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風俗志之二

關於人類生存的意義,一向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因此,對於《風俗志》的第二篇,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必定是一個讓韓非子以降的所有法家人士或者軍國主義人士深惡痛絕的話題,同時也是一個令所有的偽道學先生、道德家們痛心疾首的時代。

但是,無論喜歡與否,它都在那裡,不容忽視。

許多人都很喜歡說,宋朝是文人的時代。

不!

那絕對是一種誤讀。因為,那是一個屬於市民的時代,準確的說,那是屬於小市民的時代!

所以,在開始這一篇《風俗志》之前,我必須要問每一個讀到此文的讀者——什麼最能代表小市民的精神?最能代表小市民精神的是什麼?

沒錯,那就是八卦!

小市民是什麼?小市民就是有錢的時候虛浮,沒錢的時候羨慕虛浮的那群人。無論是安樂富足,還是朝不保夕,對於小市民階層來說,惟有八卦才是永恆的。

想知道為什麼那是一個小市民時代嗎?且看八卦的範圍有多少。

想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小市民時代嗎?且看八卦的內容是什麼。

下面,就讓我們來假想一期宋朝的《八卦周刊》,看看上面會有哪些經典內容。

在宋代,體育版的頭條新聞應當屬於哪一類運動呢?阿越做過一個小小的測驗,沒看過拙作的讀者,大部分會脫口而出——蹴鞠。但是,讀過拙作的人,則會猶豫一下——也許,也許是……沒錯!在天水朝,體育版的頭條,永遠是屬於相撲的。即便高太尉是以蹴鞠明星從政,而身為相撲明星的燕青卻只能浪跡江湖,但是,實際上,在大宋,因為相撲而陞官的人,可遠遠不是蹴鞠可以相提並論的。只不過,史書很少記下這些人的名字,他們也沒有高太尉那麼臭名昭著。請注意,阿越這麼說,絕不是無憑無據的,如《宋朝事實類苑》之《祖宗聖訓》中,就明確指出,禁軍中相撲比賽的勝者得以「漸增俸祿,遷隸上軍」。這一軍隊傳統從北宋一直延續到南宋,據《雲麓漫鈔》記載,韓家軍、岳家軍就以相撲來選拔人才,優勝者甚至有升為副將的記錄!而著名的「背嵬軍」,更是全部是由相撲高手組成。

另一項支持相撲才是宋朝第一體育運動的證據是,據《宋史·樂志》記載,在宋代所謂的「春秋聖節三大宴」中,只有蹴鞠與相撲兩項體育運動登了這「大雅之堂」,但這兩大體育項目,蹴鞠只是排在第十二項,而相撲則在第十九項,做為壓軸大戲出場!而這並非孤證,在《東京夢華錄》與《夢粱錄》中,也分別記載了相撲做為皇家重要宴會時壓台節目的地位。而這些能在皇家宴會上進行表演的相撲手,其身份也並非尋常之人,他們被稱為「內等子」,都是從虎賁郎將中選拔出來,隨時都有機會外放到地方擔任「管營軍頭」。

在《新宋·權柄》中,我們已經看到相撲在瓦市之風靡。想必大家還記得呂淵在瓦市看女子相撲的情節……阿越一直都認為,女子相撲的流行,是一件很能促使懂得思考的人們重新考慮自己對宋朝觀感的案例。

在《權柄》中,阿越也提到司馬光對於這一運動的抨擊與他所受的挫折。但是,我卻沒來得及告訴大家,司馬光是為何會憤然上表抨擊女子相撲運動的——那是因為,在公元1062年的正月,發生了一件大事——女子相撲做為最受群眾喜愛的體育運動,堂而皇之地在宣德門前,當著宋仁宗皇帝,以及後宮所有的嬪妃、公主,還有汴京所有達官顯貴的母親、太太們,亦即所謂的「內外命婦」們的面,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廣受好評的表演!

我們知道,女子相撲運動,相撲手穿的是短袖無領的服裝,只要略略回想公元20世紀80年代,我們便應當能理解,為何這種裝扮會被視為「袒胸露腹」,也應當能理解,為何司馬光會將這種運動視為「戲」!畢竟那只是1062年。

但是,我們都已經知道了司馬光那份奏狀的下場。

雖然,相撲最終因為蒙古人的禁止漢人習武政策,在蒙元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到明代幾乎銷聲匿跡,但是,在北宋的時代,倘若真有一本《八卦周刊》的話,那麼請相信,燕青的消息,一定在體育版的頭條,享受小貝級待遇。而如果是在南宋的話,體育版頭條,則應當是囂三娘、黑四姐這些著名的女相撲手。

