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短話 小小的花

首次刊載:尼爾:自動人形攻略設定數據集《第243次降下作戰指令書》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

那種顆粒小小的,宛如黑色的沙。

發現地點是某座人類遺迹內。

由於還發現了躲在建築物里的人造人,我花了五天又二十個小時左右驅逐他們。在處理被用力砸到牆上、變得跟垃圾一樣破爛的敵人時,我於某個小房間找到那個東西。

數個玻璃瓶擺在破舊的架子上。大部分的瓶子都空無一物,或是破掉了。不過,只有一個瓶子保存狀態良好。我慎重地把它拿起來,發現裡面裝著許多小小的顆粒。查詢資料庫里的數據後,得知那是「植物」的「種子」。可是,更詳細的情報就查不到了。

我觀察了一會兒,決定將那個玻璃瓶帶回去研究。

*

「我們」機械生物跟人造人的戰鬥持續了數千年。人造人戰鬥能力非常高,就算派出一百台「我們」,也常常連一架人造人都打不倒。但勝利的會是「我們」。因為「我們」會藉由不停自我修復和增產,靠數量壓制他們。一百台不夠,就用一千台。一千台不夠,就用一萬台。無限重複下去,增加數量。想要贏得戰爭,最根本的要素是「時間」。永遠抗爭下去,直到勝利。那就是「我們」機械生物從造物主身上學來的最重要的戰鬥要件。

另一方面,「我們」對於戰鬥行為以外的事可以說毫不關心。造物主寫的程序碼禁止「我們」使用會不小心破壞環境的大型破壞兵器,所以地面上充滿大量的動植物,「我們」卻幾乎沒有針對它們調查過。

地形情報及氣候,因為可以用來制定戰術,「我們」會收集相關情報。至於動植物的情報,「我們」判斷與戰鬥行為之間的關係微乎其微。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可能性或許很低,但這些種子會不會也潛藏著殲滅人造人的線索?

試試看吧。

畢竟「我們」擁有無限的時間。

漫長到令人厭倦的時間。

*

透過網路協議的結果,決定由發現者負責調查「種子」。

也就是「我」。

「我」查了過去的數據,只知道「種子」是「植物」的幼體,卻不清楚怎麼做它才會變化成「植物」。因此「我」必須從駭進人造人的伺服器開始做起。

人造人的伺服器內也沒什麼有用的數據,但「我」在花了好幾天找到的人類文明檔案庫中,發現記載「等到氣溫上升就可以播種」的檔案。這似乎是培育植物的標準流程。「我」搞不懂「氣溫上升」是要上升到哪種程度。既然上面寫著要「播種」,照理說會有個可以種種子的目標物,檔案庫里卻沒有相關紀錄。敵人為何如此草率?這樣怎麼可能贏得了「我們」……

總之,「我」從過去的氣象情報統計資料中,預測適當的時期。「播種」的目標物則使用數個樣本。其實「我」本來想一口氣嘗試所有的可能性,無奈「種子」數量有限,「我」便將樣本縮小到「沙子」、「水泥」、「土壤」這三種。三種都是有其他植物生長的素材,假如「我」的預測正確,「土壤」的可能性應該是最高的。

七天後,種在「土壤」里的「種子」發芽了。「我」將「我」的預測正確無誤一事,分享給「我們」知道。

*

播種後過了二十四天,發生一個問題。

氣溫上升,植物高度增加是很好的跡象,卻有好幾隻小蟲黏在葉子底下。經過「我」的觀察,蟲子似乎在吸收植物的養分。

蟲子太小了,「我」抓不下來。潑水也趕不走它們。我試著用威力低的雷射光攻擊,結果把樣本的葉子轟掉好幾片。這麼小的蟲子怎麼如此棘手……不對,就是因為它們太小隻才棘手。「我」覺得在任何方面都以重厚長大為目標的「我們」機械生物,缺少這種戰略性的觀點。這或許稱得上是一個學習成果。整理好所有情報後,上傳到伺服器上吧。

*

播種後過了八十五天。雨天。

結果,植物因為當時的蟲子受到重創。可是植物好像仍在繼續成長,生長所需的水分也很足夠。「我」之前回收的數據上記載著,種植植物適合用中性〜弱鹼性的水分,所以「我」現在會用微量的中和劑維持這個狀態。不過這個種植法真的是正確的嗎?「我」沒有自信。外面的巨大植物像蜷曲起來的蛇一樣,緊緊纏住大樓。那些植物到底為什麼會巨大化?是因為環境變化,導致植物產生對酸雨的高耐性嗎?

