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序章

台版 轉自 深夜讀書會

圖源:深夜讀書會

錄入:ritdon.

新的事件是由魔法師塔塔的妹妹——卡卡所引起。

二○一八年的春天,我還不知道高中消失事件已再度發生,正在採訪「哈梅爾的吹笛人事件」倖存者們的日後發展。在這段日子中,某一天我在影片分享網站YohTube上發現了令我好奇的影片。

「遭遇異世界吃人怪物」。

上傳時間二○一八年四月十三日二十一時二十二分。

影片長度七分二十秒。點閱次數二千九百二十一次。評論一百二十五條。

在夜晚的草原上,全身長滿鱗片巨大如象的怪物襲擊學生,踩踏在學生身上。

學生不知是脊椎斷裂或是當場斃命,沒有嘗試起身的跡象。怪物張嘴咬向那四肢彎折變形、痙攣抖動的身軀。

影片下方留有形形色色的評論。

「這是君歸的宣傳影片吧?」

「啊~就是那部,最後一堆馬賽克只剩尖叫聲一直傳出來的糞片w」

「不準說糞。那可是我們小愛的出道作!要明白小愛的好!」

在當時,以哈梅爾的吹笛人事件作為題材的電影「與君同歸」以年輕世代為中心走紅,因此許多人深信那是宣傳影片。

其他還有諸如此類的評論。

「只是很精緻的CG。那麼大的身體不可能動作那麼快。」

「這個影片看起來比電影還真……把這傢伙也加進電影製作人員吧。」

「差不多同樣大小的大象足足有五噸重,被踩到應該會壓得更扁吧?」

「攝影機沒有手震。如果是真的應該會想逃命使影像搖晃才對。」

「話說別顧著拍,快救人啊w」

「血噴太多了吧w是特別多的日子嗎w」

大多數閱聽者都判斷影片是假的。

此外,自稱專家的閱聽者斷定「從光影的位置來看毫無疑問是假的」。

「光源只存在於攝影者的背後,而且亮度太弱了。在哈梅爾的吹笛人事件中,遭遇怪物襲擊的地點就在學校附近。有教室的室內燈應該會更亮。況且當時的倖存者也留下想到屋頂賞月的證言,表示校舍周遭應該有月光照射。影子不會像影片中這樣。」

多數的閱聽者也贊同自稱專家的意見,得到影片純屬偽造的結論。

專家的評論與我從倖存者口中得到的情報一致。弘橋高中轉移至異世界的當天夜晚,確實有許多月色十分美麗的證言。

當時我也只能判斷那是相當精緻的偽造影片。實際上在影片分享網站也有不少受到事件影響而私人製作的影片。品質從平庸無奇到幾可亂真都有,種類數量十分豐富。這支影片雖然屬於水準相當高的那一類,但應該是偽造的吧。

我的興趣就此遠離影片,轉向弘橋高中的倖存者們。

之後過了一段時間,當我聽聞弘橋高中要重新設計制服造型時,突然回想起那支影片。

雖然畫面昏暗加上以怪物為中心拍攝而難以分辨,但學生身穿的制服與弘橋高中不同。那只是偽造的影片所以沒那麼講究吧?我這麼認為而沒有特別介意,但那真的只是因為製作者敷衍了事嗎?

弘橋高中的事件廣受各方報導,大眾媒體也追逐學生們採訪,因此制服造型廣為人知。

因為這種理由而出名,又不希望倖存者與學生家屬回憶起那起事件,校方便決定翻新制服設計,甚至討論要變更學校名稱。

影片本身的品質明明那樣精緻,但為何沒有準備制服?

由於打從一開始就懷疑影片純屬偽造,當時忽略的可能性掠過腦海。也許是弘橋高中之外的其他高中轉移至異世界,使得影片上傳到YohTube了?

影片也許並非偽造,而是真實情景?

我之前全面清查弘橋高中學生的國中畢業紀念冊內容時,發現有複數學生寫下的夢想是「想成為YohTuber」。

YohTuber是指將影片上傳到動畫分享網站YohTube的發布者,高點閱數的上傳者可得到有如偶像或演藝人員的人氣,也有不少人憑著廣告收入而賺取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金額。由於YohTuber在國高中生之間相當有人氣,寫在畢業紀念冊的將來夢想欄位上也不值訝異。

但是,在異世界沒有網路,與地球之間也沒有網路連接,照理來說無法上傳影片才對……

不過那是依照我的常識所做的推論,魔法師塔塔是顛覆常識的存在。

如果將來夢想的本質並非「成為YohTuber」這件事本身,而是在於「希望不特定多數人觀看自己拍攝的影片」或是「希望影片能成為話題焦點或因此成名」,那麼在異世界拍攝的影片也許在地球上同樣能觀看吧?

不幸的是,我的預感中的。

恰巧就在我確信影片是真實情景的當晚,各家電視台開始爭相報導私立折口大學附屬高中的消失事件。

怪的是,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之間,這起事件完全沒受到報導。儘管遭遇事件的學生家屬們已經向警方求助。而且家屬在社群網站上的發言也完全沒有向外傳開,這般過於不自然的情況,我推測可能是因為某名學生的夢想成為現實,使得事件無法引發話題。

事件曝光後,大量媒體相關人士蜂擁來到折口高中周遭。在附近的公寓租借房間設置固定攝影機算是較有良心的做法。惡質的媒體工作者甚至未經同意就入侵附近民家的庭院或爬上屋頂,持續等候以捕捉學校回歸地球那瞬間的獨家畫面。

就在事件發生後第三十六天(事件曝光後第八天)的早上八點十分,媒體成功捕捉到化作廢墟的校舍與少數倖存者突然出現的獨家畫面,向全世界傳播。

但是大眾媒體視作感動的瞬間而轉播的影像,招致了閱聽大眾的強烈反感。

「您現在的心情——」

打斷蜂擁而上的記者的話,倖存者的少年叫道。

「請幫忙叫救護車!拜託讓我帶秋去醫院!」

少年將少女的身體抱在懷中,不讓蜂擁而上的媒體記者靠近。同班同學們則以兩人為中心圍成一圈組成人牆。

由於大眾媒體的重重人牆與轉播車造成阻礙,來自折口大學附屬醫院的救護車平常只需要三分鐘就能抵達,這次卻花上了足足二十分鐘。

採訪直升機發出的轟然巨響可能也遮掩了遭到瓦礫掩埋的學生們的呼救聲,讓自衛隊的救難活動更加困難吧。救難活動自瓦礫底下發現了嘗試脫困的痕迹,以及生存了數天的學生留下的遺書。剛轉移之後在瓦礫底下還活著的他們想必也曾經呼救,但最後沒有任何人聽見。

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個倖存者對大眾媒體都變得不願配合。也許是出於報復,媒體的報導方向開始轉為傷害倖存者的名譽。

私立折口大學附屬高中。

學校學生一千一百五十名,教職員六十八名。

倖存者數量,估計七十七名。

難道真如媒體所報導的,一部分學生的失控行徑增加了犧牲者,抑或是無可避免的悲劇?本書的旨意在於提供讀者更多判斷的依據。

誠摯希望本書能有助於維護學生們的名譽。對理解本書旨意,願意協助採訪的每一位學生,我在此致上謝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