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章 所有的創作者,都應該信任「沉默的購買信號」而前進──心理準備術

■唯一和其他編輯不一樣的事情

雖然前面寫了這麼長一串,但其實接下來才是我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事情。

「您和其他的小說編輯,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我在像是雜誌專訪等等情況,有時會被問到這種問題。而每當我聽到這種問題時,也都會重新自問自答一次,但是老實說我是完全沒有概念。

因為我正在做的事情,其實和別人做的事情沒什麼不一樣。就只是一個隨處可見的第一線編輯。

只不過如果要說我真的有什麼,唯一一個和其他編輯不一樣的地方,那應該是──

「開朗又明快!」。不論是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要保持開朗又明快的態度。

看到這邊可能會有人想問:「就只有這樣嗎?」

但是就像我在第四章「一定要提出『代替方案』」里寫的一樣,「在開會時要保持開朗又明快的氣氛!」。其實這也是在說,就算是經驗過一樣的情況,對於目前發生的情況是以什麼樣的思考模式去面對,又是怎麼去承受這個事實,都有可能會讓最後的結果產生極大變化。

我覺得自己就素質或是才能這方面來說,絕對可以算是「最弱」這個等級,但是因為有這種思考模式,所以才能夠自信滿滿地說出這就是「最強」的工作方式。才能夠找出「最弱(最強)的工作方式」,當成自己最重要的「自我規範」。

■只要盡了全力就算失敗,也一定會有下一個打席

在我當上編輯,並且實際開始工作之後,學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能樂觀進取,好好享受自己現在所處環境的人,就一定可以笑到最後。

這是我在經手過許多不同作家之後,才發現到這件事情。假設今天有一本內容非常棒,編輯過程也很順利,就我自己看起來絕對是一本好書的作品。

但結果卻是根本賣不出去。

雖然我這邊說是假設,但只要是工作資歷在一定以上,或是經手過夠多本書的編輯,一定都至少會碰過一兩次類似的情況。

假設今天是你碰到這種事情,這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不甘心、垂頭喪氣、想要找人抱怨……相信大家都能想像得到這種感覺。

但是我在這種時候,會感覺非常有趣。

……這絕對不是因為我腦袋有問題。希望大家不要誤會,好好看到最後一句,不過這當然不是說我看到小說賣不出去時會很高興,覺得失敗本身非常有趣。

而是因為看到自己就算是盡了全力,依然有可能行不通。發現這份工作真的非常值得去挑戰,所以才會讓我感到十分興奮。

在本書一開始,寫了我現在經手過的電擊文庫作品,累積銷售量已達六〇〇〇萬冊。而在二〇一五年十月時,經手編輯過的作品也超過五〇〇冊之多。這數字看起來的確很像是成績輝煌,但其實我經手過的作品,真正有辦法大賣的機率──也可以說是打擊率頂多只有兩成,搞不好還更低。在這邊就不講出來有哪些書了,但其實絕大部分的成績都不怎麼樣。其實只是在這經手的眾多作品當中,偶然有幾部賣得很好,就只是這樣而已。雖然靠著堆疊看起來很厲害的數字,把自己裝飾得出神入化,還高談闊論自己的創作理論,但其實我只是一個打擊率不怎麼樣,根本就派不上用場的爛打者。而且在經手作品真的賣不出去時,還會感到十分喪氣、悲傷、難過,簡直就快要做不下去。當連續有好幾部作品都賣得不怎麼樣時,我真的會有一種「到底該怎麼樣才好啊!干不下去了啦!」,忍不住想要放棄一切的衝動,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而已。

但是如果我真的就在因為「書賣不好而垂頭喪氣」時停下腳步,那就真的是「完了」。就和作家寫不出「故事」的最高潮,而就此封筆不寫一樣。就算在之後可能會有最令人興奮的發展在等待讀者,半途而廢的「故事」後續,也沒有任何人有辦法看得到。

所以我已經決定好,在碰上這種情況時只能有「都已經如此費盡全力了還是不行,那下次一定要更加努力才可以啊」、「既然這次失敗了,那接下來就只有努力向上成功一途!只剩下許多樂事在等我啊!」這種想法。

