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 第二節

靜淵庄。

柳蔭輕拂,寂靜無聲。黃昏夕照之中,一位身著紫衫、面容瘦削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庄內小湖邊一塊石板上垂釣,他極其專註地望著靜靜地垂在湖中的金線,彷彿是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他的身後,一位身著綠衫的女孩隨意地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百無聊賴地東望望西瞅瞅,一雙金縷鞋不停地晃著,裙側的玉佩不時碰撞到一起,發出清脆的叮聲。若是只看這二人的打扮與神態,而不管園門外依稀可見的儀仗、宦官、宮女還有一身戎裝的班直侍衛,絕沒有人能想到,在這裡垂釣的男子,竟然是貴為當今天子的大宋皇帝趙頊,而旁邊的那個女孩,則是俗稱「淑壽公主」的溫國公主。

「三娘,你能不能安靜一點?」被女兒在身邊煩了小半個時辰,趙頊終於忍耐不住了。

好不容易終於吸引到父皇的注意,淑壽完全無視了趙頊那沒有任何殺傷性的訓斥,跳下石頭,扯著趙頊的袖子低聲央求起來:「求父皇開恩,便讓兒臣去看白象吧。」

趙頊皺起眉毛,回過頭望著自己最心愛的公主,不禁哭笑不得,這一天之內,淑壽至少已經央求過他不下二十次了。

到這一年為止,趙頊一共生有十四位皇子和十位公主,但多半都因為當時落後的醫療條件而夭折,活下來的只有七子三女——除由向皇后親自撫養的皇三女溫國公主外,還有朱德妃所生的皇六子趙佣、皇十三子趙似、皇十女慶國公主;高麗公主王賢妃所生的皇七子趙俟、皇十二子趙俁;宋貴妃所生的皇四女康國公主;林婕妤所生的皇十四子趙偲;武才人所生的皇九子趙佖;陳美人所生的皇十一子趙佶。這七子三女能不能活下來,也還難說得很,較小的皇子公主們,現在還在襁褓當中;而最大的淑壽,也不過十幾歲,這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年齡,趙頊與向皇后所生的皇長女,就是在十二歲時夭折的。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抑或是趙頊疼惜淑壽的生母早亡,對這個實際上的皇長女,寵愛到了連高太后都有點看不過去的分上。

「你是大宋朝的公主!怎麼可以隨便去動物園那種所在?」

趙頊雖然板著臉,但是他的眼神與聲調,卻徹底地出賣了他。「那為何六哥和七哥便去得?他們還騎馬去!」淑壽已經將嘴噘得老高。

「六哥、七哥是男子,去去無妨。」趙頊的聲音開始動搖了。

「可石家大娘亦是女子,她也去得。怡園許多人都去過。」淑壽越發不滿起來,嘴角一撇一撇地,淚珠便已經到了眼眶中打著轉兒。

趙頊頓時心都快化了。他此時真恨不能把曾布與薛奕一腳踢回凌牙門去,若不是他們獻這勞什子白象,他怎麼會想安靜釣會兒魚都做不到?對於皇帝來說,這種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他若在別的地方垂釣,不知道內侍們早已暗中放了多少條鯉魚進去……不過,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他看著淑壽,幾次便幾乎要脫口答應她,但話到嘴邊,終於還是硬生生忍了下來。

若是答應了淑壽,太后那邊他怎麼交差?

但若不答應她,這事也難以善罷甘休。他的這位三公主,根本就是個小魔頭,比起當年的柔嘉來,還要厲害三分。在高太后與幾位嚴肅太妃面前,她裝得比清河還乖巧——這種坐在石頭上晃腳的事情,高太后和那些太妃們只怕連想都想不到;但只要轉過背來,她便能把整個皇宮鬧得雞飛狗跳。

這種事是有前車之鑒的。

當日她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怡園的事情,為了去怡園念書,她一面向高太后與太妃們大獻殷勤,一面不知用了什麼辦法策動了一干說得上話的后妃們替她求情。整整一個月內,高太后與趙頊的耳邊能聽到的,幾乎都是為她求情的聲音……眼見著這位「乖巧」的三公主整日悶悶不樂、茶飯不思而日漸消瘦,最後連高太后的心都軟了。加上耳邊實在不勝其煩,最後高太后與趙頊才不得不答應下來。

「罷!罷!」前思後想,趙頊終於決定脫過眼前這一劫再說,他左右看看無人,把淑壽拉近來,放低聲音說道:「三娘定要想去,朕也准你……」他話未說完,淑壽已然破涕為笑——趙頊又是好氣,又是好笑,繼續說道:「不過,你不能說出去。你悄悄去找十九姑,便說是朕的旨意,令她悄悄帶你去看白象,不許聲張!」他話音方落,卻見淑壽已經又撇起嘴來:「父皇騙人,無憑無據,十九姑姑才不肯信我的哩!」

