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種菜

十月十五日晚上,美國總統福特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對數十名青年發表演說,提出與通貨膨脹作戰的十二點計劃,其中之一是提倡自己種菜。他創造了一個名詞,叫做名WIN garden,WIN是「立刻擊敗通貨膨脹」(Whip Inflation Now)的縮寫,WIN garden就是「立刻擊敗通貨膨脹菜園。」福特總統要求每一家人家在自己的院子裡種菜,或者在自己所住的社區內聯合起來種菜。有關種菜的技術和心得也彼此交換、合作。福特又說,經濟專欄作家波特(Sylvia Parter)告訴他說,十塊錢的種籽,在二十五呎寬四十呎長的一塊園地上,可以種出價值二百九十塊錢的蔬菜來。波特將組織一個全國性的委員會,來推動自己種菜運動,自任主席。福特總統呼籲其國民以自己種菜作為擊敗通貨膨脹的工具,對美國人來說,是頗具吸引力的。美國近來一般物價都加速上漲,蔬菜也不能例外。目前超級市場中的蔬菜,如生菜、甘藍、芥菜、菠菜、紅蘿蔔、番茄等。每磅都在四角至六角之間。在每天的食物費用中,蔬菜是重要項目之一。如果蔬菜夠自給,不必出錢去買,省下來的錢可以應付因物價上漲而增加的支出,不致降低生活水準,的確不失為與通貨膨脹作戰的有工具。

美國土地廣,空間大,大多數人家都住在郊區的「花園洋房」。所謂花園洋房就是前後左右有寬敞的空地,一般都是用來種草。草坪的維持比較容易,買現成的鋪了以後,可以一勞永逸。灌溉有現成的噴水器,剪除有現成的推草機,使用很方便,看起來很美觀、清潔。改種蔬菜,當然沒那麼簡單。但至少土地是有了,把草坪改為菜園,就在自己住宅旁邊,不會費太多的手腳。縱然有些人家住的是公寓,沒有院子,但社區裡多的是空地,美國的社區都有自治組織,只要有人提議,把一些空地列為公共菜園,也並不困難。

再說到種菜用的種籽、工具之類,那更方便。美國人做生意,真可說無微不至,只要有需要,便有商品供應。無論是專門商店,或百貨公司,把一切準備得好好的,且有詳細說明,也有專書,教你怎樣栽培、怎樣耕作。當然要準備這些東西得先投下一筆資金。西雅圖的一名保險推銷員包格曼報告說,他為了種菜,買了一批工具,搭一個簡單的堆肥儲藏室,買種籽,買肥料,買有腐蝕物的土壤,以及一大批工具,總共花了開辦費三百元。當然,他是「鄭重其事」的種菜,規模比較大,如是普通在院子裡。一角地,則買些橡皮管,一個水桶,一把鏟子,再買些種籽肥料便夠了。不過縱然像那位保險員那樣,也是合算的。他很得意的說,他的菜園到季節結束。可以生產價值一百二十五元的蔬菜,明年,只要投資五十元便可,因為有了經驗,生產還可增加。投下的錢,不到三年便可收回。以後就年年可以吃免費的蔬菜了。另外,著名的商業週刊的編輯巴立西住在紐約曼哈頓,那裡的土地貧瘠不毛。他利用屋後五呎寬,十八呎長的一條狹長地帶,把沃土一袋一袋買回來鋪上去。他開玩笑的說,這些泥土放在外面都有些不放心,恨不得每天晚上把它們搬進來。他在這一席地上種了各種蔬菜,番茄居然長到七足高,此外還有茄子、四季豆、芹菜、青椒、紫蘇、黃瓜、萵苣等,一片蔥龍,滿園翡翠。他說,如果告訴別人曼哈頓島上會長出這麼多、這麼漂亮的蔬菜,保險會瞠目結舌,將信將疑。他又說,曼哈頓沒有野鼠,種的菜不會被吃掉。

真的,美國人自己種菜,固不僅僅為了省幾個買菜錢,主要的還有那份格外的喜悅。首先,在超級市場上買到的菜,都是經過了很多手續,輾轉運銷而來,早已喪失了它的新鮮度。美國家庭普通一星期買一次菜,買回來還得在冰箱裡放幾天。因此到吃的時候,菜的味道已完全失去了。如今自己種了菜,可以隨時去採摘,活色生香,還帶著雨露的痕跡,鮮美甜嫩,買來的又那能比得上。

其次,美國人大部分生活在都市裡,一天到晚忙碌緊張,物質享受雖然優厚,精神上卻非常窒息。所以每逢週末或假期,都紛紛開車到郊外去,與大自然接觸,如露營、野餐、划船、爬山、釣魚等,但這些活動究竟耗時耗錢,不能經常為之。而且一而再,再而三,也會感到厭倦。自己種菜,在身心上是一種最好的調劑,視之為工作固可,視之為娛樂也未曾不可,種菜需要一些體力勞動,但並不太劇烈,需要花一點時間,但並不太多。一家大小都可以參加工作,手忙腳亂,說說笑笑,輕鬆愉快,疲勞盡失。尤其是每天看到自己親手所灌溉的作物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最後是薦之盤餐,飽嘗美味。這種樂趣,更不是金錢所能買得到的。

