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解說

野田洋次郎

現在是二○一九年六月七日。打從接受寫解說的委託到現在,已經過了將近兩個月。還在製作電影原聲帶的四月上旬,導演詢問我能不能替這本《天氣之子》寫解說。我不是很清楚解說是什麼樣的東西,就回答他「如果能幫上忙,我願意接受」。我純粹是因為想要比誰都先讀到小說,才接下這份工作。

老實說,我現在心中充滿後悔。不論寫什麼都覺得不太妥當,每天都反覆寫了又刪除。我不知道適合這本小說的解說是什麼樣子,轉眼間就到了夏日全國巡迴演唱會的前夕。這種工作根本不是我這種人該接的。

也因此,我懷著有些豁出去的心情,打算一面回顧我和導演至今為止的工作,一面介紹這個故事。

導演最早把《天氣之子》的劇本寄給我,是在二○一七年八月二十六日。當時剛好是《你的名字。》上映的一年後,感覺很符合天性浪漫的導演作風。接下來的大約一年半,我們一直在進行這個故事。劇中出現的樂曲最後總共有三十三首,大幅超越《你的名字。》的二十七首。我和分鏡中還無法活動也沒有上色的帆高與陽菜、以及新海導演一起在作品中旅行,持續對話,終於走到這裡。一年半的工作期間,我和導演大概往返了超過三百五十封郵件,也好幾次直接見面討論。討論配樂的時候,當然也會討論到角色的內心,譬如這個場景的音樂要配合誰的心境、從什麼觀點來配樂。導演個性溫柔、人很好,即使是等同局外人的我提出的意見,他也願意認真聆聽。

「(劇中人物的)他現在不知道在想什麼?」

「她會說這種話嗎?」

包含製作人川村元氣在內,大家會一起進行這樣的對話(硬要說的話,川村先生負責理論部分,我則負責精神論部分)。每個人心中都有確實存在的角色形象,討論時就會交戰。讀這本小說便會知道,在製作電影過程中成形的每個角色的個性與性格,在導演寫這本小說時變得更加清晰。這種感覺也像是自己在對答案。

小說和電影不同,每個角色會以第一人稱述說。在電影當中,帆高、陽菜的內心當然有不少描寫,不過須賀和夏美的心理描繪並沒有那麼多。如果要把所有東西都放進電影里,不可能在一小時半之內結束。能夠聽見主角以外的人物內心的聲音,是閱讀小說最大的樂趣,也讓這個故事更為豐富。

前幾天,我吐露自己不知道該在解說當中寫什麼,導演就回應:「我想要知道你為什麼會為《天氣之子》付出這麼大的心力。這點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

我思索理由,兩秒鐘就得到結論——因為那是新海誠的作品,而且新海導演願意相信我。就只有這個理由。我會毫無顧忌地挑選人,沒辦法對所有人溫柔;身體也只有一個,只能在有限範圍內發揮自己的力量。當然會有很多人討厭這樣的我,我也不在乎。不過能夠遇見值得信賴的人、得到一起創作新作品的機會,對我來說是無比快樂的事情。

創作時,要在自己喜愛的作品中反映出別人的意見或想法,其實並不簡單。即使領域不同,從事「創作」的人應該都能理解。創作時堅信只有自己懂這個故事、只有自己知道這個作品的正確答案——這樣的人應該也不少。但是,導演相信自己信任的人所說的話,這麼一來我也會產生必須付出自己所有能力的衝動(雖然我自己不知道是否真的已使出全力)。

讀完這本小說之後由衷的感想,就是這本小說的文章、角色的動作、言語、感情流動、以及在電影院放映的美麗畫面,全都是新海誠本人,也是透過新海誠映出的世界樣貌。我們可以自行決定這個世界的美醜、脆弱與悲傷。不論別人多麼自以為了不起地評論,談及世界的慘狀或以淵博知識稱之為「現實」來反駁,我們仍舊能夠自己定義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夠束縛他人的內心。新海誠知道——新宿這個區域固有的美感、都會天空獨特的光輝、不論如何豪華的料理都無法勝過某人偶然提供的溫柔餐點。

