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起雲卷 第一百三十八章 難產的機槍

兩艘鐵甲艦的改裝讓舊港造船廠有了一次大型艦體的拆裝改造的經驗,面對這難得的經驗,舊港方面以及馬尾方面都派出了最強陣容參加。

而作為舊港火炮工廠一直和克虜伯暗中較勁的阿萊姆和帕丁諾成功的完善了雙聯260毫米火炮的液壓裝置,也準備在被俘的荷蘭鐵甲艦上進行試驗,對於帕丁諾和阿萊姆的敬業林海疆給予了大力的獎勵。

如果阿萊姆和帕丁諾的液壓制退緩衝裝置有效果的話,那麼雙聯260毫米主炮就將可以同時射擊了,這無疑對射速和命中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這兩艘鐵甲艦能夠在六個月之內完成改造的話,那麼就能趕上佔領瓊崖的行動,多兩艘鐵甲艦就等於多了一份保證,不過對於荷蘭人的分列式艦炮的安裝模式,林海疆作出了很大的調整。

這些調整就意味著艦體的艦橋部分需要重新設計,原有的低艦橋已然不能滿足重疊雙列高低主炮的需要,所以重新設計安裝高艦橋就成為了這次改裝的重中之重了,不過對於已經擁有了戰艦主炮安裝經驗的舊港造船廠來說,這已然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對歐洲英、法的大規模造艦,林海疆也在追求更大口徑的艦炮和更大噸位的艦船,不過蒸汽機的整體研發速度似乎趕不上艦船的噸位,林海疆在這方面更多的是做資料技術的儲備和積累,否則就容易陷入艦船單位馬力不足,導致航速過慢的問題出現。

最讓林海疆吃驚的是之前那個口口聲聲要研究連發銃的戴文賓,林海疆之前給了他一些建議,比如利用槍彈發射產生的衝擊氣體後坐力完成第二次上膛,以達到連發射擊的目的,抓殼鉤等等設計理念。

林海疆一直以來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了海軍的建設方面,對於陸戰隊的建設本著配合的原則,但是中國是一個大陸國家,雖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是要佔領內陸就必須使用一定數量的陸軍,僅僅依靠海軍陸戰隊是很難達成這個目標的。

林海疆此刻第一次對陸軍武器產生了一種迫切的需求,那就是機槍!

1851年,比利時工程師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挺機槍,該槍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使用過,不過效果很是一般,故障頻出,所以很快退出了人們的視線。

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則是第一種大規模用於實戰的機槍,在19世紀60年代初,加特林機槍發明後經相應改進。1865年以後,加特林機槍由4管改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

1866年開始裝備美國陸軍和邊防部隊。1870年,英國政府經過對比試驗後,在英格蘭建廠生產加特林機槍。與此同時,沙俄政府也購買了加特林機槍,更名為戈洛夫機槍。史料稱,俄土戰爭中曾有8個連的俄軍使用加特林機槍,每連50挺。1879年的祖魯戰爭,英國軍隊藉助加特林機槍,佔據戰場上的主動權。另一支英國海軍部隊開始在其船隻上安裝加特林機槍。

不過加特林機槍在林海疆看來過於笨重了,需要射手有著豐富的射擊經驗,否則搖柄的速度過快很容易造成卡彈。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一生反倒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一個醫生為了減少傷亡而發明了一種可以更快、更多屠殺的武器?確實有點和他的本意初衷相違背了。

19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有手動式的機槍,使用手動來提供上膛、擊發、退膛的動力,其代表作為加特林機槍。在19世紀80年代,美國人西拉姆·馬克沁發明全自動機槍這兩種機槍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林海疆的陸戰隊由於受到規模的限制,所以就必須裝備大量的自動武器以彌補人員兵力的不足,而沉重相對精密的自動武器對於運輸條件又有了新的要求,國內的道路也是林海疆一直非常糾結的地方。

機槍作為單純的一種戰術武器是為了滿足連續射擊的穩定需要,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主要發射步槍或更大口徑的子彈,能快速連續射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透過密集火網壓制對方火力點或掩護己方進攻。

