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定鼎天京 第四百二十二章 逼封萬歲

果然如同左宗棠所預料的,這些日子的天京城內暗流涌動,一股不祥之氣籠罩著內外,就連天色也不見變涼,反而更加的悶熱,令人煩躁不安。

這天,豫王胡以晃正在府中悶坐,突然有人稟報:「東王有旨,請豫王過府議事。」胡以晃心頭大驚,自從他投向天王之後,一直都擔心東窗事發被東王報復,雖然其後一直都風平浪靜,但越是這樣胡以晃越覺得心頭焦躁。如今翼王和北王也回到了天京,便馬上被東殿的人嚴密監視起來,就連他這豫王府也是明暗哨不少。胡以晃一直都小心行事,就怕被東王看出破綻來,此時忽聞東王召見,心虛之下自然是膽戰心驚,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想到這裡他也只得更換朝服,乘馬來到東府,到配殿候旨。

片刻過後,一個女承宣進來說道:「九千歲吿諭,請豫王到望雲樓謁見。」胡以晃聽了,深感不解。原來,這望雲樓屬於內苑,乃東府禁區,外臣是不得而進的。東王在那裡召見,所為何故?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隨女承宣來到望雲樓下。

東殿尚書侯謙芳正在這裡等候。一見胡以晃,忙搶步施禮:「卑職迎接王駕千歲。」胡以晃把他扶起,說道道:「侯尚書免禮,在下擔當不起。」胡以晃深知,侯謙芳是楊秀清眼裡的紅人,又是東王的耳目,是有名的「邏察」頭子,別看他職位不高,卻執掌著東府大權,因此,一般人是不敢得罪他的。

「請豫王登樓,九千歲等著您呢!」侯謙芳說道罷,在頭前引路,胡以晃跟著他走進望雲樓內。

他是第一次來到這裡,但只見腳下是紅木地板,上面鋪著一寸多厚的西洋地毯,金線盤花,綉著山水風景,牆壁上貼著黃緞子,上綉九龍戲水的圖案。頭頂上是雕花的天花板,畫著日月星辰。每隔五步,就掛著一盞八角縷金玻璃燈,千門萬戶,曲折迂迴,神秘而又莊嚴,到處都閃爍著珠光寶氣,好像置身於富麗堂皇的迷宮之中。一對對天仙似的女官,靜悄悄地在兩旁垂手肅立,要不是眼睛動彈,幾乎與死人無異。

胡以晃跟隨侯謙芳,穿過一間寬闊的大殿,開始登樓了。他們踩著富有彈性的地毯,順著紅木雕花扶手,盤旋而上,一直登上五樓。

「豫王到——」值日班的女官,一個接一個地傳呼著,聲音圓潤悅耳。胡以晃停在大廳門口,整冠抖袍,等候傳見。侯謙芳先進去請示,然後走出來向豫王擺手。胡以晃邁步走進大廳,但見這是一間六角形的建築,淡藍色的窗帘,遮住了充足的陽光。面南背北安放著寶座,四扇灑金屏風擋在後面。這隻寶座能靠、能躺,又能隨意轉動,是由西王專門進獻的,據說道是幾個英國人所製造。據西王所說道,此物價值萬金,是大國的珍寶。大廳中擺著中、西兩用設備,浮雕、壁毯、塑像、沙發、轉椅、八仙桌、烏木凳、硃砂瓶、金銀器皿、陶瓷彩繪、名人字畫,琳瑯滿目。天花板上,掛著鎏金水晶嵌寶的蓮花燈,造型獨特,名貴豪華。即使是清宮裡,也難有這樣的珍品。最使人醒目的是,迎門放著的那架西洋大鐘:高有丈二,形似古羅馬教堂;幾個裸體女天使,托著鐘盤;十二個阿拉伯數字,都是用紅綠寶石組成;赤金的鐘砣,亮如明鏡,來回擺動。胡以晃看得眼花繚亂,頭暈目眩。心裡暗想:人世間居然有這樣富麗的廳堂!

此刻,楊秀清正端坐在寶座上。他頭戴雙龍單鳳珍珠冠,身穿大黃色軟緞團龍袍,左眼的眼疾依舊讓他的雙眸半睜半閉,透著一股陰冷的氣息,不過東王滿面春風,正笑眯眯瞅著胡以晃。

豫王不敢怠慢,緊走幾步,跪在楊秀清面前,口稱:「九千歲在上,卑職胡以晃叩見千歲、千千歲!」

「平身!」楊秀清把手一伸,說道道:「賜座!」侯謙芳忙把胡以晃扶起,讓他坐在側面的太師椅上。

胡以晃拱手道:「不知九千歲把卑職喚來,有何訓示?」楊秀清微微一樂,說道道:「沒事,找你隨便談談。來呀,先給我和老夥計倒杯酒喝。」「是!」

侯謙芳取來兩隻雕花水晶杯,倒滿美酒,用銀盤端到東王面前。楊秀清說道:「這是洋兄弟的禮節,一見面先給杯酒喝。這是西王進獻的英國葡萄酒,好喝極了。來,咱們先干一杯。」說道罷,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胡以晃也端起酒杯:「謝九千歲的賞。」也把酒喝了。

