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樹倒猢猻散

韋後見韋承慶阻止,不禁面帶蘊怒:「這又是為何?」

韋承慶一臉憂心忡忡,其實他比韋後更加有封閉城門,關門打狗的衝動。

可是理智告訴他,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把城門一關,這就是把人逼到了絕地,而這些長安城中盤踞了這麼多年的人,哪一個沒有能量,真要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整個家族都可能死無葬身之地的時候,他們所要爆發出來的力量又是何其的可怕。

韋承慶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收買人心,一旦封住了城門,接下來,今夜只怕就會生變,而我們……還未把咱們韋家的人拉住,一旦事態失控,則悔之莫及,這些人中,只怕也有一些,是在經照拂和禁軍中有差使的,假若他們妖言惑眾,與某些大族合謀一起,帶著他們的私兵謀反,長安就要動蕩了。與其如此,不如留他們一線生機,那些要逃之人,也不可能席捲了一切逃走,他們少不得要棄了自己的官職,丟了自己的宅院,甚至要丟棄自己的土地,和奴婢,失去了這些,他們或許還有實力,卻也大不如前了,等我們韋家站住了腳跟,再作打算,將他們的東西,賜予自己的人,激勵士氣,也可免了一場蕭牆之禍。」

見武則天沉吟不語,韋承慶又道:「若是消息沒有提前泄露出去,韋家確實可以從容布局,對於那些有二心的人,全數一網打盡,而現如今,敵暗我明,就絕不能鋌而走險了,娘娘,眼下最緊要的,還是拉住各鎮的都督與不屑於與秦少游為伍的文武百官,萬不可造成人心浮動了。」

韋後只好長嘆口氣,冷笑道:「都是武則天那娼婦做的好事。」

韋承慶不語了。

他知道韋後已經將武則天恨到了骨子裡,而事實上,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韋家原本的局面,還佔據了主動,而如今,卻是處處受制於人,甚至到了韋家一族的存亡,都已到了關鍵時刻,韋承慶對武則天如何不恨。

……

尉遲循毓這麼一跑,整個長安已是徹底人心思動了。

到了這個份上,事情明擺著,到處都有人說太子已死,而到了如今這個地步,太子居然也沒有露面,那麼太子和四皇子被韋家所殺,幾乎已經板上釘釘,韋家既然將太子和四皇子屠戮,他們的心思還不明白嗎?這大唐的江山,只怕又要易主了。

只是這一次,和上一次卻是全然不同。

上一次,武則天雖然做了皇帝,雖然也是阻力重重,可是武則天依然還給了許多人希望,至少大家認為,武則天只是婦人,她雖然做了天子,可是她卻有兩個嫡親的兒子是李家的宗親,遲早有一天,武則天會老,也會死,只要她駕崩,這天下,終究還是李家的。也正因為如此,武則天雖然在位期間,遇到了李敬業和諸王的討伐,可是叛亂的規模,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絕大多數的大臣,依然還是願意默認這個事實,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反對武承嗣與武三思這些武則天的親族身上,一切都以爭取李顯或者是李隆基克繼大統為目的。

可是現在……局面卻是全然不同。

韋氏沒有子嗣,一個沒有子嗣的人,假若要效仿武則天,就足以讓人絕望了,一個沒有子嗣的人,況且現如今,陛下的兩個皇子已經被她誅殺,到了這個份上,說句難聽的話,假若現在韋氏下旨,讓二皇子李重福到長安來,立為太子,大家敢相信嗎?只怕反而會擔憂李重福來了長安,最後羊入虎口吧。

也正因為如此,韋氏做了天子,那麼將來這太子,不是韋氏的女兒,就是韋氏的宗親,本質上,韋氏為了她的利益,必定會將自己的女兒下嫁給韋家的人,接下來的所謂太子、太孫,終究還是姓韋,這……是所有人無法接受的。

這一點許多人都看的明白,甚至於尉遲循毓這樣的渾人,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所以當他感覺不對,這個傢伙倒是當機立斷,二話不說,連夜就跑了。

開始跑的人有許多。

官……還是不做的好,留在這裡,效忠韋家?這韋家篡位,即便做了天子,可是當真就能一帆風順?就算你對李氏沒有感情,對這大唐朝也沒有多少的念想,可是跟著韋家人走到黑,也未必就是好事,說不定到時候各路諸侯拿下函谷關,兵鋒直指長安,你這助紂為虐,也足夠讓身敗名裂了。

有人不願意牽涉其中,所以掛印而已。

也有人對於大唐,依舊還是忠心,如尉遲循毓這樣的開國功臣之後,他們家族的一切榮耀,都與這個王朝息息相關,固然讓他們留在這裡,能得到不少好處,可是總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於是索性攜家帶口而去。

田產暫時可以拋棄,官位暫時也沒有不要,畢竟……許多人不是韋家的親信,留在這裡,誰曉得會不會被認作是太子黨,韋家人敢殺太子,敢殺四皇子,難道還會在乎你嗎?