「我」低頭看著自己種的植物。

看見葉子間有發出白光的物體。

「我」仔細、小心地觀察那個物體。

是小小的花苞。

「我」查詢手邊的數據。

根據人造人的資料,那似乎是叫做「花苞」的部位,之後會變化成「花」。資料里有好幾十種「花」的照片。紅色的花、粉紅色的花、藍色的花、白色的花……有各式各樣的花,情報卻不足以讓「我」確定眼前的植物是哪一種種類。算了,之後就會知道吧。

「我」再度加入中和劑。

這次加得比較少。

*

一百零二天後。晴天。

下了好幾天的雨停了,植物開花了。

「我」參考的圖片數據上,都是大朵的花,這種植物卻開了許多直徑只有五公釐的小花。我推測這兩種植物種類可能不同,但也有可能是我培育的方法錯了。

話說回來,最近看著這個植物,就會有種難以言喻的感情。據我推測,似乎是因為植物開花的模樣很像火藥爆炸的瞬間。

仔細一想,「我」已經很久沒有使用武器。對於被做出來用在戰爭上的「我們」機械生物而言,堪稱異常狀況。不過,培育這個植物是「我」重要的任務。無論我實際上有多麼渴望戰鬥,都不能放著這個植物不管。

通訊封包就是在這時傳來的。

內容很短,卻加了兩百道以上的密碼,獨自行動的「我」需要耗費四天才能解鎖。用不著打開數據,「我」就知道內容是什麼。至今以來,加了這麼多層密碼的狀況只有幾次而已。

那是計畫與人造人展開大規模戰鬥的作戰概要書。

*

一百二十四天後。雨天。

重新啟動第二十四次後,一部分的視覺感測器終於復原。「我」檢查了一下身體,有三分之一的關節發生故障,一半的感測器無法運作。「我」似乎倒在地上。

十八天前的大規模戰鬥時,「我」不能離開崗位。不如說,應該是沒空變更對「我」這種實驗個體下達的命令吧。留下來的影片紀錄顯示「我」好像被人造人擊中,導致機能停止運作。

「我」試圖移動,結果只發出「吱嘎吱嘎」的刺耳聲音,站不起來。看來受損得很嚴重。「我」預測光憑現有的修復裝置,需要耗費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修理,感到不耐。轉動勉強能活動的頭部,看見眼前有個模糊的白色物體。「我」調整攝影機的焦距,是那些小小的花。

植物大部分都被暴風吹毀,只有極少數的個體幸免於難。考慮到周圍被燒得一片焦黑,這些花可以說是非常稀有的個體。

動不了的植物,以及動不了的「我」。

「我」用攝影機記錄了一下植物後,重新開始自我修復。

「我」的工作尚未結束。

持續記錄這個植物的生長過程,是「我」的任務。

*

在那之後,植物依舊開了小小的花。

「我」繼續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重新啟動後過了二十二天,「我」的身體已經徹底修復,恢複原狀。雖然還剩下戰鬥時不小心與機械生物的網路分離出來的問題,這對於培育植物的任務並不會造成影響。

過去學習到的知識,讓「我」知道怎麼做才能改善植物的活動。適度的水分、溫暖的溫度,還有土壤。無論是下豪雨的時候,還是刮強風的時候,「我」都儘力維護植物生長的環境。

在戰鬥中受損的植物也復原了,開出更多的花。

現在「我」看到這些花,再也不會感到不安。

*

播種後過了兩百八十天。

發現植物的一部分變成褐色。

這個情況目前發生過不只一次,因此我並沒有把它看得太嚴重,褐色部分卻每天都在擴散,最後蔓延到整棵植物。

感測器有反應。「我」抬頭一看,下雪了。

「我」意識到氣溫降低,將調低溫度的加熱器放在植物旁邊,努力維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