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 曹月芳的第二次講述

(第七顆子彈沒出膛)

應該說,那天東林他是帶著一股強烈的失落和絕望情緒,從余達成的辦公室奪門而出的,還應該說這種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當時讓他的精神幾乎瀕臨崩潰。別以為我這是在你們面前故意誇大其辭。如果你們能了解到我們這一代人對「組織」、對「同志」、對「領導」那種幾乎近似「神聖」的敬重和嚮往,了解到東林為了去陶里根執行這回任務,內心曾經經歷了一番怎麼樣的掙扎,就能明白那天他為什麼會陷入那樣一種失落和絕望之中,為什麼出了余達成辦公室,在那樣一場雷暴雨中居然會忘了關車窗,任憑大雨那樣澆淋,開著車在市內漫無目的地幾乎轉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把自己搞得如此狼狽……

……然後,他回到陶里根,便把自己鎖在了房間里,兩三天拒不見人,也不去公司上班。他報了病假。他當時的情景,確實也跟大病了一樣,臉色灰暗,急劇消瘦,一開始連說話的心思和力氣都沒有,而且還拒絕去看病,真把我們一家人都嚇壞了,也急壞了。那兩天里,省輕工業公司每天一個電話催我回省城。他們辦了個高級技工培訓班,急等著我去開課。但東林這副模樣,我怎麼能一甩手就走了呢?而且還不敢跟東林的老婆和閨女說。怕她們擔心,更怕事情鬧大了,越發地說不清楚。於是,我讓培訓班的領導把我的課往後挪了挪,又堅持著在東林身旁守了兩天。那天東林的情況突然好轉,一直不吃東西的他,居然還喝了半碗肉糜粥,小半個饅頭。傍晚時分,還在院子里走了走。到晚上,心急上火了好幾天的我,也是累得不行了.終於能松下一口氣來了,便想早一點歇著;沒料想剛躺下,就聽到東林從他那個房間里細細簌簌地走了出來,好像是要找我說點兒啥。在我房門前猶猶豫豫地躑躅著。我渾身乏力,強撐著下了床。打開房門=他歉疚地對我說,好些天沒刮鬍子了,想借用一下我的刮鬍刀具。我趕緊給他準備好熱水和一應用具,但他卻呆坐在那兒.並沒有想刮鬍子的意思。「咋的了?哪兒又不舒服了?」我問=他苦笑笑。拍拍身邊的沙發,對我說道:「陪我待一會兒……這兩天把你一家人都折騰壞了。我這也真是的……」他一邊自責,一邊再一次地歉疚似的苦笑了笑。他這麼一苦笑,倒讓我難過起來。跟他交往這麼些年,還真沒看到過他如此謙和,如此自責過。「算了算了。余大頭有餘大頭的難處,你就想開點算了……」我趁機勸了勸。「坐一會兒吧……」他再次這麼請求道:給我一個明顯的感覺,在房間里獨自憋了幾天後,他想找人聊聊了,想發泄發泄了=我想.這也好.索性讓他敞開來說一說,有助於他情緒的平復和振作,便立即順應著他說道:「你要真不想睡,我陪你上我書房去坐會兒?」書旁在院子的另一個角落裡,在那兒怎麼聊,都不會吵了別人的休息。他果然很痛快地跟我去了書房。果不其然,坐下沒聊幾句.他就開始向我訴說起當初接受任務來陶里根搞這秘密調查的背景情況來了:這些情況,他一直也沒跟我細說過。我也不便向他打聽。沒想到今天他卻主動傾訴起來。

