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半壁江山 第二十七章 兵髮長安

這一戰,一直持續到天亮,才逐漸收尾。

東方的日頭冒出來,照耀在戰場上,卻是一片的蕭條凄涼。

大火幾近燒光了整個營盤,無數的屍體糾纏在一起,奇形怪狀,讓人驚悚。這時候大火滅盡,四處都還冒著煙氣,刺鼻的味道充斥在方圓十幾里內,戰馬都連連打噴嚏。

這裡又是一片墳場。

李錚這時候站在隴關的城頭上,眺望那煉獄一般的景緻,不由心下嘆息。

此戰大勝,董卓幾近被卸掉了一條腿,陳倉也被拿下,三輔再無險可守,涼州大軍今後便可長驅直入,直抵長安。

董卓大勢已去,按理說李錚應該很高興才對。

但看到眼前這麼多的屍體,這麼凄慘的景象,李錚心中的喜悅,逐漸消退。

戰爭啊,無可奈何。

不是李錚心太軟,也不是他多愁善感。死了這麼多人,是個人,心裡總是要有些觸動的。這隻能說,李錚已經逐漸融入了這個世界,已經不再以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了。

「主公何須如此?」

戲志才衣袂飄飄,緩緩近前,落後李錚一步,也看向戰場,微微嘆息,道:「戰爭,是為了和平啊。」

李錚一怔,不由緩緩點頭。

是啊,不是為了戰爭而戰爭,而是為了和平而戰爭。

關下的死去的兵卒,是這一過程的見證者,他們死的,並不是沒有價值。正因為戰爭和死亡的凄涼,才見證了和平和自由的可貴。

李錚自嘲的搖了搖頭,道:「我這是想太多啦……」說著,話語一頓,轉臉對戲志才道:「龐令明呢?」

「追擊敵軍殘部去了。」戲志才答道:「昨夜龐令明率領兵馬咬住了敵軍的尾巴,一路追將過去,想必很快就有消息了。」

李錚緩緩點頭。

的確應該快有消息了,敵軍在此大敗,死者超過三萬,被俘者超過四萬,逃逸的殘部,可能連一萬人都不到。

而陳倉,在昨夜丑時,也已經被拿下了。四部校尉以破山獸悄然挖塌了陳倉的城牆,而後殺入城中,擊破數千鎮守敵軍,佔領了城池。

陳倉被占,敵軍殘部再無退路,必定會被龐德拿下!

到了中午的時候,龐德果然通過藍翔鳥傳訊,向李錚報告了這個好消息。敵軍近萬殘部被龐德一路追殺,一直追到陳倉城下,僅剩四千餘人,被陳倉中的四部校尉堵住了去路。

絕望籠罩,進退維谷之下,敵將只得束手投降。

至此,董卓屯駐於陳倉,以防備涼州的十萬餘大軍,全軍覆沒,不是戰死,就是被俘,從大將到小兵,沒有逃掉一個。

接著,李錚馬不停蹄,在隴關休整一日,便與戲志才領著所有的軍隊,急速朝陳倉而去。

到了陳倉,李錚也沒心思去見被俘的將領,又立刻以龐德為先鋒,率領戰騎各部、戰馬輕騎,合計一萬三千餘騎,以之為先鋒,令其迅速出了陳倉,直奔長安而去。

李錚則與戲志才率領余部兵馬,緊隨跟上。

失了陳倉,長安就如同剝光了衣服的女子,只待任憑李錚取索。既如此,李錚又怎能不滿足這個要求呢?

八月二十一,龐德先鋒所部在一日之內,先破郿縣,再破槐里,大軍連戰連捷,直抵長安城下。董卓驚慌失措,連忙下令調遣周邊兵馬,回援長安。

而李錚所率大軍,則一路迤邐,將沿途的郡縣,盡皆打下,在三日後,抵達了長安城,五萬餘大軍旌旗招展,將整個長安圍的水泄不通。

同時,河東董旻所部在正面戰場上被白榆連敗數次,先丟了定陽、雕陰,退出了并州,後又被白榆拿下了蒲子、北屈,只得退守皮氏、臨汾一帶,準備嚴防死守。

得知長安被圍,董旻大驚失色,連夜調遣兵馬,準備回援長安,卻被白榆抓住破綻,一擊而潰!

董旻被俘,大軍戰死者十之三四,俘虜者十之三四,潰逃者十之二三。

擊潰了董旻所部,白榆所部大軍立刻兵分兩路,一路南下,奪取安邑,直逼長安,一路東進王屋山,取了箕關,威迫河內!

