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相信並完全的信賴

如果我們沒有腳,就不能行走;

如果我們沒有眼睛,就看不見;

同樣,如果沒有信仰,

我們就無法相信超出我們理解範圍的神秘事物。

信仰是上主的禮物,它借著祈禱而茁壯,

如同希望與愛一樣。

沒有祈禱,就不會有堅強的信仰,

沒有信仰,就不能實施愛。

這是內在生命的三個主要美德。

--仁愛傳教修女會卡特里修女的講話

相信並完全的信賴

仁愛傳教修女會是一個龐大的世界性組織,僅在印度,它就有一百七十多所學校、收容中心、孩童之家和麻風病療養院,但是這個擁有神奇高效率的機構,其全部的行政工作,卻只由兩名修女和一台破舊的打字機來完成。

這就不得不使那些大型機構的主管們由衷地驚嘆,並羨慕不已了。

當然。這與德蘭姆姆神奇的個人魅力有關。她卓絕的組織才能,以及她非凡的洞察力,都足以促成這種神奇的效果產生。但其中真正的秘訣卻是:對上主近乎天真的信靠和依賴。姆姆說:」你必須把自己完全交給祂,如果祂授意完成某事,祂就會提供方法;如果祂不提供方法,那就表示祂無意完成某事。」 姆姆還說:「請耶穌無須徵詢你的想法,而徑直驅使你。」

毫無疑問,這是這個世界上最最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而這種獨一無二的經營管理理念,無論如何,都是那些大主管們學不來的,有一回,有個記者在採訪姆姆時提了一個問題:「你會為錢發愁嗎?」

姆姆聳聳肩,輕鬆地笑道:「我從來不為錢發愁,但上主卻把錢源源不絕地送來了。我們為祂工作,祂供應我們。如果祂不供給,就表明這工作不是祂想做的。」

「上主自會照管」,這幾乎是德蘭姆姆的一句口頭禪。對此,她解釋道:「上主曾給了我們一個大承諾,說我們在祂眼中比花朵、飛鳥和野草更重要。如果祂連烏鴉和野花野草都肯眷顧,又怎麼會不照管我們呢?」

耶穌曾對祂的門徒說:不要為生命思慮吃什麼,也不要為身體思慮穿什麼,因為生命貴於食物,身體貴於衣服。你們看看烏鴉,它們不播種,也不收割,也不積蓄糧食在倉里,天父尚且養活它們。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你們看看百合花是怎樣生長的,它不勞作,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在最榮華的時候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呢。田間的野革,今天還在,明天就被投進爐里,天父尚且這樣裝飾,何況你們呢!

在姆姆看來,既然上主已經承諾照管我們,那麼,我們就應該全然地相信祂的承諾,相信祂時時刻刻的臨在,不要有絲毫的疑慮,就像一個弱小的嬰兒相信父母的話語一樣。

實際上,在德蘭姆姆奇妙的一生里,這種極度純真的信靠。不斷被證實是可信的,它並非一種天真而虛妄的臆想,而是看得見的事實,也就是說,她們不只是相信上主的臨在,而且通過祈禱,她們也確確實實看見了上主的臨在。上主不僅是她們的指引者、領導者,而且也是她們的供養者。

讓我們在我們的人生里,也學習著培育這種信任吧,無論是對神的信任,還是對人的信任。信任會使我們活在一種美妙的狀態里--輕鬆、自由、釋放和簡單。信任是一種更高級的愛,能夠信任絕對是一種幸福。事實上,信任也是一種施予,你越信任,你的收穫就越是豐厚。

還是講幾個小故事吧。

有一回,加爾各答修會的大米用完了,而這些米是用來分給每天來這裡尋求救濟的四千多個饑民的。那真是一個令人絕望的早晨。有些人無奈地兩眼望天,還有些人則開始騷動。年輕的修女們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就這樣沒有結果地等下去,局面勢必難以收拾。

但是,到9點多鐘的時候,突然有兩輛大貨車轟隆隆地開進了修會的院子。

那貨車上裝的是什麼呢?麵包,滿滿的兩貨車麵包。

原來,這些麵包本來是要送往各個學校的,但那天早晨學校突然宣布停課,於是食品公司只好把麵包轉送給了仁愛傳教會。

事後,德蘭姆姆得意地說:「你們看見了吧,神是樂於幫助我們的,祂絕不會拋棄我們。如果我們信任祂,祂甚至不惜讓學校停課一天。」

糧食和金錢短缺是仁愛傳教修女會經常面臨的難題,有些新來的修女不免憂心十中忡,但姆姆總是導她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有深厚而穩固的信靠。姆姆說:「主說過,不用為明天煩惱,不用擔心,到了明天,主自然會給我們,讓們把一切都交給主帶領吧。「到了第二天,果然一切問題都得到了決。對此,即便是姆姆身邊的一些修女,也常常覺得不可思議。

