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不敗之地

伊達政宗寫與女婿松平忠輝的書函虛實間雜,看上去破綻百出,實則滴水不漏,令人大為佩服。他在函中,就家康身後恐會發生的內亂進行了極為詳細的剖析:巨木倒下,必生波瀾。若家康公後任少了平息波瀾的能耐,便會導致祖業敗覆。大久保長安之死,以及之後發生諸事,只是無可避免的小糾紛。忠輝還年輕,對一切必須泰然處之。此次造船,從牡鹿郡的月浦出海,其實亦是為日後準備。天下好不容易才走到今日太平,萬不可在內亂和外力的衝突下敗亡。今方百廢待舉之時,對於有利和不利於國之繁榮諸事,要明確區分,以為盛世基石。有利於天下者,是南蠻之菲利普三世,還是紅毛之詹姆斯一世?無人真正查訪,故才命使節跨越重洋去歐羅巴一見,同時命索德羅與其他神父為日本開拓一條交易之路,以此試探忠心和實力。他寫道:無實力者就不必再回日本,這也算為國清除塵垢。

書函之外,還有一份寫與墨國總督和教派頭領的書函抄本,可見政宗的複雜思慮。裡邊寫道:日本和墨國通商,不會對呂宋的馬尼拉不利。家康公只希望通商,毫無用兵意圖。通商若是能給班國帶去利益,舊教教派自會受到幕府厚待。唯結尾的幾言,卻令柳生又右衛門百思不得其解。

政宗擁戴將會成為次任皇帝的最強大實力者,並得家康公信賴,此次派遣使節,斷不會引起家康公和將軍不快。故請為使節行便利為望。

這種「便利」非說政宗希望班國儘快派兵船,竟似成了請班國給政宗送來一個讓家康信任、將軍也樂意支持的下任皇帝——含義實在複雜難辨。

毫無疑問,松平忠輝將從岳父處得到這封信。若他以為「次任皇帝」指的便是自己,又會引起何樣的後果?

伊達政宗暗自疏遠大久保長安,乃是為了不讓自己被誤為是長安同謀。

如此謹慎的政宗,在信函里明確說此次派支倉常長去歐羅巴,絕不會引起大御所和將軍的不快,其心意很是明白。

無二人的許可,那重達五百噸的巨船斷不會造出來。索德羅自不必說,比斯將軍無船,也無法離開日本。故政宗必是私下獲得了家康和秀忠許可,把那些招人恨的神父和傳教士趕出去,才能造巨船。但政宗命人破壞瑞嚴寺的石佛,又在本城大廳張榜宣揚洋教,還在城下建了兩處小教堂,這一切又是為了什麼?事情無這般簡單,又右衛門只能這樣想,至少,政宗早就預料到,大久保長安死後定會發生些事情,他擔心自己被看作一派魁首,才疏遠長安,還拒絕在聯名狀上署名。其實,正如政宗擔心的那樣,長安一死便立即出事。

同時,還應看到,政宗的心思也已發生了莫大變化。長安身死和英吉利使節的到來,都使事態發生了急劇變化。日本國內的洋教徒想到了太閣時的鎮壓,開始騷亂,長安的那份聯名狀,則被流言說成「忠輝謀反」的證據,更是擴大了不安情緒。這樣一來,作為忠輝的岳父,伊達政宗也將處於極為危險的境地,他亦順勢加速派索德羅和支倉出使歐羅巴。自五月以來,工匠們沒日沒夜、不分黑白地趕造巨船;而在巨船造好之前,便已定下九月十五齣港。不管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會充分感到事情的緊迫性和政宗的急不可待。

難道他擔心到時船不能順利啟航,才允許在大門前,甚至在本城大廳張貼通告。不只如此,此事應也已獲得了忠輝的許可。毋庸置疑,「次任皇帝」這樣奇妙的文字,是在暗示忠輝的存在,並以忠輝的名義拜託班國。若真是如此,伊達政宗不反大御所,但成反幕府將軍的首領,幾成事實。

伊達政宗看到內亂將起,即著手準備……他正按照自己一貫的縝密作風,為家康身後之事籌謀。將軍秀忠欲與新教國英吉利和尼德蘭聯手,政宗便著手利用班國和羅馬教皇。既然他能將手伸到歐羅巴,定也在國內暗中尋找可利用的勢力。他的這些行為,在又右衛門眼中看來,確實乃「反秀忠」。然而稍微轉變一下角度,又可以說均為「為秀忠著想之遠慮」,政宗的籌謀和手段,著實可怕。

宗矩欲向家康稟報此事。家康已把「通商狀」交與英吉利使節塞爾斯,稍微鬆了口氣。他瘦了些,不過已處理好使節之事,心緒還算不錯。

「又右衛門,英吉利說想在江戶得到一處屋舍,正在四處找地方呢。他們留在日本期間,我會保護他們。」

又右衛門有些疑惑:家康公為何故意做可能惹舊教教徒反感之事?難道是想看看他們的反應?