「怎麼樣,味道不錯吧?」

「果然香甜,另有風味。」

「來呀,再給滿上!」

「不不不,一杯足夠了。」

楊秀清笑道:「自己哥們兒,客氣什麼!謙芳,一會兒打發人,給豫王送兩箱去。」「是,卑職這就去。」胡以晃再三辭謝,楊秀清不允,也只好隨他去了。

侯謙芳走後,大廳中只剩下東王和豫王兩個人了。楊秀清從寶座上走下來,坐在胡以晃身邊,問道:「聽說道你病了,可氣色並不難看。」

胡以晃心頭一震,急忙說道道:「我得的是四肢麻木病,所以,飲食未減。」

楊秀清拍著胡以晃的肩頭,親切地說道:「怎麼不早跟我說道呢?我這兒有頂好的舒筋活血丹,吃了保你好。」「謝九千歲恩典。」楊秀清又說道:「別跟我客氣好不好?這又不是升殿,幹什麼咬文嚼字的!」

胡以晃聽罷,不由想起了往事,幾年前,還在金田團營的時候,楊秀清就是這種性格。他爽朗、豪放,不拘小節,大說道大笑,有時還很詼諧,彼此之間,隨隨便便,食則同餐,卧則同榻。自從永安封王之後,兄弟之間像壘了一道高牆,行動受限制,說道話受約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虛偽淡薄了。特別是建都天京之後,這道牆越壘越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虛偽進化到冷酷。今天,東王突然一反常態,說道話舉動恢複了當年的模樣,使他深感意外。

他們又嘮了一會兒家常,楊秀清突然問道:「你對魏徵這個人如何評價?」胡以晃聽了,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楊秀清笑了笑,說道道:「你倒是說道呀!講古論今嗎,想說道啥就說道啥!」

胡以晃說道:「魏徵是唐代的大政治家,列為古代『賢相傳』中。先事皇太子李建成,後事唐太宗李世民。他敢直言諫主,不徇私情。唐大宗把他比作一面鏡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忠臣。」

楊秀清說道:「傳說道李建成很信賴他,二人情同手足,親密無間。魏徵曾在李建成面前,力主殺掉李世民,爭奪皇位。由此可見,他們君臣是多麼親密。可是後來,魏徵卻自食其言,保了李世民認敵作父。像這樣的人,還配賢相嗎?」

胡以晃道:「話不能這麼說道。李建成不學無術,剛愎自用,根本就不配當君主。這一點,魏徵是清楚的。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捨棄他。他本著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竭盡全力為李建成效勞,與諸葛亮扶保阿斗相似。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李建成不納忠言,乃至滅亡,完全是咎由自取,與魏徵無關,玄武門之變後,魏徵被俘,本想死去,可是,卻偏偏遇上了胸寬似海、求賢若渴的李世民。魏徵感秦王知遇之恩,才乃事新主。他並沒有出賣李建成,豈能說道他認敵作父呢?依卑職看,這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魏徵真俊傑也!」

「說道得好!好極了!」楊秀清大笑不止,震得玻璃窗「嘩嘩」直響。他拉著胡以晃的手說道:「我希望你也是魏徵,當個識時務的俊傑!」胡以晃聽罷,大吃一驚,剎那間,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楊秀清。楊秀清還在笑,但笑得極不自然,臉上隱隱約約透著殺氣。凌厲的眼光,緊盯著胡以晃不放。

正在這個時候,廳外一陣喧嘩。侯謙芳急匆匆走來,向東王稟報:「東府文武求見九千歲。」「什麼事情?」楊秀清問。「到時候你就知道了。」說道罷,向外面一招手,就見東殿尚書李文德、蕭成順,僕射朝建忠、劉春、阿賢,女官首領楊水嬌、歐陽春等,男女文武二百多人,列隊而入。他們一個個身穿朝服,整齊嚴肅,面向北方,垂手而立。

侯謙芳站在隊伍的右前方,高聲唱道:「請東王九千歲升座!」楊秀清回歸寶座,坐定身形。侯謙芳又說道:「大家隨我念頌詞。我念一句,你們隨一句。」說道罷,他拉開長音,念道:「天將大任,唯我東王。」「天將大任,唯我東王。」眾人重複念著。

胡以晃不敢不從,站在侯謙芳背後,也同樣念了起來。侯謙芳接著念著:「天將大任,唯我東王。平妖建國,撫綏八方。功蓋日月,德布九江。萬民稱頌,天下安康。千秋百代,萬壽無疆。當承大統,即位帝皇。四海歸心,既受永昌。」唱完,首先下拜。眾人都跪倒身形,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楊秀清昻然端坐,接受眾人朝拜。

此刻,胡以晃都明白了:這是他有計畫、有步驟、蓄謀已久的篡逆行動啊!如今,連自己也被陷在裡邊,成了篡逆之人,想要離間自己和天王,這就是楊秀清找自己的目的。他又氣又恨,暗中叫罵道:楊秀清啊楊秀清,你的手段太狠毒了。不過,表面上沒敢流露出來。

朝拜之後,楊秀清屏退眾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