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大亂

看過了聖旨,秦少游反而沉默起來。

這份聖旨出乎了他的預料之外。

他一直在猜測韋氏之後的手段,聖旨一直在想,韋氏一定會藉機進行報復,當然……報復果然是來了,只是這個報復,卻和以往有些不同。

聖旨之中,只有寥寥幾語。

秦少游擊潰韋弘敏的叛軍,因功,封為秦王,節制神策府,轄制河南府與昭義五鎮。

這絕對算是一份大禮,所謂的秦王,就是親王,比之弘農君王顯然要高上一個檔次,有了這個身份,秦少游幾乎已經屬於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

只是……

秦少游不禁笑了,他看了一眼武則天,道:「這份聖旨,想必陛下已經看過了吧?」

武則天抿嘴,道:「不錯,朕已經看了,朕該恭喜秦王殿下嗎?」武則天帶著挪揄的口吻,似笑非笑。

恭喜?秦少游一時心情也是複雜,這固然是一件喜事,畢竟自己終於走到了人生的巔峰,按理來說,確實是可喜可賀,換做是任何人,若是得到了這樣的旨意,只怕非要喜出望外,也非要擺個一年半載的流水席慶祝不可。

不過……秦少游卻是淡淡一笑,道:「陛下又何必要笑話微臣,韋氏這樣做,陛下是理應知道怎麼回事的。」

武則天輕笑,道:「朕知道你的心思,你想說的可是韋氏這是故意要掩人耳目對嗎?現在天下人都在議論著她與韋弘敏狼狽為奸的事,現在卻以你討伐韋弘敏的名義而封王,這自然是告訴天下人,你殺死韋弘敏,她也是很是欣慰,豈不正好是洗脫了她與韋弘敏狼狽為奸的嫌疑?」

「再者嘛,封了你這個王,只怕也是暫時穩住你。不過偏偏她封什麼王不好,偏偏封你為秦王,這就有些意思了,太宗皇帝,當初就是秦王,這豈不是意有所指,說你是將來的太宗皇帝嗎?如此一來,原本天下人還在議論著韋氏的事,而如今,只怕這個秦王一出,卻不知又有多少人要非議你了,秦王……呵呵……在這大唐,可是忌諱啊,沾上了,卻未必是什麼好事。」

「至於親王與郡王,能有什麼干係,不過是個名分罷了,名分這事兒呢,看重了也沒什麼,可是不去管它,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讓你節制的一府五鎮,其實也是笑話,這一府五鎮本來就牢牢在你秦少游手裡,還需要朝廷來敕封嗎?她這是用口頭的實惠,把你推到風口浪尖,等於是將一個燙手山芋丟到你手裡,就看你自己要不要了。」

「你若是要,想必接下來,天下必定要沸騰起來,許多人會抨擊你,說你秦少游何德何能,居然敢接受秦王之位。可是你若是推辭,韋氏必定不肯,你若是再三推辭,那就更糟糕了,她若是順水推舟的接受,不但秦王之位沒了,便是連名正言順的轄制一府五鎮的實惠也沒了,到了那時,她可是做足了面子,你瞧,本來是想賜你秦王尊位,還讓你轄制一府五鎮的,可是你自己不接受,這面上的功夫做的足足的,你既然不接受,自然要好好褒獎你一番,然後朝廷可以光明正大的,繼續在這五鎮摻沙子。你缺了轄制五鎮的名分,即便是將五鎮實際上控制的牢牢的,可是終究,名不正言不順,一切的主動,就都握在她手裡,她若是時不時的弄一些小動作來,想必洛陽這兒,也是不厭其煩,對嗎?」

秦少游心裡苦笑,他想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

問題的關鍵在這秦王上頭,一個秦王,可以轉移天下人的焦點,同時……也可以讓自己陷入一個兩難的結局。

韋氏表面上是大方,而實際上,卻是將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只怕消息傳出去之後,所有人的注意力,就在自己身上了。

而且……後續還會有許多隱患。而韋氏呢,失去的不過是一封聖旨而已,因為親王和郡王,或許對別人來說至關重要,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可是到了秦少游這個地步,難道就真的重要嗎?

