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冊 公孫斬龍 第十九章 封禪之議

對於長安發生的一切,遠在涼州的裴旻自然不知道。

李隆基對於武婕妤的鐘愛,裴旻從接觸中能夠感受得到。但是他想不到為了武婕妤,李隆基會茶不思飯不想的頹廢半年。

他只以為只要過了這陣子,一切都會好的。

其實這種事情歷史上發生過好幾次,第一次是武惠妃也就是現在的武婕妤,因作惡多端,自己嚇死了自己。令得李隆基痛哭流涕道:「落衡一去,朕失一知己」整個人都陷入了傷感崩潰狀態。

高力士、李林甫等人想盡法子也無濟於事,最終兩人一合計覺得心病還須心藥醫,接著就選中了武婕妤兒子的媳婦,也就是壽王李瑁的老婆楊玉環來代替武惠妃,彌補了李隆基的創傷。

接著李隆基滿血復活了……

裴旻倒不是沒有聽過這事情,只是以為誇張了。

歷史上高力士、李林甫走的是投其所好的路子,這一次裴旻卻是因為意外,激發起了李隆基心底深處的抱負。

可謂劍走偏鋒,效果斐然。

在這個抱負沒有得到滿足之前,李隆基毫無疑問是一個可以與秦皇漢武,光武太宗相比的優秀帝王。

「裴帥,長安來信了!」

知道裴旻最近特別留意長安方面的信件,王維很貼心,一有長安的來信,立刻就給裴旻送了上來。

裴旻也一如既往滿懷期待的伸手接過,這一次結果未讓他失望,來信的落款正是公孫幽。

他故弄玄虛的揮了揮手,讓王維忙自己的去,待王維離開辦公廳,迫不及待的將信拆了開來。

見信中內容,裴旻眉宇微皺,手指不住的在案几上敲打著。

思慮了片刻,心底拿定了主意,先去後堂跟裴母、嬌陳打個招呼。

不只是他,裴母、嬌陳也在涼州等著公孫幽的到來,多次詢問她的情況。

裴母也知公孫幽在長安創下了偌大的基業,表示理解,沒有多想,反而認為公孫幽為人有頭有尾,識大體,定是一個賢妻良母,很是滿意。

嬌陳卻敏感的察覺了一些問題,說道:「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情了?妾身對幽姑娘還是有些認識的,她就算真的脫不開身,也不會沒個消息,無故讓郎君擔心。」

裴旻對嬌陳沒有任何的隱瞞,她是知道公孫幽在長安真實力量的。

裴旻笑著輕摟著愛妻的小蠻腰,道:「什麼都瞞不過夫人。」

與嬌陳一樣,只是一眼,裴旻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

公孫幽在信中說了很多話,但除了那些甜蜜的話語,大致意思是她暫時有事,脫不開身。是什麼事情,什麼原因絲毫沒有說明。

這封信要是一個月前收到,裴旻不會有多餘的遲疑,現在收到這個中的許多問題不言而喻了。

裴旻了解公孫幽、公孫曦這對姐妹。

真要有事走不開,要是公孫曦,她或許會忽視一些細節,公孫幽卻不會拖那麼久,以她溫婉的性格,將會在決定了的第一時間寫信道明原因,免得遠在涼州翹首以盼的自己多等。

而今的情況卻是自己用了第二封信才換來公孫幽的回信,這絕不尋常。

公孫幽不會出現這種顯著的錯誤……

是來信給截了?

還是出了很嚴重的事情?

兩個結論,裴旻更加覺得是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公孫幽並不是迂腐之人,要是事情真的到很嚴重的地步,她解決不了,不會選擇一個人死撐,然後輸得一敗塗地。除非事情大到自己這個大唐帝國第一外臣都扛不來的地步,為了自己的前途安危,她才會死咬著不說。

但是李白之事,自己讓孫周一直留意著長安的動向。

長安真要發生天大的變故,孫周那裡不可能沒有半點消息。

相較起來,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從信使手上攔截信件卻要簡單的多。

「應該是信給截下了!」裴旻輕輕的道:「我收到的這封信是第二封,有人不想幽姑娘跟我聯繫,不想將我牽扯進去。只是他們想不到我與幽姑娘是談婚論嫁的關係,是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反而暴露了自己。」

