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反標(1)

李小二如今已兩鬢斑白,但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遙遠春天的下午,政工科的陳幹部陰陰地朝他走攏來,手指一伸,說:「你,跟我來!」然後轉身就走。後生子李小二當時什麼皆沒想,把白工作帽拿在手裡,懵里懵懂,跟在陳幹部屁股後頭就走出了製藥車間。他們一前一後,穿過冷庫的壓縮機房跟配電間,穿過明晃晃的鐵軌跟工會樓下的大澡堂,走到望得見肉聯廠革委會辦公樓紅屋頂的燈光球場旁,只聽得一陣哄鬧聲陡地從身後傳過來,像是有一車磚頭,突然從翻斗里「嘩啦」一傢伙被卸下地。李小二扭頭一望,就見從豎著高高冷凝塔的冷凍車間林蔭道上飆出來了一條人影,後頭又緊跟著追來一條人影,相隔不到十米,二人速度相等,於是距離始終相等。而後頭那條人影的後頭,則是跟著好大一堆人,哄鬧聲便是這一堆人發出來的亢奮的囂叫。小二眼尖,望到跑在前頭的是他們製藥車間的技師賀光雄,上海人,個頭很大,又愛打籃球,所以跑起來有點運動員模樣。只是他臉上罩著分明的恐懼,頭也不回地就朝小二這邊鼠竄過來,氣喘吁吁,滿面濺珠,狼狽無比。後頭的那位小二也看得清,名叫施學稼,同樣是製藥車間的技師,與小二還是一個寢室的,南京人,個頭要小得多,所以跑動的幅度要誇張得多,一手划動,一手舉了把最大號的扳手,滿腦殼閃亮著汗粒同仇恨,端的是要取人首級的架式。

「有種不要跑啊你這畜牲!」施學稼上氣不接下氣地用南京腔吼著,妄圖縮短距離,以便手中的扳手夠得著「畜牲」的後腦殼。

「畜牲」不搭話,只管在前頭狂飆。他曉得答話會影響速度。這個時候,速度就意味著安全。當然,速度也意味著後頭跟著的那群看客看不到更有戲劇性的高潮。

李小二的右邊有個廢棄的噴水池。賀光雄圍著斑駁的圓池轉,腦殼微側,拿眼睛餘光觀察荊軻似的施學稼。一個不留心,踩到一小塊磚角,趔趄一下,差點摔倒。這就影響了速度,使得「荊軻」行刺的距離迅速縮短了一半。「荊軻」得到鼓舞,一手划動得更快,一手將扳手舉得更高,心急火燎地等著最初的或者也是最後的一擊。

如果我是施學稼,我就會有把握地將手中的扳手甩出去。我小的時候很崇拜《水滸》里的沒羽箭張青,常常彎腰揀石塊瓦片朝街上的貓狗雞鴨射去,終於練得十投九中。「文革」中我們院子里一群細伢崽,父母皆被打成走資派進了毛澤東思想學習班。我們沒人管,又不上學,閑得無聊,就在後院一塊坪里打跪碑。十米遠的地方立著半塊磚,我們拿石子擲過去,擊倒了那磚頭,叫誰跪誰就得跪下來。這是遊戲的規則,也是遊戲的迷人處。我基本上是百發百中,所以誰也不敢得罪我,否則他男兒膝下有黃金的信念就會頃刻瓦解。我們後來跟街上的那幫小流氓打混仗,我飛身爬到屋檐上,揭了瓦片作飛鏢,唰唰唰,指誰打誰,打出一片哭爹叫娘的精彩來。所以我不是吹,若我是施學稼,這一扳手脫手而去,他賀某人油光水滑的後腦殼必定綻開一朵像學毛著積極分子胸前佩戴的大紅花來。

但施學稼顯是沒有我這樣的本事同氣魄,他只是兩腳鴨子似的劃得更快,以圖夠得著痛下殺手。前頭的「畜牲」又是一個趔趄,終於摔倒在地。荊軻,也就是小二平時呼的施技師,逮著想爬起來的賀光雄,也就是小二平時呼的賀技師,把扳手從額頭前划到了肩膀後,嚇得後頭跟著跑來的幾位女工厲厲一叫,同時把眼睛捂起來。她們原是想來看喜劇,沒承想看到的是悲劇。她們想完啦,出人命啦,天塌下來啦,地陷進去啦!卻是只聽得施技師罵罵咧咧:「跟老子站起來!裝傻啊你這畜牲!老子今天叫你腦袋瓜子開花啊你這畜牲!」女工就把眼睛怯怯睜開來,只望到施技師把扳手在天空中划來划去,被呼做「畜牲」的賀技師則一手做成一個懷抱紅寶書的姿勢,一手扣在施技師揪住他衣領的手腕上,像是哀求又像是抗拒地說:「不要啊不要啊不要啊!」

「老子今天不砍死你老子就不姓施你還不要不要!」施技師拿南京腔恨恨地吼,又再次把扳手從額頭前划到肩膀後,這一傢伙勢必要劈下來,天上出彩霞,地上開紅花。

不料一隻衣袖挽到肘關節處的青筋大手從後頭猛然伸過來,一把奪住了天上的扳手。

「搞什麼噯你們兩個!什麼名堂噯光天化日!」手的主人老武一把奪過來扳手,氣憤得一張團臉上酒糟鼻子一派酡紅。他是製藥車間的支部書記,只念過小學,說起話來經常是沒頭沒腦,又聲如炸雷。「鬆手!鬆手!走!回車間里去跟我!深刻反省跟我!」

眾人剛才還是嚷嚷的,這一下亦是安靜下來。可能是武支書平息了即將發生的流血事件,一顆心落了地;也可能是想看的高潮沒看到,懊惱得沒話說。

「他想殺人武書記,你郎家要主持公道啊。」「郎家」是長沙方言「你老人家」的拼讀,賀技師學會了這個詞,捋捋白的確良襯衣領子,對天上掉下來的救星說,又一臉無辜模樣。

「老子殺了你都不解恨你這畜牲!」施技師趁人不備,揮了一拳打在賀技師的額頭上。那拳是飄的,打是打著了,卻無甚力道,像是曹孟德腦殼痛,他討好般地捶了一捶。

「好!好!」賀技師反而得了勝似的叫起來,「武書記你郎家看到啦,當著你郎家的面他都敢動手啊!」

眾人又來了情緒,總算沒有落幕,總算這場戲還有看頭。於是又一陣嚷嚷,像是喝彩,像是鑼聲同鼓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