對於中國人來說,自己種菜有更多的樂趣。美國菜市場上出售的蔬菜,種類極少,中國人喜歡吃的幾種菜,根本沒有。這一方面固然是吃的習慣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人工貴;採取大面積機械化的經營,對於那些花工多、銷路少的蔬菜,就沒有人去種了。所以中國人要吃他們自己喜歡吃的蔬菜,真如大旱之望雲霓。有中國城的地方,許多雜貨店經常有些大白菜、油菜等出售,是中國店老闆自己經營農地種植的,物稀為貴,遂為旅居彼邦人士所爭購。底特律鄉間有一位美國農民,專門種植中國蔬菜,茼蒿、莧菜、山東白菜、茭白、空心菜、韭菜、小黃瓜、蠶豆、毛豆、豇豆、夜開花、苦瓜等色色俱全,他的種籽是各方面搜集得來,種的菜也專門賣給華僑。據說有日本人冒充中國人去買,給他認出,再出高價也不肯割愛。此公可謂中國人的知音。不過中國城不是各地都有,這位老農的園蔬更只少數人開了車去才能買到。而且價格貴,又費事。所以很多中國人在國外,只要有空地,都想法自己種菜。他們彼此交換種籽,討論技術。在國內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慣了的,在國外卻要學老圃了。

我的女兒住在加拿大渥太華,政府撥了一大片空地供市民申請種菜。每一單位長寬各五十呎,共有一千九百多個單位,每戶可以申請一個單位,每期租金十元。租地的期限是每年五月到十月。因為加拿大天氣冷,十一月到翌年四月霜雪凌厲,作物不能生長。十月底政府收回,用曳引機把地上物全部犁掉。到每年四月,再重新整地,分配給租戶。老租戶大致上可以分配到原來種的那塊。但政府對於土地利用情形,要加以審核,任意荒棄的,就取消下一年的承租權。菜園由租戶各自管理耕作,不過每十多個單位,由政府用鐵皮做一個儲水池,上加鐵絲網,有運水車輪流將水裝滿,需要灌溉的,可向這裡取用。

我在加拿大的一個月,幾乎每天傍晚,都要跟女婿他們一家到菜園去。菜園離家約三四哩,開車約五分鐘。大菜園的外圍,圍著稀疏的籬笆,我們停了車,菜園外有廣大的停車場,經常有一二十輛車停在那裡。——再走約十分鐘,才到達他們分配到的那一大地。一路上阡陌相連,一個單位接著一個單位,每戶人家,都在這小範圍裡用心思,顯本領,就像各人在一幅白紙上作畫一樣。加拿大人種的菜,種類大體上相似,不外番茄、胡蘿蔔、洋芋、玉米、向日葵、四季豆、甘藍之類。當然成果則大有高下,有些園地整齊清潔,同樣的菜,每株都平均發展,生氣蓬勃,顯然是專家的手筆。有些則蕪草滿園,藤蔓雜亂,懨懨然日就枯萎。一千多戶集中在一起,等於是一項考驗,一項比賽。成績好的引以為榮,成績差的也取法乎上,希望下一季種得好些。

女婿租的那一塊地,主要種的是大白菜、小紅椒、蘿蔔、番茄和豌豆,除了番茄外,都是菜場上買不到的。大白菜的種籽是綦建鎮先生送的。綦先生前在臺灣糖業試驗所工作,在威斯康辛獲農學博士學位後,在加拿大國立農學試驗場做事。他的大白菜種籽,當然權威無比,與眾不同。他自己家裡後院也種了不少菜,尤其以韭菜是多年生的,所以不能種在一年一度的公共菜園裡。聽說中央社的李約先生,時常到綦家的後院拔韭菜。綦家的人不在時,就在園裡留一張便條:「韭菜是李約偷的。」這也算是海外種菜的一段佳話了。

加拿大和美國的菜場上都買不到大蘿蔔,不知何故。我女婿園裡種的,就更覺得名貴,把蘿蔔從鬆軟的土中用力拔起,再拿到儲水槽中漂洗,出落得像白玉一般,真夠勁。內子用它來做臺灣的蘿蔔糕,正宗家鄉風味,天涯遊子,那一個不為之垂涎。豌豆美國人稱之為雪豆,超級市場上有冷凍的出售,雖不在盒裡,連冰帶雪,一磅要賣一元多,那能像自己種的鮮美。小紅辣椒,是嗜辣者的恩物。女婿讀的雖然為電機,種菜倒並不外行,只是番茄不理想,每株番茄都結實纍纍,但種得太密,又沒有插竹竿,讓它直立,因此全壓在地上,亂成一團,有很多不待成熟便爛了。

最高興的要算是兩個小外孫,他們提水壺,摘豆莢,除雜草,在園裡忙個不停,連打架也忘了。實在,讓他們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接觸勤耕易耨的農事,享受從自己勞作得來的成果,對孩子們來說,也是最寶貴的教育。

自己種菜,當然為的自己吃。不過分一點給同事、朋友,卻也是最受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