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事-雖屬情有可原,究竟罪無可逭

咸豐季年,天下糜爛,幾於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婦人自戕。

此真帝者之言

道光皇帝晚年,以文宗(咸豐奕詝)長且賢,恭親王奕訢明而敏。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訢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道光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干天和。」道光皇帝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遂密定儲於文宗。論者以為可惜,因奕訢在清末有「賢王」之稱,才具開展,思想明敏,勤於國事。咸豐清極,不能振拔,短命而死,政事終歸慈禧獨攬。

雖屬情有可原,究竟罪無可逭

順天科場案發,柏葰以宰輔主試,而容應試舉人「遞條子」舞弊。按例當斬,又按例皇帝有臨時恩典權。當時咸豐皇帝持硃筆頗遲疑,並云:「罪無可逭,情有可原。」肅順在旁對曰:「雖屬情有可原,究竟罪無可逭。」上意猶未決,肅順即奪硃筆代書之。柏於是被處斬。

你的翎子再好,怕也護不住後脖子

安德海依仗慈禧的寵信,在宮內宮外作威作福,甚至欺負到同治的頭上,小同治在宮裡用泥巴塑了一個小人,早晚用劍砍泥人的腦袋,一邊砍一邊喊:「殺小安子」。朝野正直人士對安德海都極為反感,議政王奕訢對他恨之入骨。有一次,安德海在朝房裡誇耀自己的翎子精美,一些大臣不敢得罪他,只好連聲附和。奕訢看了,實在忍不住自己的厭惡,便冷笑著哼了一聲,說:「你的翎子再好,怕也護不住後脖子。」從此對他動了殺機。

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

戊戍變法期間,譚嗣同、楊銳等人很為光緒權力受制約不平,光緒手詔答之,大略謂:「頑固守舊大臣,朕固無如之何。然卿曹宜調處其間,使國可富強,大臣不掣肘,而朕又不上失慈母之意。否則朕位且不保,何有於國?」於是流言傳至太后耳中,八月初四黎明,光緒本欲赴頤和園給太后請安,太后已由間道入西直門,光緒倉皇返回,太后到光緒寢宮,把奏章都捲走,召光緒罵曰:「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光緒戰慄不發一言,良久,囁嚅曰:「我無此語。」太后唾之曰:「痴兒,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於是傳太后懿旨,說:皇上病得不能理事,太后臨朝訓政。凡光緒變法興革,盡反之。

亡國君

清末殿試,有貢士名叫王國鈞,名字含義本不錯,國鈞者,國家和重任也。王國鈞在殿試中名列前茅,慈禧念了王的姓名卻說:「好難聽。」因為這三個字與「亡國君」相諧,實在太不吉利,王國鈞固此被抑置三甲,蹉跎以終。

卧薪嘗膽,徒託空言;理財自強,幾成習套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清國下罪已詔,自責之後,提出:「近十年來,每有一次釁端,必申一番訓誡。卧薪嘗膽,徒託空言;理財自強,幾成習套。事過之後,徇情面如故,用私人如故,敷衍公事如故,欺瞞朝廷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