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相

過慣了傳統式的中國生活,到歐洲去,你所感覺到的,除了一些新的事象外,在生活情調上似乎和我們並沒有過大的區別。馬路旁邊排滿了「咖啡座」,顧客們悠閒的在擺龍門陣,這和我們的坐茶館只是「內」「外」之分。主婦們大都耽在家裡,料理家務。人與人之間充滿人情味,斤斤較量於「錢」的多少者比較少見,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各種約會也不一定十分嚴格。這些都和我們的生活情形相距不遠。所以去年筆者從歐洲歸來,曾寫了幾十篇小文,其中大部分都是記述名山勝景、文物古蹟,而很少涉及社會生活的形相。到美國,情形便不同了。所謂古蹟,最多只有二三百年歷史,名山勝景,寥寥可數,任何一個都市,都是同樣的格調,同樣的建築,乃至路名也都是相同的。可是,在另一方面,美國的生活卻幾乎完全和我們的傳統生活不同,那份緊張,那份唯利是視,那份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動手的生活,要適應它,簡直要轉一百八十度的彎。許多人嚮往美國,但是真的到了美國,就覺得是活受罪,不容易適應,此地不可久留。留是畢竟會留下來,那是時間的磨鍊,沖淡了舊的生活的留戀,建立了新的生活的習慣,無論如何,美國生活之迥遇於中國傳統生活,是不可否認的。

為什麼美國生活迥然和中國生活不同,一言以蔽之,前者是工業社會的生活,後者是農業社會的生活。把美國社會造成現在這個型式,一切的根源來自自由經濟下的高度工業化,美國社會中的一切事象,美國生活上的一切特徵,都是從這一基本出發點演繹開來,互相影響,互相關聯,形成一個生活的圓環。

以下幾篇文字,是筆者對於美國社會的一些觀察。筆者兩次到美國,加起來也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實在太短了,而且到的地方,更侷於一隅,體會不會很深刻,觀察不會很精確,但是從另一方面講,許多事情往往「當局者迷」、「習焉不察」,一個人從一個舊的環境進到一個新的環境,在最初的一段時間,事事感到新奇,處處有個比較,很容易發掘其特點,剖析其異同,時間久了,舊的漸漸淡忘,新的也就不以為奇。就這一個意義上來說,筆者在美的時間雖短,但要來描述美國的社會相的種種,或者能免乎「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譏吧!

※※※

緊張活潑的美國人

任何人到美國去,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覺,便是美國生活的緊張。不但大城市如此,小鄉鎮也是一樣。不但要人們是如此,即使失業的人也是一樣。不但工作的時候如此,玩樂的時候也是一樣。任何事情都要「趕」,非「趕」就不夠勁。美國人雖然把不要著慌(Take it easy)當做口頭禪,但這正是什麼事情都慌慌忙忙的表徵。一個陌生人到了美國,幾天下來,保管你長嘆一聲:「緊張得要命!」

美國社會的所以緊張,也有其歷史的背景。一四九二年哥侖布發現了新大陵,十七世紀以後,歐洲人陸續的向美洲移民。這時候歐洲文明,已經高度發展,人民生活,更是優哉悠哉。而北美大陸卻是洪荒未闢。只是那些移民,為了逃避教禍,嚮往自由,乃不辭跋涉重洋,甘冒生命危險,到這新大陸來,他們要和海洋上的驚濤駭浪奮鬥,和大陸上的毒蛇猛獸奮鬥,和印第安土人奮鬥,和大自然的各種災害奮鬥。既無法律保證,又乏政治組織,在這種艱苦環境下,自然而然養成緊張、奮鬥的拓荒者精神。其後移民的勢力,從東部向西部擴展,那個地區,高山激湍,叢林草莽,土人的兇狠,與大自然奮鬥的艱苦,更甚於東部,所以拓荒者精神,要繼續保持,緊張的生活,也一刻不得懈怠。於是,自然而然把美國人磨鍊得緊張萬分,好像非緊張便不過癮的樣子。歐洲人、亞洲人的那股悠閒勁兒,在美國是行不通的。

從本質上講,美國人的緊張,正是講效率、有朝氣的具體表現,譬如辦公時間,定為早晨八時開始,大家便一致遵行,誰都不願遲到一分鐘。但是反過來說,誰也不願早一分鐘,於是便得算準時間,趕著上班。大城也好,小鎮也好,住宅區和工作區域,都有很長一段距離,自己駕車子,路上走一小時以上是很平常的事,那麼,六點多鐘便得起床,熱被窩是可愛的,非挨到最後一分鐘不可。起來以後,看看時間已經不多,只有驅車疾駛,以便準時趕到。假如要搭街車、火車、地下鐵之類,那更須算準時間,不然,脫了一班車次,就會整個誤卯,那簡直是異常嚴重的!上班如此,下班的情形正復相同。所以每天上午七、八時。下午四、五時間,看看那人潮洶湧,行色匆匆,車隊川流,聲勢浩蕩的情形,真可以說是盡緊張之大觀!

