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歷史演進法考證小說

胡適整理國故,一個重要的,有突出成績的方面,是考證小說。①

在中國,小說是向來不算文學的;研究小說也向來不算學問。在輕視與鄙夷的目光下,儘管小說創作也曲曲折折地生長,出現過許多無愧於世界文學之林的優秀作品,而小說研究卻長期無人問津。明清之際,以序跋、評點為主要形式的小說批評有長足的發展,而李贄、金聖嘆諸人,仍被統治者及正統文人目為異端。晚清梁啟超輩重視小說,多有專論,把小說的地位抬高,視為「文學之最上乘」;

②但他們主要著眼於用小說為改良政治服務。只是從胡適開始,才真正把小說的考證和研究,當作一項學術研究的主題,當作整理國故的一項重要內容,從而提到了與傳統的經學、史學平起平坐的地位。

文學革命初期,胡適便突出強調幾部傳統的白話小說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正宗」地位,指出它們受大眾的歡迎,暢銷了好幾百年,對於普及白話有重大的貢獻。為了推進白話文運動,胡適又敦促和協助上海的亞東圖書館,出版他們「整理過的」幾種中國傳統小說名著。這種「整理過的本子」,就是有名的亞東版新式標點本白話小說。有平裝、精裝兩種,一律32開,封面上印著一把火炬的裝飾圖案,廣告里寫著「代表一個時代的精神的文學」。所謂「整理」,有三個特點:一是加新式標點符號,二是正文分段排印,三是正文之前有一篇新寫的序言、引論或考證文章。他們最先印出的是《水滸傳》,③由汪原放標點,胡適作考證。這便是胡適考證小說的正式開張。

他的《水滸傳考證》,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它雖然難免有一些錯誤,但最重要的是,它給中國傳統小說的考證和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這就是「歷史演進法」。胡適認為,中國傳統小說分兩大類,一類是「由歷史逐漸演變出來的小說」,以《水滸傳》為代表;一類是「創造的小說」,以《紅樓夢》為代表。第一類小說,都經過了幾百年的流傳,最初大多是一些流行的故事,由說書或講古的人口述,改編改寫,長期演變,最後才寫出有現在形式的宏篇巨制。因此,——

對這些小說,我們必須用歷史演進法去搜集它們早期的各種版本,來找出它們如何由一些樸素的原始故事逐漸演變成為後來的文學名著。④

胡適運用歷史演進法,來考察《水滸傳》故事的流傳、演變及成書經過,從南宋時代流傳於民間的「宋江故事」,到宋元之際的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宣和遺事》,元代的「水滸戲」,到後來文人整理增刪,創作成一百零八將的《水滸傳》,作了系統的歷史的考證,勾勒出了《水滸傳》演變成書的基本輪廓。

他的結論是:

《水滸傳》不是青天白日里從半空中掉下來的,《水滸傳》乃是從南宋初年(西曆十二世紀初年)到明朝中葉(15世紀末年)這四百年的「梁山泊故事」的結晶。⑤

今天看來,用這種歷史演進的眼光來考察《水滸傳》,大致是不錯的。但胡適寫這篇考證的時候,還只見到市面上流行的71回本的《水滸傳》,其他的許多版本都沒見過。因此,他的具體論斷就難免錯誤。最突出的錯誤是,他竟中了金聖嘆的圈套,以為明朝中葉真有一種70回的《水滸傳》古本。後來,胡適陸續收集到了《水滸傳》的百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百十回本等好多種本子。他便根據這許多不同版本的內容異同,繼續考證,又寫出《水滸傳後考》和《百二十回忠義水滸傳序》,汲取魯迅和其他人的合理意見,糾正自己原來的某些錯誤的和不完善的地方,豐富了他考證《水滸傳》的成果,也更完善了他考證小說的「歷史演進法」。