我喜歡導演相信的世界,也喜歡他相信的堅強。人們為了在多到令人眼花繚亂的人與物當中生存,不知不覺會將自己標準化,茫然將自己的存在依附於世間類似「正確答案」的東西,然後感到放心。雖然這樣也不純然是壞事,卻會逐漸迷失自己內心與世間「正確答案」之間的界線。

導演乍看之下比誰都謙和、比誰都體貼,也很重視協調。像我這種人每次看到他,都覺得他可以(甚至應該)表現得更自大一點。不過,我想這是導演溫柔的本性造成的。

然而,不論如何著重外在形式、不論理性如何試圖與周圍及世間取得平衡,在他心中不能退讓的核心仍舊會顯露出來,無法剋制地暴動、靜靜吶喊。在他心中存在著「不論誰說什麼都不會聽從的區域」,就像《天氣之子》的帆高。我就是受到這一點所吸引。

帆高知道陽菜的命運。在過去的歷史中,人類確實曾把活人祭品奉獻給神明,試圖得到安穩的生活。即使如此,帆高仍舊去救陽菜。他的世界需要陽菜。即使世人無法接受這個故事的結局也沒關係。我想帆高耿直的個性,正反映了導演本人的姿態。

導演創作出《秒速五公分》、《言葉之庭》等多部名作,又以《你的名字。》取得票房上的大成功,這次則以更大的自信、可靠的員工、堅如盤石的技術,製作出這部作品。在我看來,導演過去的作品,不知是出於美學的考量、或是靦腆、或是對觀眾的顧慮,故事結局總有些變得膽小的傾向(我有點擔心自己是否真的可以這麼坦率地批評),不過在這部作品中,導演似乎對自己的想法堅持到底。他和帆高名副其實地合為一體去救陽菜。我得到這樣的印象,並且為此感到高興。

在片尾工作人員名單出現時,播放的是〈大丈夫(Movei edit)〉這首歌。大概在去年十二月,(自稱)從這首歌的歌詞得到靈感的新海導演重新畫出最後場景。我不禁感受到自己背負了很重大的責任,好一陣子覺得肚子里好像有沉重的鉛塊。直到四月中旬為止,我都在交涉希望把劇終的曲子換成別首,不過導演到最後都沒有退讓,堅持要用這首歌結束電影。他的眼神一如平常,和這一年半以來看到的一樣直率。

他說,聽到「想要成為你的倚靠(暫譯)」這句歌詞、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最後一定會得到救贖。

〈大丈夫(Movei edit)〉是為了《天氣之子》所寫的曲子。這是帆高與陽菜的曲子,為了在這個世界意外被命運玩弄的兩人而唱。然而,我不知道這首歌最後是否能成為觀眾的曲子。

「只有我看見,世界扛在你小小的肩膀上(暫譯)」——我不知道觀眾是否會接受這句話,當成屬於自己的歌詞。不過讀了這本小說,我覺得我理解到,所有人都擁有隻屬於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拚命努力生活。擁有自己的任務、背負著某種責任,天天將自己這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從今天延續到明天——這樣的人不只有陽菜而已,所有人都掙扎著生活在只屬於自己的這個「世界」里。我了解當有人在近處看著自己這副模樣時,會感到多麼可靠與安心。「有人看著自己」「有人知道我這個微小的世界」「有人會問我:『還好嗎?』」——我了解這樣的想法會成為多大的支柱。每個人看到最珍惜的人掙扎的模樣,就會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個人的倚靠」。

我想這首〈大丈夫(Movei edit)〉就是這樣的歌。導演讓我明白自己這首歌的意義。

新海導演,謝謝你。(RADWIMPS illion)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