趙頊不禁臉一紅,他的確打著將麻煩先推給柔嘉的主意,不料卻被女兒揭破,只得說道:「朕叫李向安找幾人陪你去見她便是。」

淑壽這才又高興起來,裝模作樣向著趙頊一斂衽,稚聲稚氣地拖長聲調說道:「謝父皇隆恩!」

趙頊見她這般模樣,忍俊不禁,不由得哈哈大笑。淑壽心愿得逞,一把抱著趙頊的脖子,又笑又鬧更是沒上沒下起來。

趙頊好不容易才又安撫了淑壽,正待重新去釣魚,剛剛轉過身去,便聽園外傳來李向安尖聲尖氣的稟報聲:「陛下,李憲、石得一求見。」

「宣。」趙頊無可奈何地扔下釣竿,一面對淑壽道:「你先去找姑姑們玩吧。」

目送著淑壽興高采烈地離去,趙頊心裡頭竟泛起一絲惆悵。他沒有去看跪在跟前的石得一,只是拿眼角瞥了一眼李憲,道:「你們見過唐康了?」

李憲嚅嚅了一下,卻沒有說話。他職分雖然比石得一高,但這件差使,卻是石得一為主,他只是奉旨去「聽聽」而已。而且李憲也頗有自知之明——熙寧俗傳有「五貂璫」,他李憲節制方面,手握重兵,官爵既高,表面上亦最風光;但相比之下,王中正不僅長居京師用事,而經常替皇帝赴各地差遣;宋用臣負責督責京師一切工程建築;李向安長期負責宣敕、服侍皇帝起居,三人之恩寵其實都不在自己之下;但最讓李憲忌憚的卻是跪在他旁邊這個石得一。兩年之前,前任勾當皇城司宦官致仕,石得一執掌皇城司這個要害機構,他一改往任「無為而治」的方針,將自職方館與職方司成立後皇城司那塵埋已久的間諜功能又重新發掘了出來。他給皇城司的探事兵吏規定「功課」,要求每人每日必須探得多少件事回報。一時間搞得京師烏煙瘴氣,人人側目,稱得上是權勢熏天。不僅僅台諫對他大為不滿,彈劾不斷,甚至連兵部職方司也因為他手伸得太長而多有矛盾。但皇帝認為他是忠奴,呂惠卿要借他來打擊異己,兩府又頗有一些大臣明哲保身,竟然沒人奈何得了他。他也因此更加氣焰囂張。李憲雖然遠在陝西,但他的家屬親戚都在京師,誰都難保家裡沒有人有個不法之事,若每一樁不怎麼光彩的事情都被報到皇帝耳里,日積月累,憑誰也受不了。更何況他在外領兵,尤其要加倍小心。李憲雖然心知石得一這樣下去必定沒有好下場,但他卻也絕不願得罪他。

當下他只是靜靜伏在地上,聽石得一回報道:「回稟官家,臣等奉敕至御史台獄問話,依聖旨,無他人在場。臣問:可知罪?唐康答:罪臣知罪。臣問:為何擅調禁軍?唐康答:事起倉促,不得不爾,若待請復,必貽誤軍機。臣問:田烈武、趙隆、李渾為甚竟予兵給你?唐康答:田烈武有忠義,且與罪臣有舊,故不惜死;趙、李實不知情。臣問:為何擅殺降?唐康答:罪臣非敢殺降,是擅殺叛卒。一則激於義憤,一則恐兵力不足,貽為後患。臣問:田烈武、趙隆是否知情?唐康答:田、趙實不知情,謝罪摺子所言,無一字虛言。罪臣死不足惜,願陛下勿輕西南夷。臣問:為何令章惇代遞摺子?唐康不答。臣又問,唐康答:罪臣恐通進銀台司附宰相,見臣之名而不肯進呈。又言,若西南之事,有一字虛言,願受族誅!」

趙頊沉著臉靜靜地聽著,聽到此處,不由嘴角輕輕抽搐了一下:「族誅?他當朕是漢武帝嗎?」

石得一正悄悄抬眼看皇帝,卻見趙頊陰冷的眼神掃了過來,他連忙把頭又伏下去,聽皇帝冷冷地說道:「他這點罪,兩府議上來,至重不過是編管。恩自上出,朕還能給他加刑不成?看在文彥博、石越面上,總還要給他加恩的。不過現在看來,倒是不必急於一時了。禁軍兵變、主帥病殃、瀘州失陷、提督兵敗戰死……難不成一夜之間,益州便天塌地陷了?到底是有人昧心欺君,還是有人危言聳聽,總是要查個清楚的。待查清楚了,再議他的罪不遲。他調兵擅殺之事,朕可恕他;但他若是故意危言聳聽,構陷宰相近臣……哼!」

皇帝並沒有發問,李憲與石得一都不敢接話。但連頭帶身體趴在地上,卻正好能掩飾住李憲的表情。他現在已經更加清楚地知道,這場權力鬥爭,已經是到了圖窮匕見的關口。無論是哪一方最終取勝,朝中現有的平衡,都不再可能繼續下去,緊接著一定是一場堪比熙寧初年的大罷黜。也許比那還要殘酷無情。

「李憲。」

「臣在。」

「你在外行走,益州虛實,可曾見到、聽到些什麼?」

李憲彷彿感覺到石得一的眼睛,正在陰冷地盯著自己的後背,他禁不住哆嗦了一下,當即回道:「臣奉旨陝西差遣,非分內之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