其實,家康締結的條約中,已破格給予英吉利特權:除了自由通商,還允許英吉利入住在江戶,給他們治外法權。即英吉利人若有作姦犯科,其罪由英吉利判定。此前的南蠻人,哪能得到這等厚待?

「伊達領地的月浦傳來消息,新造好的船將於本月十五齣海。自然已得到大人批准了。」家康微笑著點頭,「陸奧守欲把招人恨的傢伙都幫我清理乾淨。」

「這麼說,大人也知他欲交給班國國君書函的內容了?」

家康轉了轉眼珠,抬眼盯著又右衛門,「在船出海之前,我欲不動聲色。」

「不動聲色?」

「是。也就幾天了,還是不動聲色好。又右衛門,聽說大坂城的七手組去加賀辦事,你可知此事?」

「哦?」

「聽說是想修築大坂城,去請高山右近大夫。」

「這……大人是從何處聽說?」

「自是前田利長,利長可非知情不報之人。」

「唔。」又右衛門低應一聲,忽然單膝向前一步,壓低聲音道,「從大坂去的使者乃是速水甲斐守?」

家康淡然道:「聽說秀賴的近臣最近去過紀州的九度山了。」

「秀賴近臣?」

「是,好像叫茨木彈正。當今能夠和幕府領軍匹敵的,似只有真田家的後生。」

「這……大人聽誰說的?」

「真是令人不明呵。」

「這麼說,真是要築建大坂城?」

「是啊,高山右近和真田之子在築城方面,可謂天下無匹。對了對了,陸奧守的書函是怎回事?」家康果然沒忘記,只是為了緩解氣氛,避開了片刻。

「其中有一言,頗令人費解。」

「哦?」

「是言說,政宗擁戴將會成為次任皇帝的實力最強大者,大人您對此可有所知?」

「次任皇帝……」

「是。次任皇帝指的自然是下一代將軍,陸奧守擁戴的,怕是上總介大人。」

「晤。」家康故作淡然地回答,然而他心中的波瀾卻無法掩飾。他忙拿過花鏡,重新戴上,視線卻變得模糊,表情也顯得含糊起來。此情此景讓又右衛門不忍正視。

「你認為,陸奧守因看到騷亂不可避免,才幹脆採取主動,是嗎?」

「是。他口頭上命令索德羅、比斯將軍,以及正使支倉六右衛門常長緊急借用兵船……」

「又右衛門!」

「在。」

「我欲待那船離開月浦後,立刻去江戶一趟。」

「在下願意一同前往。」

「我和將軍商量之後,打算親自處理忠輝的事,弄清他究竟是否有輕視兄長之意。然後,怕還得請你往京城一趟。」

「是。」

「忠輝和秀賴當然還什麼也不知,不過這才令人為難啊!他們不知,在此時反而是障礙。其實,本是知了也不會有所行動的人,卻因不知而無法判斷大勢。」

「大人的意思,在下明白。」

「唉!一切都是我太大意了!自己腳底下居然起了火。」說著,家康迅速摘下花鏡,擦了擦眼角。

德川家康已非往日的德川家康了。他曾說過,「忍耐乃長久根本,憤怒是人生大敵。」此為天下之主者的首要修為。此言是他在關原合戰時說的。當時,他在清洲城內輕度中風,卻依然堅持上陣,神色自若,心如磐石。而現在,他竟在柳生又右衛門面前流淚,這令宗矩手足無措。兵家所言「不敗之地」只是一種念想,在完全不知懼怕,或忘記了勝負之分時,才能到達那般境界。

「出兵必勝!」昔日的家康,心中始終有絕對的自信支撐,有立於不敗之地的莊嚴之美。「為天下之主者,必須有坐於漏船,或是卧於火屋之心。」家康以前常這樣說,他時時謹慎地作好一切準備。絕對的自信一直支撐著家康,正是這種由自信而生的莊嚴之美,使他打敗了天下大名。然而,今日的家康是怎的了?

將軍秀忠的兄弟上總介忠輝竟不滿兄長,欲與伊達政宗聯手大坂城豐臣秀賴,以示對抗。這當然令家康心緒大壞。

不只如此,伊達政宗還把自己的心思通告班國,欲藉助洋人的勢力,準備採取行動,推倒將軍秀忠。家康難道從「不敗之地」跌落下來了?若他的自信坍塌了,天下豈非要重回亂世?

父親石舟齋若發現自己創的「無刀取秘技」被人所破,他的晚年將會變成何種光景?這樣的想像時常在又右衛門心中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