有一回,仁愛傳教修女會準備在亞格拉開辦一所棄嬰院,負責人德蘭姆姆打來電話,說需要5萬盧比的開辦費。當時姆姆手裡沒有那麼多錢,姆姆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原來是一家報社打來的,對方告訴她,菲律賓總統要授予她麥格賽賽獎,而獎金正好是5萬盧比。

一天夜裡,修會裡臨時來了一個見習生,但會院里已經沒有多餘被子了。姆姆只好拆開自己的被褥,取出一半棉花給女孩用,這時突然有個英國人打來電話,說他馬上就要離開印度,他想把他的卧具全部送給修會。

而白博特神父則對記者講述了他的一次親身經歷:因為對德蘭修女的事業感到興趣,我就去加爾各答拜訪她,在參觀她的工作之際,我決定去聖母院做彌撒。剛走到大門口,一位姊妹就迎上前來說:「感謝主,你來了,神父,請進。」我很詫異,因為我並沒穿神父的袍服。我問她:「你怎麼知道我是神父?」她回答道:「往常為我們住持彌撒的神父今天來不了了,所以我們祈求主差遣另一位神父來這裡。」

還有一個小故事,前面已經講過。當姆姆正在為修建麻風病康復中心的經費發愁時,教宗保羅六世恰好就來訪問印度了。他把一輛豪華轎車送給姆姆,姆姆賣掉轎車所得的錢正好可以修建一個康復中心。

在德蘭姆姆奇妙的一生里,雖然奇蹟從來沒有離她而去過,但姆姆並不只是依賴奇蹟的出現,如果真的到了一分錢都沒有的時候,她還是會上街乞食,她並不認為那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人世間的保證是不可靠的,但她也不會除了依靠上主什麼也不做。

這個龐大的慈善機構每日所需的開銷是巨大的,因此,德蘭姆姆歡迎來自各界的捐款。但她從不接受某個機構的長期捐助。她說:「長期的捐助就是保險,但我卻想依靠神的安排。」基於同樣的理由,她也不接受政府的補助。如果那樣,這個簡單的組織就有可能演變得很臃腫,而她辛苦培養出來的修女,就不可能身體力行地去實踐仁愛了。因為她們必須花大量的時間應對政府的審批。

曾經有人間姆姆:「像仁愛傳教修女會這樣一個遍及世界各地的龐大組織,有沒有變成管理處和行政機構的危險?」姆姆坦率地回答,

「我時常想到這種危險,但我希望我們能夠避免。」

事實上,在天主教的修會裡,的確有一些修會發展到後來就違背了最初的理想,因此,德蘭姆姆早就為此準備好了應對措施,她在會憲中規定:所有的修女,包括總會長在內,每天至少有兩個小時服務子窮人。並且規定,不論在哪裡,決不接受任何的款待,即便只是一杯可口可樂。

而對於某些不得不接受的禮物--無論是衣物,還是食物,或金錢,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小東西,比如紙袋、橡皮筋什麼的,修女們最終都會把它們送出去。她們不留存任何物品,任何經她們的手收回來的東西,最後都要經她們的手再送出去。就像祈禱一樣,她們憑藉祈禱從上主那裡獲得慧美與能量,但她們並不留存。她們獲得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散。

一切都必須分享,因為一切都來自上主,沒有與人分享的愛是沒有意義的,同樣,未曾與人分享的物質也是沒有意義的。德蘭姆姆有一個奇特的運算邏輯,聽起來似乎很荒唐,但事實上合乎自然:我們分什麼東西給人,什麼東西就越來越多。

也就是說,她們越是給予,她們反而越是豐富有餘。無論是金錢、食物,還是仁愛與信賴。就像,她們不斷地施愛子人,但她們心中的愛,卻不會因為施予而匱乏,相反,只會越來越豐滿。

這就是說,愛的美果,不只是結在接受者的枝上,同時也充盈地結在給予者的枝上。

上主自會照管,還意味著,一切來自於上主,最後都要歸於上主。因此,修女們從不留存任何東西,包括上主的愛。也沒有任何的預期--愛是一切的出發點,也是惟一的目的地。「如果你預期回報,那就不是愛。」她們說。

虔誠具有偉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如果我們仔細端詳一下德蘭姆姆的照片,我們就會發現,這真是一張令人驚羨的面孔:臉上皺紋密布,就像被揉搓過一樣,卻讓人感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