胡適所用的這種歷史演進法,對於研究那些「由歷史逐漸演變出來」的小說,具有普遍的價值。他後來又運用這種方法,考證《三國志演義》、《西遊記》、《三俠五義》等小說,也獲得成功。經他考證,《三國志演義》也「不是一個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義家的共同作品」,「是從宋以來『說三分』的『話本』變化演進出來的」;⑥《西遊記》也「有了五六百年演化的歷史」,是「起源於民間的傳說和神話」。⑦至於《三俠五義》中李宸妃的故事,則是從最初《宋史?后妃傳》里的五六百字,經過八九百年的逐漸演變,成為一部大書和幾十本的連台戲。胡適據此總結出一個「滾雪球」的理論,他說:

我們看這一個故事在九百年中變遷沿革的歷史,可以得一個很好的教訓。傳說的生長,就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初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作個中心的「母題」(Motif),你添一枝,他添一葉,便像個樣子了。後來經過眾口的傳說,經過平話家的敷演,經過戲曲家的剪裁結構,經過小說家的修飾,這個故事便一天一天的改變面目:內容更豐富了,情節更精細圓滿了,曲折更多了,人物更有生氣了。⑧

胡適把民間傳說及民間通俗文學家,在這些文學名著成書過程中的作用,提到了相當重要的地位,這無疑是很正確並且很深刻的見解。而「滾雪球」的理論,又把他的「歷史演進法」說明得更明確,更完善,更形象化了。這種方法,在我國古典小說的研究方面,真可以說是起到了「打開一條新道路」的作用。

①胡適在口述自傳時說:「從1920年到1933年,在短短的14年之間,我以『序言』、『導論』等不同的方式,為12部傳統小說大致寫了30萬字〔的考證文章〕。」(見《胡適口述自傳》,唐德剛中譯,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年3月版,第194頁)

據筆者收集到的材料,從1917年5月的《再寄陳獨秀答錢玄同》,至1962年2月逝世前四日寫的《紅樓夢問題最後一信》,前後45年間,胡適所作中國傳統小說的考證文章、書信和論文,共有46篇,計45萬餘字,論及小說20餘種。已編成《胡適論中國古典小說》一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在該書的代序中,對胡適的小說考證作了如下評價:

這些文章,論及的作品多達20餘種,搜集了大量的材料,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見解,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尤其重要的是,他把小說的考證和研究當作一項學術研究的主題,提到了與傳統的經學和史學平起平坐的地位。應該說,胡適的小說考證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影響也比較大,為開創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新局面,起了開拓、奠基的作用。

②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見《飲冰室文集》卷十七。(三版注)

③在1920年7月作的《水滸傳考證》里,胡適說:「我的朋友汪原放用新式標點符號把《水滸傳》重新點讀一遍,由上海亞東圖書館排印出版。這是用新標點來翻印舊書的第一次。」(《胡適文存》上海亞東圖書館1926年8月9版,卷三,第81頁)而在1857年口述歷史時,胡適卻又說:《儒林外史》是1919年「以新姿態——標點本——出現」的,(見《胡適口述自傳》第236至237頁)似乎較《水滸傳》新式標點本還早出現一年。他自己顯然前後矛盾。據查,亞東圖書館出版的新式標點本傳統小說,共16種。第一種是《水滸傳》,1920年8月初版;第二種是《儒林外史》,同年11月初版;第三種是《紅樓夢》,1921年5月初版;第四種是《西遊記》,同年12月初版;以下還有《三國演義》、《鏡花緣》、《水滸續集》、《老殘遊記》、《海上花》、《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官場現形記》、《宋人話本八種》、《醒世姻緣傳》及《今古奇觀》、《十二樓》等。前14種「全有胡適之先生的考證傳序或引論」。(亞東圖書館書目廣告中語;該廣告所列書目為前13種,順序同上)

④《胡適口述自傳》,第194頁。

⑤《水滸傳考證》,見《胡適文存》卷三,第90頁。

⑥《三國志演義序》,見《胡適文存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1929年3月6版,卷四,第220、224頁。

⑦《西遊記考證》,見上書第72、105頁。

⑧《三俠五義序》,見《胡適文存三集》,上海亞東圖書館1931年6月3版,卷六,第685~686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