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龍行天下 第三十九章 烽煙再起

「不可!」諸葛恪大驚失色,脫口說道:「太子,你焉能生此念頭?」

「那我應該怎麼辦?一定要父王下詔剝奪我的太子之位嗎?」孫登的淚水忍不住的從眼角滑落:「我知道他不忍心,雖然他覺得我不是一個理想的後繼之君,但父子之情猶在,他不會做出這種事的。如果我不死,他豈不是左右為難?」

「如果你死了,他豈不是更為難?」諸葛恪半直起身子,幾乎是怒吼道:「大王已經被那個女人迷住了,他現在什麼人的話都聽不進去,只相信那個女人,你如果就這麼死了,遂的不是大王之意,而是那個女人之意,反過來還讓大王背上了逼死太子之名。太子,你不能這麼做!」

孫登仰起頭,看著氣急敗壞的諸葛恪,左右為難:「那……我該怎麼辦?」

諸葛恪喘了幾口粗氣,死死的咬著牙關,雙手握拳,摁在案几上,因為太過用力,關節都露出了白色,他想了好一會,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有氣無力的說道:「如果太子真的只剩下死意,那不如上疏告病,請辭太子之位,以後就在豫章養病,不再涉足朝政,這樣至少還能保住一條命。」他頓了頓,似乎還想說什麼,可是最後還是沒說,只是用憐憫的眼神看了孫登一眼,既有失望,又有惋惜,還有一些不甘心。

「我已經上疏請辭過,可是父王一直沒有同意,我怕……」

「此一時,彼一時,這次一定會同意的。」諸葛恪一揮手,打斷了孫登的話,意興怏怏,再也沒有了和孫登討論的興趣。來之前,他的父親諸葛瑾就說過,孫登肯定會委曲求全,而不會奮起反擊,他到豫章來,只會白跑一趟。他一直不肯相信,畢竟現在大將軍步騭和他的父親丞相諸葛瑾還是支持孫登的,只要孫登不放棄,孫權又找不到他的毛病,孫登的太子之位只是看起來驚險,其實並無太大的懸念。以孫權的智力,他不可能看不出這樣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孫和現在才十三歲,孫權就算有想法,也不會急於讓孫登退位,立孫和為太子。等上幾年,未嘗不可能會有轉機。可是孫登自己沒有了鬥志,那他們再努力也沒有用。

諸葛恪有些後悔了,也許他早就該清楚孫登性格上的軟弱,不應該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孫登是個好人,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他缺乏必要的權變能力,過於相信儒家的倫理信條。

孫登看著象是被抽去了主心骨的諸葛恪,無聲的嘆了一口氣,起身到書房裡寫了一封請辭太子疏,然後交給諸葛恪:「一事不煩二主,這封上疏,還是請元遜代為轉交吧。」

諸葛恪也沒有推辭,既然不能繼續輔佐孫登,那他到這裡來的第二個目的也就是從這件事上立一功,給孫權解決一個麻煩,從而拉近和孫權的關係。只是他本來的目的是希望孫登能堅持下去,現在卻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諸葛恪帶著孫登的上疏回到了建鄴,轉交給了孫權。孫權看著孫登似乎曾被淚水洇過的字跡,也有些黯然,他嘆息了半天,收了起來,卻沒有給任何答覆。

「元遜,越王萬里征戰,兵力不足,現在魏蜀都在積極籌備,就連洛陽都在準備支援,你看我吳國是不是也支援一些?」

諸葛恪心中一喜,臉上卻還是不動聲色:「臣以為不妥。」

孫權面露疑惑之色,但是眼神中卻露出了讚許的神情。

「越王兵出萬里,他依靠的是水師,可是以我吳國與魏蜀征伐多年的經驗來看,僅依靠水師,自保有餘,進取不足。聞說薩珊以騎兵稱雄,要想與這樣的對手爭鋒,唯有效仿衛霍當年以騎制騎的辦法,也就是說,魏國的支援才是重中之重,對於蜀國和我吳國來說,就算再出兩三萬人,用處也不大。更何況,大王已經支持了他三萬人馬,遠遠超過魏蜀,沒有必要再增加了。」

孫權連連點頭,面帶微笑的看著諸葛恪。

諸葛恪舔了舔嘴唇,接著說道:「再說了,魏蜀是在集結兵力,可是他們究竟是要支援越國,還是有別的想法,目前還難以決斷,我們不可不防。越王遠出,國內空虛,我吳國作為越國的同宗之國,有必要在他遭受敵人攻擊的時候予以協助。」

孫權的眼神一閃,眨了眨眼睛,抬起一隻手輕輕的捻著鬍鬚,笑道:「還有人能攻擊越國?」

「不可不防。」諸葛恪卻不笑,反而更加慎重的說道:「越王不在扶南,大事都交給虞翻等人主持,魏越一直相交甚厚,這次魏國近三萬鐵騎要從扶南經過,萬一裡面出了什麼意外,誰能擔保會出現什麼樣的事情?有我吳國在側,就算魏人有什麼想法,他們也要三思而行。」

