫院生下女兒再冰。

是年,張學良以獎金徵東北大學校徽圖案,林徽音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中獎。

一九三○年二十六歲

秋,徐志摩到瀋陽,勸罹患肺病的林徽音回北賓士病。

一九三一年二十七歲

三月,林徽音到香山雙清別墅養病,並創作了大量的新詩,從三至九月,分別在《新月》、《詩刊》、《北斗》等刊物發表詩《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裏聽到樂聲》、《情願》及短篇小說《窘》。

秋,林徽音病癒下山,並應朱啟鈴聘請,與梁思成一起離開東大,同到中國營造學社工作。

十一月十九日,林徽音在協和小禮堂為駐華使節講中國古代建築。

徐志摩為聽林徽音這場學術報告,早晨從南京乘飛機趕回北京,因雨霧觸濟南附近黨家莊開山身亡。

不久,北京為徐志摩舉行追悼會,由林徽音主持。

一九三二年二十八歲

夏,林徽音、梁思成去臥佛寺、八大處等地考察古建築,在《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發表《平郊建築雜錄》。

七月至十月,發表詩作《蓮燈》、《別丟掉》、《雨後天》。

八月,子從誡出生。

在一次參觀美展時,結識美籍學人費正清、費慰梅夫婦。

一九三三年二十九歲

是年,參加朱光潛、梁宗岱舉辦的文化沙龍,每月集會一次,朗誦中外詩歌和散文。

十一月,林徽音同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雲岡石窟。

十一月十八日,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詩作《秋天,這秋天》。

同月,請蕭乾、沈從文到北總布衚衕「太太客廳」談《蠶》的創作。

一九三四年三十歲

一月,中國營造學社出版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林徽音寫了該書第一章《緒論》。

二月、五月,在《大公報.文藝副刊》、《學文》發表詩作《年關》、《你是人間四月天》及小說《九十九度中》。

夏,林徽音、梁思成同費正清夫婦、漢莫去山西汾陽、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築。

一九三五年三十一歲

三月,《中國營造學社匯刊》五卷三期,刊出她與思成合著之《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

十一月十九日,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

一九三六年三十二歲

一至十一月,在《大公報.文藝副刊》、《詩刊》發表詩作《深笑》、《靜院》、《風箏》、《記憶》、《無題》、《題剔空菩提葉》、《黃昏過泰山》、《晝夢》、《八月的憂愁》、《冥思》、《空想外四章:你來了、「九一八」閑走、藤花前、旅途中》、《過楊柳》、《靜坐》;散文《蛛絲和梅花》、《究竟怎麼一回事》—小說《模影零篇:三、文珍》。

十月,《平津文化界對時局的宣言》發表,向政府當局提出抗日救亡八項要求,林徽音為文藝界發起人之一,並在宣言上簽名。

一九三七年三十三歲

一至七月,在《新詩》、《大公報.文藝副刊》、《文學雜誌》發表《紅葉裏的信念》、《十月獨行》、《時間》、《古城春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