他說,那天在興安賓館從余達成那兒領受了任務,他還是挺有顧慮的。當時他沒有馬上回家。出了興安賓館的大門,駕駛著支隊里的那輛老「普桑」,回到市中心中央廣場西南角那棵老楸樹下,望著被濃重的夜色籠罩下漸漸冷清起來的廣場和廣場對面日偽時期建的那幢結實而龐大的鋼筋水泥大樓,望著從大樓一旁幽靜又黝暗的街口駛進駛出的汽車.來來往往的自行車流,他問自己,都快到退休年齡了,還有這個必要去卷進這麼大一檔子事情里去嗎?即便是「還有這個必要」.已然到了這個年齡段的自己,「還有這個可能」去跟一些人「作對」嗎?他清楚.在這檔子事情里,自己將要面對的不是一般的刑事犯罪分子,否則像余大頭那樣的人也不會把事情做得如此的神秘和謹慎。他還清楚,這樣的事情,往往是個串案——它必將涉及一串人,而且還會是一串很了不得的人。為了不失去手中的既得利益,他們必將會掀起一股很大的漩渦來反擊。雖然從常理來分析,余大頭背後肯定是有那位高人——老書記在給撐著,但老書記本人已經離開了權力中心;人們雖然對老人仍會保持一種高度的尊敬,但是,僅靠那點「尊敬」,最終是無力平復那些重大漩渦的。這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物理學公式:在力的對抗中,總是此消彼長。這也是一個極普通的社會政治常理。而經驗又告訴勞爺,像陶里根那樣一個偏遠的小地方,方方面面的規章制度都不那麼完善,幾年問如此迅速膨脹發展,這裡肯定會出現一些違規的人和事。就看你想不想去查;有沒有那個力量去查;什麼時間去查;查到什麼程度。但凡去查,可以說,一查一個準。至於問題最後會查實到哪些人頭上,這就說不好了,就得查起來看了。水至清無魚。但水太渾了,最後也得死魚。「至清」和「太渾」間的界線到底怎麼拿捏,分寸如何把握,的確無時無刻不在檢驗著、也考驗著每一個執政者心靈的潔凈度和從政的良知、勇氣、智慧和技巧。現在的問題是出了一個「陶里根集團」。(這裡請原諒我姑妄借用這個民間的說法。)其重要「成員」之一,省會城市的副市長,開槍殺人;又傳:他的開槍殺人跟另一個主要「成員」、當時的市委書記兼市長、現任的代省長、省委主要領導成員之一有關。而這位現任的代省長偏偏還是這位老書記當年一手提拔起來的。老書記為此內心不安,想搞清這裡的「名堂」,想派一兩個可靠而有能耐的人先悄悄去趟一下這「水」,探探底細,再來決定採取什麼可補救的措施。作為深愛這方土地、又曾主宰過這方土地命運的前任「封疆大吏」,他這一番的心情和用意當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這事兒可不是「淺嘗」一下便可「輒止」得了的。你一旦把馬蜂捅出了窩,那局勢就不是由你一廂意願來控制的了!他是老書記,不管事情發展到哪一步,是誰也動不了他的。而你勞東林是個什麼東西?一個小小的大要案支隊的副支隊長。如果被你捅出來的真是一群「馬蜂」,而萬一你又收拾不了它們,那麼,這群「馬蜂」不把你蟄死,也一定會把你蟄個半殘。

干不幹?

……這一夜,勞爺無法入眠。這一點,他的妻子泉英當然也是真切地感覺到了的。他幾次三番地從床上坐起,又幾次三番地躺下,幾次三番地趿上拖鞋,悄悄地走到黑黢黢的陽台上去抽煙。泉英沒問他出什麼事了。多年來.她已經習慣了。或者案子一時間上不來線索,或者已有的線索突然中斷,或者在破案方向上和大多數領導的看法發生重大分歧.東林都會這麼折騰自己一番。但今晚明顯不一樣。真是「幾次三番」啊,這是很少見的,而且是久久地在陽台上發獃,顯得那麼的缺乏自信,眉目間又隱隱地透出一種陰鬱的黑氣,好像大禍就要臨頭似的。但她又不敢去發問。她倒不是怕別的什麼,只是不願意打擾了他=再說,問了又能怎樣?難道還能幫他去破案不成?經驗告訴她,這時刻,啥也別問,啥也別動,保持一種安靜,一種常態。由著他在必須的那種思慮和推理中去折騰自己;等天快亮了.他也折騰出一點名堂來了,到那時候,趕緊給他煮一杯濃濃的咖啡(或沏一杯上好的茉莉花茶),再準備一大桶熱水,讓他一邊慢慢地啜著咖啡(或茶).一邊透透地泡個熱水澡,在「里外一起涮」的當間,徹徹底底地放鬆一下,比啥都強。他需要你做的,無非也就是這個。東林在妻子跟前,的確挺大男子主義的。這是他一貫的作風。

既然如此為難.為什麼不幹脆拒絕了這個「委派」呢?余大頭說得很清楚:大主意還是你自己拿:他為什麼不拒絕?這一點,圈外人可能就又有所不知了:作為一個老警官,勞爺習慣了「服從」和「執行」。在種種從上面壓下來的「差使」面前,他往往難以推卸,也不會推卸。幾十年來早就習慣了這樣一種局面:幹得了要干,幹不了也得去干。另外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刑警,對「大案要案」,他具有一種天生的和幾乎可以說是無法剋制的嚮往。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責任感」所使然。這種「責任感」體現在勞爺身上.有時便成了一種近似於盲目的「自負」:這事兒,除了我,還真沒人幹得了。「捨我其誰?!」他一輩子都吃虧在這「自負」上,也一直想改掉這種「自負」,但一直又改不了,同時卻又暗暗地為自己能有這麼點「自負」而得意……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更是深層次的了。假如他自己不說,我也是絕對分析不到那兒去的。早年他受過處分,被開除過黨籍,取消過二級英模稱號。雖然後來黨籍恢複了,但處分留下的隱痛和震驚明顯影響了他後半生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改變了他後半生的活法。你們可能已經了解到東林的為人了。其實在受處分前,他為人的個性要比現在突出十倍一百倍。熱情,豪放,慷慨,聰明,能幹,好交朋友,好打抱不平,也挺任性。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心裡有話,掖不住藏不住。用俗話說,就是這小子敢說敢當,是個真男人。當時年輕,又一帆風順。天大的榮譽降臨到自己頭上,鮮花掌聲,雲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