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起雲卷 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取所需

林海疆的微笑對於杜蒙·羅瑟夫和辛普森、達爾豪西等人來說無異於是魔鬼的微笑,中國人講究的就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最可怕的是林海疆清楚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清楚他們國會的戰略部署的大體方向?

而另他們惶恐不安的是他們不了解林海疆,甚至不了解他具體的實力和個性,這樣的對手誰都不希望遇見,但是此刻又偏偏的遇到了,就林海疆個人來說,他們不認為林海疆是大清國忠誠的臣子,也不是歐洲國家在東方的朋友,更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忍讓謙卑有加的清國人。

如果說林海疆個性中的一些主要成分與某些歐洲國家相似的話,那麼只有刻板、忠誠、極端、民族主義盛行的普魯士與其相接近。

現在林海疆的軍隊控制了巴達維亞城,荷蘭人用了四個月航程運送來的五千名士兵和艦隊都成為了這位有著極大獨裁傾向的東方野蠻人的戰利品,就在昨天眾人還在為二艘荷蘭的鐵甲艦而擔憂,在英國遠東艦隊遭遇重創之後,此消彼長,達爾豪西和包令擔憂荷蘭人勢力的擴充會直接影響到英國在馬六甲海峽的勢力範圍。

達爾豪西與額爾金、包令密謀了幾乎半夜,他們試圖尋找一個製造一個可以讓舊港與荷蘭人發生衝突的事件,僅僅過了一天,荷蘭人的鐵甲艦換了主人。

根據歐洲的通則,這些軍艦是可以贖回的,不過林海疆根本不認可所謂的列國海洋通則,只有他不要的艦船才可以贖回,這是一個連柳丁干都能擠出水的魔鬼,所以荷蘭人的鐵甲艦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就屬於林海疆了。

達爾豪西、額爾金、包令等人也是無比的鬱悶,就在一天前他們還希望爆發一場荷蘭與舊港之間的戰鬥,無論那方獲勝,對於大英帝國都是有力的,但是現在他們卻換了一個想法,達爾豪西建議國會要將林海疆擺在帝國總體戰略的層面上給予關注。

在接下來的會談中,林海疆佔據了一切的主動,原有荷蘭的勢力範圍被縮小到了巴達維亞城附近一百海里,但是卻不包括馬六甲海峽方向,林海疆的艦隊擁有通行權,但是管理權歸英國所有,同樣在舊港海峽,英、法艦隊擁有絕對安全的通行權。

對於馬六甲海峽之戰,達爾豪西等人依然記憶猶新,在戰後的二個月內仍然不時的有英軍官兵的屍體被衝上海灘,對於一向自傲不凡目中無人的英國人來說,這是一枚非常難以咽下的苦果,不過既然已然成為了定局,英國人也只能坦然接受。

瓜分填補荷蘭勢力退出東南亞所遺留的空缺是英法都願意乾的事情,可以說惡人有林海疆充當了,他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譴責一下這種惡劣的行徑,然後在研究由於荷蘭人勢力的退出,他們能夠從其中得到多少好處?

可以說在此之前,英國人一直在鼓動荷蘭人清理東南亞的土著勢力以及華人勢力,在政治上英國一直對荷蘭人表現出一種友好的態勢,這才使得荷蘭人敢於放手肆無忌憚的在東南亞到處放火。

但是荷蘭人絕對不是英國人圈養的獵犬,在說也不會有主人因為自己的狗被人打了而自己跳出來張嘴去咬人,況且就算是鐵嘴鋼牙也唯恐咬不動林海疆的鐵甲艦,現在慷慨的荷蘭人又送了他兩艘。

杜蒙·羅瑟夫和辛普森、達爾豪西等人一樣,他們在一邊誇大林海疆的威脅的同時,又在向國內傳遞這位曾經留學英國的清國提督對文明世界的嚮往和與其合作的可能性,以及未來的展望。

藉此機會林海疆也提出了先對瓊崖進行開發的建議,包括他要建設一條環島中通的鐵路,在島上建設海口、三亞兩座大型軍港和船舶製造廠,在五指山腹地建設大型的鋼鐵冶煉基地和機械設備加工廠等等附屬設施。

達爾豪西與杜蒙·羅瑟夫對視了一下,顯然瓊崖並不在他們之前的合作計畫考慮範圍之內,對於那個毗鄰大陸的巨大島嶼,辛普森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作為一名政治家,辛普森有著超乎尋常的敏銳洞察力,清國的政權依然因為內亂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的地步,而英國的勢力自從1840年的那場因為鴉片而起的戰爭之後已經滲透進了清國腹地的長江流域,甚至連被稱為叛逆方的太平天國也有英國商人的蹤影。

而這一點則是法國人無論如何也追趕不上的,法國目前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印度支那,就如同英國人將其得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印度一樣。

法國需要更多的利益,更大的市場,以及一個更為理想的合作夥伴!亦代理人!