孫權的臉色一僵,隨即又笑了起來,點頭道:「元遜說的是,元遜說的是,奉先遠出,我這個做叔叔的,是得幫他看著家才是。唉,奉先還是少年得志,太莽撞了些。自己親征萬里不說,還讓太子出去遊歷,一去就消息全無,萬一出點事,那可如何是好。」

諸葛恪的嘴角一挑,很快又恢複了平靜。越國太子孫奉按例出去遊歷,一出了特牧城就失去了蹤跡,據說現在誰也不知道他在哪兒,誰也不知道他是生是死。按諸葛恪的理解,太子出去遊歷,不僅要防備外面的危險,更重要的是要防備內部的危險,要想不露痕迹的除掉太子,在他遊歷的時候出手是個最佳時機。也許是知道了這一點,所以孫奉才會下落不明,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孫奉再隱蔽,也很難保證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保得自己萬全。

總的來說,孫權評價孫紹的舉動非常貼切,但是他知道孫權的話背後隱藏的意思,他只能保持沉默。孫權見他不吭聲,只是點頭表示附和,微微一笑,也沒有再說什麼。

諸葛恪告辭出宮之後,孫權拿著孫登的上疏回到了後宮,王夫人早早的得到了消息,已經急不可耐的在等著。一看到孫登請辭太子的上疏,她剛剛露出笑容,隨即又不高興的撅起了嘴。孫登請辭太子是真是假不說,只要孫登活著,對孫和來說就是一個威脅,孫登在吳國臣民中威望甚高,這些年被貶在豫章燒瓷已經引起了不少流言,現在孫權在,那些臣子還不敢跳出來,可是孫權一死,那孫登振臂一呼,很可能就會響者雲集,立刻朝野變色。

還不到慶功的時候。一想到此,王夫人又堆起了一臉的媚笑,擁著孫權向後走去,一邊走一邊問道:「大王,今天又想吃些什麼?」

……

共和十五年冬,剛剛平靜了幾個月的貴霜和薩珊之間又起爭端,薩珊王阿爾達希爾借口幾個薩珊人在貴霜境內被殺,派使者向貴霜王波調討個公道,雙方一言不合,立刻大打出手。波調似乎早有準備,自從四國聯盟之後,東線防務壓力小了很多,他就把大部分的兵力抽調到西線,也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和軍械,因此當阿爾達希爾氣勢洶洶殺來的時候,貴霜雖然已經大不如前,但還是與阿爾達希爾血戰了數場,沒讓阿爾達希爾佔到什麼大便宜。阿爾達希爾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場摧枯拉朽的戰鬥,卻變成了一場拉鋸戰,薩珊人雖然佔了上風,但要想輕易的取勝卻成了夢想。

阿爾達希爾沉下氣來,下定決心要擊垮貴霜人的鬥志,遲暮的貴霜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居然能恢複了不少戰鬥力,那面對羅馬人,他豈不是更沒有必勝的把握?他耐心的與波調周旋,積聚力量,準備重創貴霜人。

波調也不是笨蛋,他知道自已能打成這樣是佔了先機,長久下去,他肯定不是阿爾達希爾的對手,因此,一得到薩珊人挑釁的消息,他就把使者柯布拉多派到了阿克蘇姆。

「打起來了?」孫紹十分驚訝,似乎非常想不通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你們……不是剛剛簽定聯盟,要和平相處的嗎,怎麼半年還沒到就又開戰了?」

柯布拉多咬牙切齒的說道:「薩珊人就是殘暴的惡狼,不把我們貴霜連骨頭帶肉的吞下去,他怎麼甘心?上次殺害馬鳴尊者,挑撥我們和大王的關係未能得逞,這次他們又借口有薩珊人死在我們貴霜國內,要我家大王交出兇手,並且賠償他們一筆財,他以為我們不知道他的心思,無非是想藉機生事罷了。我家大王早有準備,所以才擋住了他們的攻擊。不過,要想戰勝他們,我們還需要大王的幫助。」

「馬鳴尊者是死在薩珊人的手上?」孫紹驚駭的站了起來,在得到柯布拉多肯定的答覆後,他立刻怒容滿面,大罵薩珊人無恥。柯布拉多連忙相勸,感激的說道:「虧得大王當時明理,主動讓步,沒有讓他們的詭計得逞,要不然的話,我們互相打了起來,現在薩珊人從背後殺出來,我們貴霜可就要亡國亡種了。」

「我們是朋友,理當互相支持。」孫紹一揮手,慷慨的說道:「既然薩珊人賊心不死,那我們也不能客氣了他。」他一手背在身後,一手撫著鬍鬚,來回走了兩步,突然在柯布拉多面前站定:「你們究竟能支持多久?」

柯布拉多猶豫了一下,伸出一根指頭:「以我們目前的國力儲備,最多支撐一年,一年之後,賦稅可能就供應不上了。」

「那好,我們就想個辦法,讓他疲於應付,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