嬌陳沉吟道:「那郎君打算怎麼辦?」

裴旻笑道:「幽姑娘是為夫看上的人,哪裡是易於之輩?她的信中並沒有說明什麼事情,想必有信心自己能夠解決問題。此事就讓她自己解決吧,我們等著善後就是了。」

嬌陳聽出了弦外之音,笑顏如花的道:「看來郎君是有目標了?」

裴旻道:「有個大概,也許此次能了卻一個困惑我許久的問題。只是我身在涼州姑臧,不能親自前往,有些遺憾。」

說著他也不隱瞞道:「就算對她有信心,心底還是忍不住的擔憂。」

嬌陳眼珠子一轉,笑道:「郎君真要想去,倒也不是什麼難事。有妾身在,保管無人察覺。」

裴旻想到嬌陳身懷的易容絕技,頗為心動,想了想堅決的搖了搖頭道:「為夫還是不去湊熱鬧了,她的戰場由她發揮吧……我信她,不會輸的。她們姐妹一旦聯手,即便是你相公,心底也要懼上三分。尋常人想要傷著她們,無異是痴人說夢。」

他是很想去,但不能去。

每個人皆有自己的責任。

裴旻現在身兼河西、隴右兩鎮節度使,手下有十四萬大軍,他必須為他們負責,擔起這個重擔。

若是一遇到情況,就拋下他們,日後在戰場上,如何讓這十四萬兵士為他賣命?

隴右軍上下一心,才是他今時今日常勝不敗的關鍵。

不過他不去,並不意味著什麼也不做,帶著幾分肅然地說道:「我會讓孫周動用我們在長安的所有力量幫著幽姑娘開路……我倒要看看,誰有這個膽子。」

同時也在心底拿定主意,不管幕後的黑手是誰,只要揪出來,定不讓之好過,敢阻撓自己的好事,決不輕饒。

裴旻因為責任並不打算回長安,但長安的諸位宰相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

這日朝會,李隆基對於滿朝文武的態度一如既往的惡劣,沒有一個笑臉。不過自身不在是一副有氣無力了,而是精神十足,認認真真的處理著國家大事。

他本以為今日朝會皆是一些瑣事,卻不想中書令張說直接在朝堂上丟了一計重磅炸彈下來。

轟的他有些頭暈目眩,甚至有些激蕩。

泰山封禪!

張說慷慨激昂的道:「陛下靖多難,尊先朝,天所啟也。承大統,臨萬邦,天所命也。焉可不涉東岱、禪雲亭,報上玄之靈恩,紹高宗之洪烈,則天地之意,宗廟之心,將何以克厭哉!」

「且陛下即位以來,創九廟,禮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兄弟,文五之慈惠也;卑宮室,菲飲食,夏禹之恭儉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堯之文思也;憐黔首,惠蒼生,成湯之深仁也;化玄漠,風太和,軒皇之至理也。」

「至於日月星辰,山河草木,羽毛麟介,窮祥極瑞,蓋以薦至而為嘗,眾多而不錄。正以天平地成,人和歲稔,可以報於神明矣……」

這一大堆屁話,缺乏實實在在的具體內容,但用意極為明顯,將李隆基譽為堯舜禹湯,甚至軒轅黃帝,以表李隆基有泰山封禪的資格。

張說這話音一落,李隆基瞬間就心動了,作為一位帝王,他深知封禪泰山,背後的政治意義是何等的巨大。

能夠封禪泰山是對一個君王最大的肯定。

秦皇漢武光武這些偉大優秀的帝王,一個個都將封禪視為生平大事。

李世民倒是沒有封禪,但是他封禪之心,就如司馬昭的心思一樣。只是他每次動了封禪的念頭,立刻有官員跳出來跟他作對。

李世民作為君王,在納諫這方面,卻可稱之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次次見有人反對,最後乾脆就不封了。

之前吏部尚書裴凗早在朝堂上談論過此事,讚美李隆基「握符提象,出震乘圖。英威邁於百王,至德加於四海。梯航接武,畢盡戎夷之獻;耕鑿終歡,不知堯舜之力。」

但是李隆基深知自己雖有開元盛績,但德未加於百姓,化未覃於四海,不能與堯舜禹湯、軒後周文相提並論,拒絕了封禪的提議。

而今張說又提起此事,相比之前,而今大唐百戰百勝,收復了遼東、河曲失地,令周邊萬邦來賀,經濟文化的發展不言而喻。

開元盛世已經開啟了篇章,李隆基心底也認為卻有封禪的資格了。

這心動歸心動,李隆基還是帶著幾分謙遜的道:「朕初登大寶,夙夜祗懼,唯恐不能勝任,全賴諸位愛卿,方能以保社稷,創今日之盛。撫躬內省,朕又何德何能?」

什麼是謙讓話,文武百官哪有聽不出來的道理。

他這話音一落,源乾曜立馬站出來道:「陛下即位至今,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護黎民於安樂,正因繼往開來,報功於上蒼。陛下若違天意而固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