就在達爾豪西與杜蒙·羅瑟夫還在猶豫的時候,辛普森在旁邊忽然直言道:「我認為我們法國對於開發瓊崖會非常感興趣的,我唯一要提醒您的是,根據國際慣例修建鐵路我們將享有沿線十英里內的礦產開發權。」

辛普森的話一出口,達爾豪西的第一個意識就是自己被這伙無恥的法國給騙了?但是達爾豪西很快發覺了與自己同樣震驚的還有杜蒙·羅瑟夫,顯然辛普森總領事這個臨時決定之前並沒有與杜蒙·羅瑟夫打招呼!

難道辛普森這條老狗又聞到了什麼?達爾豪西幾乎也不假思索道:「我們英國同樣原因承建環島鐵路的建設。」

為此,辛普森極不友好的瞪了達爾豪西一眼,對於這個外交場合上十分不理智的舉動,達爾豪西自動給予無視。

英法雙方均表態之後,林海疆微笑著擺了擺手指道:「十英里太多了,一英里吧!難道這條鐵路是你們掏錢修建嗎?」

辛普森皺了皺眉頭道:「難道林先生您自己有錢修建一條這樣的鐵路嗎?」

對此林海疆還真的大吃一驚,要知道修建鐵路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是一件耗資極為巨大的工程,現對十英里之內的礦產權的開發,林海疆很清楚英國人和法國人的目的肯定不在瓊崖,他們是想拿瓊崖做一個試驗點,形成一種既定的範例。

對於歷史上清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件下,帝國主義勢力不斷的進行滲透,但是關於修鐵路到底是誰花錢?誰受益這點林海疆還真不清楚?滿清朝廷對鐵路的抗拒幾乎如同對叛亂的天平天國一般。

實際上林海疆認為這是西方殖民者不了解東方的國情和東方人思維所致,至於清廷那些擅動地脈,吞雲吐霧等等只不過是為了有理有據的拒絕而不激怒洋人的一些借口罷了。

清廷對於國際政治時局,以及西方列強對中國的野心沒有一個真正全面的了解,他們見鐵路能夠日行幾百里,運輸大量的物資和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鐵路可以運輸軍隊,讓清廷真正害怕的正是這點,他們擔心洋人藉此長驅直入真真正正、徹徹底底的亡了他們的大清。

否則什麼賣國條款都敢簽的清廷至於怕修建幾條鐵路?沒有工業基礎的清廷還擔心鐵路沿線十英里內的礦產開發權?後人總是站在歷史的高度用大是大非的觀點和角度去評審歷史。

英國為首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戰爭手段從1842年起,強迫中國訂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把中國變為它們的商品市場。到了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國會進一步決定在中國建築鐵路以利於擴大對華的經濟殖民侵略。

尤其是進入六十年代,英國一些工商團體為此大肆製造輿論,一再要求其政府採取某種有效行動。英國以及美、法、德等國在華商人和這些國家駐華使領人員,也活動頻繁,或發號施令般建議清政府將鐵路放在「應學應辦」之列,或等待機會把鐵路作為一項條約特權,迫使清政府應允讓予。他們還目無中國領土主權,或潛入內地踏勘線路,或擅在通商口岸私建鐵路。

清廷也真正意識到了洋人不會亡清,所以才導致了防民甚於防寇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然而歷史就是歷史,如果不能真正的還原歷史的本相,那麼對於歷史來說,就等於是在刻意的歪曲。

林海疆一直提醒自己不要低估了前人的智慧,畢竟後人的智慧都是來自前人的積累,就連那些一輩子都在圍著中庸、大學轉的所謂讀書人,身上都有一些非常特殊可取的地方,他們的特殊就在於他們適應了這個時代,也是時代催生了他們,當時代出現大逆轉的時候,他們自然要遭到淘汰,自然法則中的物盡天擇正是源自於此。

望著這些鋒芒畢露的洋人,林海疆清楚國人的性格善於忍耐,擅長後發自人,即便擁有了先進武器也會想盡一切辦法藏著掖著,並且極力否認,而歐洲人卻不同,不說擁有了,即便有件半成品也要拎出來得瑟一下,大秀一下未來存在的威懾力,這就是民族、人種的本源不同導致的思維差異。

林海疆本身也是這樣做的,這次荷蘭人的奇襲在未發動之前就被全盤瓦解,否則荷蘭人就會體驗到林海疆花了五百多萬兩,經過三年半苦心經營起的舊港要塞群的威力,如果有可能,他們還將見識到環島列車炮的恐怖。

在地圖上與達爾豪西、杜蒙·羅瑟夫、辛普森、包令等人進行了荷蘭勢力退出後的印尼群島的勢力劃分之後,達爾豪西與杜蒙·羅瑟夫等人都顯得非常滿意,這是一次意想之外的收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