再者,現在的五鎮,本來就是秦少游的,大家心照不宣,本來也不會有什麼爭議,從前有爭議的鄭家,現在已經服服帖帖了。

而一旦自己再三推辭秦王的尊位之後,這秦王和五鎮卻是被韋氏捆綁在了一起,辭了秦王,就等於是失去了五鎮的合法性,關係一日沒有定論,誰知道將來會有什麼麻煩。

「陛下說的是,這也是微臣所憂慮之處,卻不知陛下認為,微臣應當如何?」

武則天不禁笑了,道:「這個主意哪,朕卻不能拿,朕倒是想聽聽你有什麼高見?」

秦少游沉吟片刻,卻是堅定的道:「臣倒是不圖什麼親王,只是這個親王之位,眼下卻是至關重要,韋氏將親王與五鎮綁在一起,所以這親王之位,臣是志在必得。」

武則天笑吟吟的道:「若是別人,少不得還要扭捏幾下,你倒是好,反而一點客氣都沒有,不過……現如今,確實也不是扭捏的時候,打鐵還需自身硬,你說的不錯,這個親王,無論是朕,還是你,都應當志在必得,只不過……難啊,人言可畏,若是你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秦王之位,豈不正好中了那韋氏的奸計,她巴不得你引起天下人的非議呢。」

秦少游也是哭笑不得,這確實是一件兩難的問題,接受,就意味著無數人的抨擊,秦王二字,相當於天子一樣,秦少游一個異姓,居然敢接受秦王,這不是找死嗎?

不過……

秦少游似乎想到了什麼,他突然道:「陛下,假若韋氏敕封的不是秦王呢?」

不是……

武則天若有所思。

假若不是秦王,秦少游倒是有這個資格了。

當然,若是二三十年前,也會惹來很大的爭議,可是而今這個世道,卻是大大不同,當初武則天登基,封了多少武家的人為王?此後韋氏還沒有原形畢露呢,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將自己的那些親戚們封王了。

如今這個王爵,幾乎都已經成為了這些人手中的玩物,雖然還不至於到不值錢的地步,卻也當真是泛濫成災。

秦少游立過這麼多實打實的功勞,何況又握著神策軍,再加上關東士族的支持,怎麼會沒有資格戴一頂親王的帽子?

武則天若有所思道:「假若不是秦王,事情就好辦了,這麼說來,你已經有主意了?」

秦少游不由笑了,道:「其實嘛,無非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就如爭吵一樣,只要佔據了理由,放開了尋找對方的弱點就是了。」

……

秦少游被封為秦王的消息,其實很快就已經傳遍了天下,如此快的速度,自然是因為有心人的推波助瀾。

此事一出,頓時天下群議洶洶起來。

無論如何,至少絕大多數人,對於李家的天子還是很有感情的,尤其是對於太宗皇帝。

當年的時候,太宗皇帝在的時候,那可真是盛世啊,如今……都成了什麼樣子。

人總是如此,總是願意沉湎於過去,現在這個秦少游,居然要被敕封為秦王,許多人自然不樂意了。

且不說其他的,單說你秦少游現在也掌握著兵馬,接受了秦王,莫非是想要謀反不成?莫非要做第二個太宗皇帝?你秦少游配嗎?

許多的御史,已經將奏疏如雪片一般的飛入了宮中,大街小巷,更是爭議不絕。

相比於韋氏的惡行,這才是對所有人來說都攸關的大事啊,那秦少游敢接受,就是謀反,這若是將來當真謀反了,可怎麼辦才好。

固然河南府那兒,倒還算平靜,可是在關中,在河北,在江南,在劍南,在隴西,卻都像是炸開了鍋一樣。

大家顯然都在等,都在等秦少游的反應,其實大家抱有最大的希望,就是秦少游能夠迷途知返,堅持不受秦王之位。

當然,更可怕的是那些流言蜚語,秦王就好似是某種暗示一樣,本來大家習慣了弘農郡王秦少游,都曉得這位弘農郡王立過許多的功勞,也曉得他掌握著天下最精銳的神策軍,更知道他的河南府,似乎百姓的日子過的很殷實,可是……可是一旦將秦少游和秦王聯繫一起,不少人便細思恐極起來。

是啊,這秦少游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兵有兵,他莫不會當真會謀反,下一個玄武門之變在哪兒呢?這若是當真謀反了,卻又不知是福是禍。

不過對於更多人來說,他們已經習慣和默認了李家的天子,假若有一天,天下突然姓秦,只怕就難以讓人接受了。

於是……一些有心之人,便忍不住要給這位讓人討嫌的傢伙抹黑了,什麼夜御數女,什麼人品敗壞之類,無非,就是給人一種暴虐的形象,彷彿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安心一些。

這一面倒的情勢,醞釀了足夠的時間。

而對於韋玄貞來說,顯然這個結果,是極為有利的。

因為如此一來,不但掩蓋了韋氏眼下的問題,而且還將秦少游推到了流言蜚語的中心,這樣下去,對韋家有利,而對於秦少游來說,一個聲名狼藉的秦少游,顯然會帶來巨大的傷害。

所以這幾日,韋玄貞的心情還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