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

人類缺少愛心是導致世界貧窮的根本原因,

而貧窮則是我們拒絕與他人分享的結果。

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來自上主的恩賜,

所有人在上主面前都是平等的,

那麼,當有人在飢餓和貧困中苦苦掙扎的時候

富人便沒有權利獨自支配自己多餘的財富。

我很渴,我很渴

德蘭姆姆聽從修道院的安排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德蘭姆姆的演講詞前往大吉嶺退隱。除了上面提到的因勞累過度,加上供給不足導致的營養不良,使姆姆本來就不健壯的身體染上了肺結核。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因此,她不得不提前退隱。

這是一次極其重要的退隱,時間是1946年9月10日。後來,這極其重要的一天被稱為是「靈感日」。因為德蘭姆姆在這一天聽到了上主對她的召喚。

這次召喚後來被稱為:「聖召中的聖召」。

1946年9月10日早晨,德蘭姆姆在卡培拉修女的陪同下,來到了加爾各答火車站,火車站裡亂鬨哄的,到處都是乞丐。姆姆穿過人群向那輛開往大吉嶺的客運火車走去。剛走到一等車廂的門口,姆姆就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彷彿發自一個不可知的地方,又分明就在近旁,「我很渴,我很渴。」那個聲音說著。

姆姆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她循聲望去,只見人群中有一個身形悲苦的老人,光著枯瘦的上身,正向她伸著一隻手,虛弱地喊著「我很渴,我很渴。」凄楚得令人心碎。

姆姆一下子怔住了,彷彿突然當胸挨了重重的一擊,她痛苦地站在那裡,像失去了知覺一樣。直到卡培拉修女來催她上車,她才清醒過來。火車就要開了,姆姆急忙掏出一個銅板扔到老人腳下。老人彎下身子,手還沒摸到銅板,有個男孩突然跑過來把銅板搶走了。

火車開了,姆姆站在車門口,看到老人還在不停地向她喊著:「我很渴,我很渴。」並且艱難地向著火車前行的方向挪動了幾下雙腳。

這是一輛古老的客運火車,當它順著喜瑪拉雅山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動時,速度是極其緩慢的。姆姆坐在整潔舒適的一等車廂的窗口,望著窗外緩緩退去的山嶺、樹木,以及各種開花的熱帶植物,心中無比難過——她既為那個老人難過,更為這個世界的現狀難過,也為自己心中深深的不安難過。

不久就到了一個小站,火車停了下來。姆姆走到車門口,看到三等車廂那裡,一群衣著破爛的窮人,正在你推我搡地拚命往上擠,她想「越觀察外界,我就越感到我所享有的特權,他們都無法享有,為什麼該有這些差異呢?我們不都是上主的兒女嗎?」她一邊想一邊往外走,竟然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三等車廂,然後她就站在那裡,直到卡培拉修女緊張地跑來把她拉走。

美麗的大吉嶺很快就要到了,卡培拉修女充滿嚮往地說:「哦。我幾乎都能聽見山泉的流淌聲了,那麼清脆,又那麼清澈。哦,還有水果,山上的水果總是比加爾各答的好吃多了。」

但姆姆什麼也不想說,什麼也沒有說。「我很渴」的呼求聲帶著一種強大的無與倫比的內在力量,充滿了她的整個生命,使她倍感沉重,更無法釋然。

就在這種深深的難過之中,在某個瞬間,一個啟示突然像明月一樣,倏地從她心裡升起,她驀地明白了:原來這就是上主對她的召喚。

上主藉著一個身形悲苦的人向她呼喊「我很渴」,就是要她到窮人中去服務於窮人,並要她相信,服務於窮人,就是服侍基督。因為那些悲傷者、貧困者、飢餓者,都是基督的苦難化身。如果看不見這一點,就是看不見正在為人類受苦的主。

為什麼德蘭姆姆會把一個窮人的呼喊看成是主的呼喊呢?《若望福音》里有一段記載:耶穌知道一切事都完成了,為應驗經上的話,就說:「我渴。」

姆姆因而認為:我渴——是耶穌代表古往今來所有苦難者向人類發出的一聲呼喊。所謂渴,既是身體的需求,也是心靈的需求,意味著人在受苦時,最需要的,是來自人類的愛與關懷。

因此,在仁愛傳教修女會創建時,德蘭姆姆便在修會憲章里寫道「我們的目標是使耶穌在十字架上對靈魂之愛的無盡渴望得到滿足。」「我們在貧苦者之中服侍耶穌,我們照顧他,餵養他,給他衣服,探視他。」而在仁愛傳教修女會創建後,在每一個為窮人服務的處所里,姆姆都要掛一張耶穌的受難像,並在像的上方,醒目地寫上「我渴」兩個大字。