長安城下,涼州軍帥帳之中。

李錚高高端坐,堂下右首乃是戲志才,左首乃是龐德,其餘將校,譬如李樂等人,皆按照軍職階位依次列座。

「長安城高牆厚,其中物資充盈,我軍重型攻城器械又尚未運送過來,若要破長安,諸君有和計策教我?」李錚威勢凜然,虎目一掃,使得帳中諸將盡皆感到一股壓力。

居移氣,養移體,隨著李錚勢力越來越大,身上的氣勢,也越來越強。

旁側戲志才微微一想,道:「臣下有上下兩策,可供參考。」

「先生請說。」李錚笑道。

「下策圍點打援,只需圍困長安,等待董卓四方援軍到來,將之一一吃掉,董卓沒了依憑,必開城投降。」

李錚微微點頭:「那麼上策呢?」

「呵呵,」戲志才悠然道:「若取下策,難保能拿到完整的關中。上策嘛,主公便需立即調兵遣將,一路往東,拿下函谷關,以防關東。一路往南,斷了董卓南征大軍的退路,最好將之鎮服,興許還能趁勢拿下漢中。」

「此計甚妙!」

李錚撫掌笑道:「就取上策!」

笑罷,面色一正,道:「我若取關中,函谷關必然不能落在關東諸侯的手中。此時我圍困長安不過數日,消息尚未傳出去,正是拿下函谷關的最好時機。函谷關乃天下之險,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需要一員大將鎮守,龐令明!」

「末將在!」

龐德聞言,猛然起身,昂然挺立,抱拳大喝。

「命你率領諸部戰騎、輕騎,另步卒一萬,即刻東進,前往函谷。」李錚沉吟了片刻,道:「那鎮守函谷關,防禦關東諸侯的董卓部將,乃是幽州人徐榮,此人頗有些能耐,你須得好生應對。不過因徐榮不是涼州人,在董卓軍中,一直受到其他將領的排擠,而今董卓大勢已去,你可以此為根據,試試看能否說降徐榮。若是說降,算你大功一件!」

龐德眼睛一亮,喝道:「請主公放心!」

「好,你立刻出發吧!」

「喏!」

龐德領命轉身,出了大帳。

李錚目光掃視一圈,又落到了李樂身上。此人雖是降將,出身悍匪,但能耐還是有的,這段時間在軍中,也沒觸犯過軍規,現在看來,一身軍人氣息濃重,原來的一些匪氣,已經不見了蹤影。

「李樂!」

李樂聞言,心中一喜,連忙起身。

「末將在!」

「命你率領兩營四千步卒,立刻南下子午道,給我卡死了張濟所部的退路,最好能壓服此人,使其投降,若是成功,算你大功一件!」

「末將遵命!」

「於淵!」

李錚目光,又落在另一員將領身上,這人很是年輕,長相粗獷,但卻心細如髮,正是龐德提拔起來的副手,乃是涼州本地人士。而今乃是實權校尉。

「末將在!」

於淵面露喜色,連忙起身抱拳。

「命你率領兩營四千步卒,前往斜谷,斷了樊稠所部退步,若能壓服此人,也算你大功一件!」

「遵命!」

將一切安排妥當,頃刻間,圍困長安的五萬兵馬,立刻減少了三萬,只餘下兩萬餘人馬,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不過到了下午時分,北邊安邑方向又有兩萬白榆所部兵馬南渡而來,與李錚合兵一處,圍困長安的兵馬,又增加到了四萬人。

面對大軍圍困,整個長安,都風聲鶴唳起來。

不過底層的百姓和上層的貴族官員,則是兩個心態。

對於百姓而言,誰當家做主都一樣。更何況那在民間名聲廣博的涼州牧?長安早就處於涼州的影響力之下,這裡畢竟是大漢國都,涼州的商品在這裡最是流通,也因此,涼州的許多情況,讓底層百姓深知,並心嚮往。

但對於高層而言,卻各有憂慮。

董卓自不必說,李錚大軍都圍住了長安,想必陳倉的十萬大軍基本上是玩完了。這十萬大軍沒了,董卓就失去幾近一半的力量。

眼看就大勢已去,董卓顯得十分暴躁,這幾天上朝的時候,已經沒來由的烹殺了好些官員,讓所有的朝官都對他懼怕不已,甚至很多人都告假不上朝了。

他們在等著董卓末日的降臨。

是的,董卓末日將臨,這是明擺著的事。僅憑長安城中幾萬兵馬,恐怕不是涼州李錚的對手。沒見董卓這幾天只是嚴加防備,而不敢出戰嗎?

朝中的官員們,對此看法有兩種。

其一,是抱著一種樂觀的態度。不少的官員都覺得,只要除掉了董卓,大漢朝就解放了。畢竟,那涼州李錚,還沒聽說有什麼劣跡,想來不會如董卓一般,糟蹋皇室。

其二,則抱著一種警惕排斥和厭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