至於僅次於相撲的第二大體育運動,那自然就是與相撲一樣,可以進入「春秋聖節三大宴」、可以出現在重要的外交禮宴上的蹴鞠了。

所謂「蹴鞠場邊萬人看」,蹴鞠在宋代乃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群眾運動。不要以為高俅的事迹只是小說家言,也不要誤會那只是亡國之前的特殊現象,事實是,蹴鞠在宋代,一直便堪稱是最受皇家喜歡的體育運動之一。從記載來看,宋太宗應當是宋代皇帝中第一位蹴鞠愛好者,他曾經組織親王、宰相、大臣們,在大明殿舉行過蹴鞠比賽。而遠在高俅發跡之前,高俅有一位「前輩」,便曾經因為蹴鞠技藝出色,而得到宰相丁渭的賞識,因此混了個小官。

而蹴鞠在民間也同樣深受喜愛,汴京瓊林苑宴殿的南邊,有一條路邊栽滿柳樹的橫街,便是汴京市民專門蹴鞠的地方。宋話本《錢塘夢》中這般說:「有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更有一答閑田地,不是栽花蹴氣。」喜愛蹴鞠的人,更是遍布各個階層,宋人在詩裡面這麼寫:「散拽禪師來蹴鞠。」而在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宋蹴鞠紋銅鏡」中,我們更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個女子正在與兩個男子進行著蹴鞠攻防。

此外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宋代不同時期的蹴鞠高手,在各種史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讓我們今天依然還能夠知道他們曾經是技冠一時的高手,這個數量也異乎尋常的多,也許是除了箭術高手以外的第二多。不僅如此,史料中甚至還留下了諸如「四海齊雲社」這樣的著名「蹴鞠俱樂部」的記錄,其中還包括了詳細的社規,以及蹴鞠的各種訣竅。至於有關蹴鞠比賽的規則,更是記載詳細得「過分」。

在這裡有必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自宋代至今日,都有許多人堅信「蹴鞠」與「擊鞠」是一回事,將蹴鞠與馬球混為一談,但阿越卻相信它們並非是一回事。這些運動最早的淵源的確可以追溯到霍去病,它們在歷史上的確也曾經是同一種運動,這導致了有時候人們會混用這些名詞,然而,有相當多的直接或間接證據表明,最遲不晚於熙寧年間,這些體育運動已經出現了細分。正如沈括所指出的,最遲在北宋中期,「蹴鞠」這種體育運動,已經是特指那種踢皮球或者「氣」的運動。嚴格一點說,到了這個時代,蹴鞠運動,至少在使用球的外形上,的確與今日的足球,已經比較相似——《事林廣記》中有一幅圖,異常生動地證明了這一點。而在這個時代,擊鞠所用的球,卻是木球。所以,在《權柄》卷中所描寫的那場比賽,請千萬不要誤會,那並非是蹴鞠比賽,而是一場擊鞠比賽。

擊鞠遠比蹴鞠要血腥激烈,歷史也更加久遠,論其地位也更加「尊貴」,但可能是因為缺馬的原因,擊鞠在宋代民間並不盛行,主要流行於宮中、軍中與貴族之間。在南宋孝宗時代,這位銳意進取的皇帝,為了倡導講武之風,曾經大力推動擊鞠這一運動,但在民間,卻畢竟受客觀原因的制約,難以成為風尚。

除了以上兩項運動的八卦外,如果涉及皇家秘聞、宮闈風波的話,我們不介意辟出專版來報道「捶丸」;若有天才兒童的出現,角球也並非不可考慮;若與才子佳人、私通幽會、三角情變、負心薄倖諸如此類事件有關,那麼投壺、毽子、鞦韆……一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新聞,皆在本版報道範圍之內——各位細心的讀者一定早已注意到,大凡宋詞中文士們春心蕩漾時,多半會與鞦韆有關。據泰西來的弗先生投書本刊所言,這是因為鞦韆與出牆有著強烈的心理暗示……

如我們在小說中看到的,捶丸是一種類似於高爾夫球的皇家、貴族間的體育運動,與本刊所針對的小市民這一讀者群比較隔閡。而角球是兒童體育運動,投壺、毽子、鞦韆雖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將心比心,如果沒有特別的人物或事件出現,一本《八卦周刊》是沒有道理盯著那些乒乓球國手不放的……

我們的宗旨是什麼?興趣、話題、競技、眼球!

我們報道的,應當是讀者有興趣,能夠製造出話題,有強烈的競技勝負感,可以最廣泛吸引眼球的對象。

所以,在相撲與蹴鞠外,我們《八卦周刊·體育版》的版面,一般情況下,會平均分配給武術、射弓、弈棋專版這三塊。

我知道,當看到「武術」、「射弓」這兩個詞的時候,一定有相當的讀者把眼鏡掉到了書上。你是不是在開玩笑?!

但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誰不知道宋代重文輕武?!

武術?開什麼玩笑?!

但是,事實是,宋代「重文輕武」的說法也許並不算錯,但是,它指出的,只是歷史的一個面;而歷史的另一個面則是,宋代,尤其是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