在辦公的時候,或是工作的時候,任何人都忙碌而緊張,一方面,人工的寶貴,勞力的缺乏,使僱用的人減到最少,一個人要抵幾個人的用處。另一方面,各項工作,分得極細,正如工廠中的裝配線一樣,每一個人管的只是幾樣簡單的動作,因為簡單,既缺乏變化,又用不到費腦筋,所以使忙碌成為可能。所謂「八小時工作」,那是結結實實的不折不扣的工作。除了上下午各一次的咖啡時間,每次不超過十分鐘以外,其餘時間簡直就沒有停止。午飯吃三明治所花的半小時,也得算在八小時以外。「使每一個受管轄的人保持忙碌」,是每一個主管的責任。假如有一個受雇者工作有餘暇,工作量不夠,那便會當做一個嚴重的問題來研究。在工作時間內,「談談天、看看報」的情形,是不可想像的。職位低一點的員工,多接幾次私人電話,也會受到上級的警告!

看報,在電車、火車、公共汽車、地下鐵中,幾乎是人手一份。車站門口的場攤——自動販賣的或是有人管理的——是生意最好的,上了車,把一疊五、六十張厚的報紙,揀自己所要看的和愛看的,匆匆的翻閱一遍,車到目的地的時候,這份報紙便多數給丟在座位上,因為他根本不可能在工作時看報,帶在身上也毫無用處。至於一些自己駛車的人,連在車上看報的時間也沒有,他們的辦法是,在開車的時候,扭響了收音機,來獲知這一天中的新聞!近年來,那種隨身攜帶的電晶體的收音機盛行,一邊走路,一邊聽新聞廣播,也是節約時間之道!

工作既這麼緊張,時間既這麼經濟,自然而然養成「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人家瓦上霜」的習慣。一幢大公寓裡,可以住上一二百乃至三四百人家,只要隔了一道牆,或是一道天花板,便如楚河漢界。大家在同一公寓裡住上一二十年,縱然天天見面,也可彼此不相招呼,不知對方姓甚名誰,真可謂「比鄰若天涯」了。在旅途中,你要查詢一件事情,請教一個問題,假使對方並不是這件事的主管。那麼你得到的定然是冷冷的回答:「不知道!」有些事,對方明明是知道的,說不知道者,無非是為了省事,免得影響自己的工作,問路也是一樣,在這些場合,美國人遠不如歐洲人之有人情味,樂於助人,叮嚀周至!

工作者上班的時間固然正確,下班的時間也一樣不肯延遲一分一秒。百貨公司裡、商店裡,時間一到,店員們紛紛把商品收拾起來,在櫃台上遮上黑布,縱然還有主顧要買東西,也只有「明日請早」。我們在展覽會上裝的電燈,負擔了一大筆電費,到了結束的那天晚上,展覽會十點三十分閉幕,全場電燈十點三十一分就停止供電。美國人看來這是天經地義,我們卻不免要罵他算盤太精,太不留情!

你要請任何人做事情,必得付錢,在美國沒有免費的服務!至親好友,不論時計值,免開尊口。甚至父母叫兒女做事,也得付錢。我們在國內,要人家做一件事,「請快一點」幾乎是口頭禪,對方也盡量趕辦。在美國,快一點是可以的,但必須快一點的代價。洗衣服,一般是二天取件,你要快一點,須加價五成。商店出售笨重的東西,可以免費送到你府上,但如要「快一點」,那是「限時專送」,必須加錢!

美國人工作的時候緊張,最妙的是休息、娛樂也一樣喜歡緊張。歐洲的街頭露天茶座,我國大陸上蘇州人的上茶館,北平人的提鳥籠,四川人的擺龍門陣,在美國都是看不到的,他們的所謂休息、娛樂,是看緊張的球賽、飛車疾馳、西部武打片、爬山、打獵、滑雪,愈緊張愈夠味。便是跳舞,也不喜歡歐洲那種慢條斯理的調調兒,此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搖滾舞之所以流行也。

「排隊」(Line up),是美國社會中普遍的現象。人人都要「趕」,個個不肯讓,只有排起隊來,依序辦理。買票排隊、吃飯排隊、看戲排隊……一不留意,超越前去,就要遭受白眼。筆者有一回在哈德遜河的一條遊艇中,乘客們都到船上的自助餐廳買吃的東西。管理的是一位黑人,有一位紳士模樣的白人,沒有按照排隊次序前進,被黑人發現,不但不給他買東西,而且大聲責備,那白人自承錯誤,毫無辦法。

美國人有「一窩蜂」的脾氣,某地方出名,去的人多,大家都蠭湧而前,排隊等候,在所不惜。這地方便門庭若市。另一處雖然門可羅雀,可以不必等候,卻沒人光顧。這種情形,有類於「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似乎不太公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