最早的機槍都很笨重,僅適用於陣地戰和防禦作戰,在運動作戰和進攻時使用不方便。林海疆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但是他也清楚的明白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步子跨得太大了很容易摔跟頭的。

在製造相對簡單的加特林機槍還是直接投入人力、物力研製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短槍管后座自閉封上彈機槍的問題上,林海疆最終還是有點猶豫。

在他的記憶中馬克沁機槍的發明者是因為發現士兵射擊時常因老式步槍的后座力,肩膀被撞得瘀青。聯想到了利用槍的后座力能量,而這能量來自於槍彈發射時產生的火藥氣體,馬克沁認為可以加以利用。當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子彈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后座力。歷史上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他根據此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后座自動射擊原理。

不過相同的理論林海疆已經提供給了戴文賓,但是擁有了理論不代表就能夠製造出真正意義的機槍,歷史上馬克沁曾經到各國推銷他的發明,1887年4月赴俄國表演機槍,不但沒有收到任何訂單,反而備受嘲諷,當時一位很有影響的俄國武器專家認為:一發子彈就足以殺傷一人,當他斃命之前,沒有必要繼續連發子彈,而且以槍管可以冷卻,水卻不能隨身攜帶來否定機槍的實用性。美國人也認為一批訓練有素的神槍手比以機槍亂射一通來得有效,馬克沁的發明是對彈藥的極大浪費。

馬克沁機槍大放異彩是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作為自動武器的典範首次大發虎威。俄國軍隊用它狠狠教訓了沉溺於「肉彈」戰術的日軍。在這次日軍圍攻俄軍要塞的戰鬥中,俄軍用馬克沁重機槍迎接一波又一波吶喊的日軍,戰鬥變成了屠殺。一天戰鬥下來,日軍付出的傷亡代價已超過4000人,以致上報傷亡數字時,日軍參謀本部的參謀竟認為糊度的師團參謀多寫了一個零。日軍的慘重死傷終於使中國官員意識了馬克沁機槍的價值。

林海疆也十分清楚,一旦機槍這種武器出現,很快就將不在是什麼秘密了,就好像克虜伯的後膛260毫米雙聯大炮一般,現在英國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配套的火炮生產廠據說就在試驗相同口徑,甚至更大口徑的後膛炮,戰爭催生了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

林海疆現在儲備了大量仿製奧地利夏萊曼前裝線膛來複槍已經大量的六磅和十二磅野戰火炮,這些使用青銅炮架的野戰火炮也都被打上了奧地利的商標,米勒已經開始將這些軍火儲備有計畫的分批通過返航的貨船運往美國南方各州分地存儲。

在林海疆的計畫中,美國延續了近五年的內戰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軍火市場,他要在此之前提前做好準備,以搶佔市場份額,對於之前美國人和俄國人趁英法聯軍入侵大肆落井下石的舉動林海疆現在還恨的牙根直癢。

所以才憋著心思要搶先研究過比加特林機槍更為有效的武器,到時候高價販賣給美國南方各州,為美國人民的計畫生育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林海疆的記憶中這場戰爭的起因為美國南部十一州以亞伯拉罕·林肯於1861年就任總統為由而陸續退出聯邦,另成立以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並驅逐駐紮南方的聯邦軍,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亂」州。此戰不但改變當日美國的政經情勢,導致奴隸制度在美國南方被最終廢除,也對日後美國的民間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由於南方種植園經濟和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矛盾,大部分黑人奴隸被押送到美國的南方,並且要求獨立。

南卡羅萊那州查爾斯頓的薩姆特堡是三個在邦聯範圍內仍然受聯邦控制的要塞之一,而且林肯堅持要守住它。在邦聯總統傑佛遜·戴維斯的命令下,邦聯政府的P·G·T·博雷加德部隊在4月12日炮擊要塞,迫使要塞投降。北方應林肯向各州的號召派遣部隊重奪要塞及保護聯邦。

邦聯總統傑佛遜·戴維斯自然就成為了林海疆所關注的目標,不過此時邦聯總統傑佛遜·戴維斯不過還是參議院的普通一名議員。

日本方面的通信船帶回的征日懲罰艦隊的消息讓林海疆有些擔憂,他之前把有些事情想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