而洛陽的二皇子……終究還是最後的希望。

對秦少游看不慣的人,尚且可以安慰自己,說自己這是要去投奔皇子,而破罐子破摔的,甚至恨不得直接插翅去長安,恨不能讓秦少游立即提兵,將這些韋家的人,殺個一乾二淨。

許多人開始動身了。

到處都是大車,甚至一些百姓,也開始參與其中。

大量的逃亡開始,通往洛陽的道路上,人流絡繹不絕。

……

洛陽城裡,本來一切如舊。

秦少游從衛州趕回洛陽,這洛陽城,比之從前已擴大了一倍,以至於城牆將整個洛陽一分為二,導致城內和城外的道路開始堵塞起來。

擁堵,似乎成為了整個洛陽頭痛不已的問題。

因為城門只有這麼幾個,所以入城的通道也只有這麼多,人口的暴增,導致每日出入城門的車馬和人流往往將各處城門堵的水泄不通。

莫說是百姓,便是連巡城的官軍,也是經常被堵的進退不得,尷尬的很。

眼下王琚的意思是,可以拆除現有的洛陽城牆,而後再在洛陽的外圍,修建更大的城牆,不過……秦少游對此,卻沒有太大的興趣。

拆掉城牆,就意味著城內城外不再是幾個門來出入,內外街坊都可以連通,成井字形的結構,如此一來,進內城和出外城的道路就憑空多了上百條,這固然是好事,可是修建新城牆是什麼鬼,這等於是,拆掉了一個小圈,卻在原有的基礎上,修建一個更大的圈,把擴充的城市,全部容納進去,只是這個範圍更大的城牆,不但耗費巨大不說,最重要的是,假若未來,洛陽的人口繼續增長呢?

難道以後繼續拆,繼續修?

這顯然是一件很無聊的事。

人口暴增,其實是板上釘釘的事,在幾年之前,城市的職能,不過是官府治所的衍生罷了,因為治所在這裡,人們又有交換的需求,於是市集出現,人們互通有無,緊接著,一些人因為固定交易的需要,漸漸的有人開始定居,成為了非農的人口,只不過……城市的大小和人口多寡,其實也在於城市的需求。

因為有許多官人和商賈在住,因而就需要奴僕,需要供給商賈歇腳的客棧,需要一些煙花之所,可是這並不代表,這個容量是無限的,假若有人跑來洛陽,卻是連生計都沒有,這豈不是來找餓肚子的?

工作,才決定了城市的規模。

如今因為商業的繁華,手工業的興盛,再加上各行各業的行業開始細化,理論上來說,現在的洛陽,需求的人口幾乎已經可以到無限的地步,至少現在……已經沒有了孟津了,這倒不是因為孟津被秦少游所裁撤,而是因為洛陽和孟津距離不遠,兩座城市已經聯成了一片。

若是在這外圍建城牆,這豈不是吃飽了撐著?

所以秦少游的主意是,先拆,至於修不修城牆,再行打算。

一聽說不修城牆,倒是引起了嘩然。

這不安全啊。

城牆防禦,在這個時代是鐵律,一萬的精兵,只要配屬得當,城中有足夠的糧食,完全可以依託著城牆,將城外的十萬精兵拒之門外,固守個幾年完全沒有問題。可若是沒有城牆……

秦少游對此,也是頭痛,畢竟守舊的觀念還是頗為強大,所以自己只能依託代表,現在大家注意力都在城牆上,前來請託的人不少,議事堂那兒,也是沸沸揚揚,卻終於還是有一件事,徹底把所有人的注意力,統統轉移開了。

尉遲循毓到了。

這位仁兄帶著家中數百口人,浩浩蕩蕩的租用了十幾條船,帶著他們尉遲家能帶走的所有家業,抵達了洛陽碼頭。

他沒有叫人去向秦少游報告,而是到了洛陽安頓之後,每天在二皇子李重福的龍門宮外頭轉悠,要求二皇子會見。

尉遲循毓……這個鄂國公,其實在洛陽城,早已成了笑柄。

當初他和楊家的矛盾,是人所共知的事,就因為如此,還招致了關中和關東人的矛盾呢。

因而關東人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吃飽喝足了,然後拿這個可憐的傢伙作為飯後談資,各種調侃都是不可避免。只不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