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依附-七萬里之行,似尚慷慨

郭嵩燾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派駐國外的公使,在當時前所未聞。人們難以接受,朝野上下,一時議論紛紛,郭的故鄉湖南,風氣更為閉塞,大名士王闓運編了一幅對聯諷刺他: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在長沙準備鄉試的考生,不僅燒毀了郭修復的玉泉山林寺,還揚言要搗毀他的住宅,開除他的湖南省籍。老友劉坤一也質問他:「何以面目歸湖南?更何以對天下後世?」當時只有李鴻章理解他,稱讚他:「七萬里之行,似尚慷慨。」

清朝末年,維新與保守較量頻繁,當朝大學士倭仁反對招考學習天文、算學的人員,其理由是:凡學問都以中國為最好,根本用不著向外國去學習。他以病傷為借口,堅辭派他擔任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職務。另一位大臣徐桐也對西學極為仇視,他住在東交民巷,府宅與使館相鄰,做一幅對聯說他「與鬼為鄰,望洋興嘆」。

徐桐保守頑固,對一切洋玩意兒,一概深惡痛絕。有一次看到他的兒子,已經做到刑部侍郎的徐承煜叼著雪茄煙從他面前走過,立刻勃然大怒,訓斥道:「我還活著,你都這樣;我死了以後,一定稟明閻羅王,讓你胡服騎射作鬼奴。」並罰兒子跪在太陽底下暴晒。

戊戍政變之初,張元濟赴賢良寺謁見李鴻章,勸說「中堂一身系天下之重,如能剴切敷陳,或有轉移之望」。李嘆氣說:「小孩子懂得什麼!」張元濟被慈禧革職,永不敘用。兩年後,八國聯軍入京,李鴻章由兩廣總督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慈禧想用他來與洋人議和。李經滬北上,張元濟求見李,勸他不必再為清廷效力,李又斥之曰:「你們小孩子懂什麼!」

1898年,章太炎因參與維新被通緝,逃往日本佔領下的台灣,任台北日報記者,俞樾耿耿於心。後來章太炎剪辮子,發表系列仇滿言論,更為俞樾所不能容忍。1901年,適逢章太炎到蘇州東吳大學任教,來拜望老師,俞樾藉此怒斥道:「聞爾游台灣,爾好隱,不事科舉,好隱則為梁鴻、韓康可也。今入異域,背父母陵墓,不孝;訟言索虜之禍毒敷諸夏,與人書指斥乘輿,不忠。不孝不忠,非人類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對於這段痛罵,章太炎一方面搬出清學太祖顧炎武,從經學角度進行辯駁,一方面寫下《謝本師》一文,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並毫不客氣地責問其師:「何恩於虜,而懇懇遮蔽其惡?」

倫敦事件後,康有為認為,把自己的名字與孫中山聯繫在一起,是一件極冒險的事。他的弟子麥孟華還據此事件把孫斥為「盜匪、會黨分子,使中國丟盡了臉的人。」

早在1895年,孫中山和康有為就聯絡過。那時孫中山正在準備廣州起義,他派陳少白到上海去找康有為。陳少白正好和康有為住在了一個客棧,僅僅一房之隔,於是孫中山的特使和康有為有過一次「頗歡」的談話,談的全是如何推翻帝國政府之事。但到政變失敗,康梁出逃,孫中山有意與康有為合成一股力量時,康有為的回答讓孫中山吃驚不小:「今上聖明,必有復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惟有鞠躬盡瘁,力謀起兵勤王,脫其禁錮瀛台之厄,其他非余所知。」

梁啟超自戊戌亡命日本後,接受新思想洗禮,與乃師齟齬日多。康有為以保皇保教祀天配孔諸義硜硜自守,梁氏則頗不以為然:「孔學之不適於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南行北轅也。」

1917年張勳復辟,康有為沐猴而冠,再行跪清之禮,梁啟超指責康為「首造逆謀」,是「大言不慚之書生」,而康有為在事後更指斥梁曰:「鴟梟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關。逢蒙彎弓專射羿,坐看日落淚潸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