不用逼自己這樣想也能大賣那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

但是不可能每一次經手的書全部都能獲得成功。

不論是誰都一定會面臨到失敗。

我覺得在面對失敗時如何自處,才是一個編輯最重要的態度。

再說當書真的賣不出去時,作家承受到的打擊絕對比編輯還要沉重。當然這時也是有「一起和作家悲傷難過……」這種方法沒錯,但是我會希望自己在這時,是個能夠對作家說出「那就讓我們下次再一起努力吧!」,能夠開朗地鼓勵作家,讓作家打起精神的存在。

而我不論是在面對多麼令人辛苦難過的情況,都有辦法如此自處的秘訣,那就是「以加分法來面對人生」。這就是我接下來打算和大家談論的主題。

■所有的創作者,都應該信任「沉默的購買信號」而前進!

我通常並不推薦作家上網看自己作品在網路上的感想。

這是因為作品常常就只因為一個負評,而被恣意扭曲,就這樣讓整串討論持續朝負面方向前進。

我們當然很歡迎正面友善的意見。作家不論是在簽名會、各種活動,還是在書迷來信上看到讀者為他打氣,真的都會非常開心,並且把這些能量化為執筆寫作的動力。

但是作品既然是要公開給不特定多數的讀者閱讀,那就不可能避免會有站在批判立場的意見出現。而在這些意見當中,有一些是基於深度考察和細節分析,尖銳地指出作品問題所在;但也有一些根本沒有任何理論可言,不管怎麼看都只是為了想要中傷作家的嘲諷辱罵。

如果因為看到這些(並非是尖銳指正的)負評和漫罵,因為過度在意而讓自己畏畏縮縮,那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我希望大家應該要重視的東西,就是「沉默的購買信號」。

希望大家可以多想一想,在有限的時間和金錢當中,為了這部作品而打出「購買信號」(也就是買下來)眾多讀者。在業界用語當中稱這些人為「沉默的大多數」。

就拿我自己來說好了,我非常喜歡《JOJO的奇妙冒險》,喜歡到可以背出所有替身和角色的名字。

但是我從來就沒有主動把自己這份「非常喜歡!」的感情,傳達給荒木飛呂彥老師知道。

「你現在是在說什麼,這不是理所當然嗎?」

可能有人正要這樣吐嘈了。

當然大家說的一點也沒錯,不過正確來說我的意思是,我從來沒有寫過「周刊少年JUMP」和「Ultra Jump」(集英社出版)的讀者回函,也沒有寫過書迷信給荒木老師。當然更沒有在部落格上寫自己看完漫畫的心得,或是上購買網站給評論。

但是在另一方面,只要《JOJO》有出新書,我就一定會直接購買(正在等待第四部也推出《JOJONIUM》)。在二〇一二年於六本木舉辦的荒木飛呂彥原畫展「JOJO展 in TOKYO」也有親自到場參觀,還購買了一百張明信片組以及別針套組。畫冊《JOJO6251》、《JOJO A GOGO!》和《JOJOVELLER》(皆為集英社出版),我也是全都有買,主機遊戲《JOJO的奇妙冒險 群星大對決》還買了三份黃金體驗BO,《天國之眼》(皆為BANDAI NAMtertai發行)也已經預訂好了,也有在收集其他周邊商品。

但是不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我都不會把我這些「購買」行為或是感想,透過書迷信件或是讀者回函等各種形式,傳達給荒木老師知道。

作品真的很有趣,非常令人感動,我未來也會繼續支持荒木老師!

想要表達這些感情,我只會透過「購買信號」……也就是持續購買各種和荒木老師有關的創作來表現。因為我相信這對於創作者來說,是最能成為他們的原動力,也是最主動的一種行動。

購買信號會化為實際數字反應給創作者。說到「數字」,可能會有人覺得很商業化,感覺好像非常冷冰冰沒有人情味,但這完全是誤解。這個「數字」實際上是在表現出,在這個市場上還是有很多「就算沒有出來發聲,但一直以來都以購買這種行動在支持作品的支持者」存在。

會實際出來發聲,發表意見的族群……不管是發表正面意見的人,還是負面意見的人,就算兩者總計起來,其實以整體數字來看也不能說是很多。如果用我經手作品的累積銷售冊數和書迷信件的比率來看,頂多就是〇‧一%吧。

當然只要是正面意見,那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