在姆姆看來,一個基督徒,必須時刻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而且要在每個苦難者身上看見基督。這個突然的領悟,令姆姆欣喜若狂,她想,上主的召喚終於降臨了。耶穌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落異鄉,你們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害病,你們照顧我;我坐牢,你們探望我。」

耶穌還說:「你們為我兄弟中最微小的那一個做的,就是為我做的。」

誰是那饑渴的?流落異鄉的?赤身露體的?害病的?坐牢的?誰又是他兄弟中最微小的那一個呢?除了窮人中的窮人,除了被稱為「不可觸摸者」的賤民,還會是誰呢?當然還不止於此,德蘭姆姆對貧窮的定義是非常寬廣的。在她看來,貧窮還意味著:

飢餓並不單指食物,而是指對愛的渴求;赤身並不單指沒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無家可歸併不單指需要一個棲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棄。除了貧窮和飢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飢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飢餓。這個啟示,日後成為德蘭姆姆以及整個仁愛傳教修女會力量的源泉。一切為不幸者做的,就是為耶穌做的。若不是為耶穌而做,則毫無價值可言。

這就是修女或修士與社會工作者的本質區別。他們都為窮人或不幸者服務,但修女或修士服務於窮人的目的,是服侍基督。

借著摯愛與仁慈的行為,以微笑分擔窮人的苦痛與貧窮,是日後仁愛傳教修女會傳教工作的根本,也因此,這種沉浸在喜悅中的受苦,就不再是一種自我犧牲,而成了一種巨大的豐美的收穫——是來自上主的大饋贈。

愛人,是我們愛上主的必經之道。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的途徑可以抵達上主,德蘭姆姆說:「如果你連整日相見的那個人都不愛的話,那你怎麼能愛一個看不見的主呢?」

我必須住在窮人中間

回到加爾各答之後,德蘭姆姆立即去拜見神父。她跟神父說:「我已經決定了,事實上,神已經告訴我該怎麼做了。」

神父說:「是的,我們的感受神全都知道。」

姆姆說:「不,不是那個意思,神父,他告訴了我,他借一個乞丐的口告訴了我。我清楚地聽到了他的旨意,他說『我很渴』。」

神父看著姆姆,有些擔心地問:「你確信你聽到的是神的聲音嗎?」

姆姆回答道:「是的,神父,就像當年他召喚我一樣,雖然那時我只有13歲,現在他再度召喚我,他要我跟隨他到窮人中去,去幫助那些最貧苦的人。」

神父說:,但你是一個出世隱居的修女,按規定,你是不能到外面去的。」

姆姆看著神父,神情堅定地說:「神父,這是他對我的召喚,這是個意義深遠的召喚,你還記得甘地對印度的基督徒說過的話嗎?他說如果你要幫助他們,你就必須與他們為伍,與他們一同工作。我們關在修道院內,怎麼幫助他們呢?」

神父問:「難道你不想當修女了嗎?」

姆姆回答說:「絕不,神父,教會是我的生命,是我永遠的家,我只是要求准許我外出工作。」

神父這才恍然大悟,他搖了搖頭,問道:「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你的意思是說,你希望保持修女的身份,卻住在修道院外?」

姆姆點點頭,回答說:「是的,為了服務窮人,我必須要住在窮人中間。不這樣做,則無異於背棄我的信仰。」

神父雖然對德蘭姆姆的請求抱著懷疑的態度,但他仍然答應姆姆,他會儘快與院長商量,然後去向加爾各答的主教彙報,希望主教能夠替她向梵蒂岡請求許可。

天主教是一個全球性的教會,也是一個超國家的組織,教宗為教會的元首。教宗和他的教廷長駐子義大利羅馬的梵蒂岡;梵蒂岡除了是全球天主教的中心外,它本身還享有國際承認的獨立主權,並有權與各國互換外交使節。

也因此,它有嚴格的教規和教會法。比如一個修女若要住在修道院外,並在修道院外工作,是不允許的。因此德蘭姆姆必須要獲得梵蒂岡的特別批准。否則,她就只能放棄做修女。

因為是一個全球性的教會,所以它在世界各地以國家或地區為單位,設置了許多教區。教區是主管地區教務的行政單位,教區的首長就叫主教。

因此,勞萊德修道院的院長和神父為了姆姆不合常理的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