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龍行天下 第九章 他們是狼

諸葛亮邁著一成不變的步子,進了相府,徑直進了書房坐下,攤開案頭還沒處理完的公務,頭也不抬,左手挽著袖子,右手習慣的接過書佐遞過來的硃筆,懸肘欲書,卻停住了,莫名的嘆了一口氣,掩飾得極好的眼神中也出現了一抹一閃即沒的失落。

「丞相?」進來回報公務的東曹掾蔣琬出現在門口,一看到諸葛亮的樣子,不由得愣了一下,諸葛亮給人的印象一直精神抖擻,好象從來不知道累似的,而現在他雖然坐得還是很端正,但隱隱的卻露出一絲無力。

「是公琰啊。」諸葛亮一驚,從出神中驚醒過來,然後對蔣琬點了點頭,招呼他坐下,然後對書佐說道:「去泡壺茶來。」想了想,又說道:「去找夫人拿夷洲茶。」

「喏。」書佐應了一聲,轉身去了。蔣琬有些狐疑的坐下,他知道諸葛亮平時辦公的時候很少喝茶,因為喝茶有利尿的功能,諸葛亮認為這是耽誤時間,而今天他反常的要請蔣琬喝茶,而是非要書佐到後院去找夫人拿茶葉,實在有些反常。

一想到諸葛亮進宮的事情,蔣琬忽然有些擔心:「丞相,大王的身體怎麼樣?」

「不太好。」諸葛亮搖了搖頭,面色沉重:「看那樣子,能撐到太子和大將軍回來就不錯了。」他頓了頓,抬頭看了一眼門外,蔣琬會意,連忙說道:「各曹都在各自屋裡忙著呢。」

諸葛亮放了心,迅速的用簡短的語言把剛才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後看著蔣琬,嘴角有些無奈。

蔣琬眉心微鎖,想了一會,道:「大王此舉深謀遠慮,並無不妥啊。丞相為何擔憂。」

諸葛亮有些詫異,掃了一眼蔣琬,遲疑了片刻,剛想說話,卻聽得門外響起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緊接著身材高大,長面短須的馬謖出現在門口,一看到諸葛亮和蔣琬的兩雙眼睛,馬謖便笑了:「公琰也在啊。」

蔣琬一直緊閉著的嘴唇這才鬆了開來,轉過頭看了一眼諸葛亮,笑道:「丞相,看來幼常總是來得很巧,丞相剛要請我們喝茶,這茶還沒泡上呢,他就聞香而至了。」

「丞相請我們喝茶?」馬謖有些意外的看看諸葛亮,轉身退了出去,到門口關照了幾句,這才匆匆的走了回來,脫了鞋,跪坐在諸葛亮的對面,向前傾著身子,關切的問道:「丞相,是不是大王撐不住了?」

「胡說。」諸葛亮沉下了臉,眼神中卻沒有怒意,相反露出一絲讚許的意思。他把剛才對蔣琬說的話又簡要的說了一遍,馬謂靜靜的聽了,眼中露出不屑之色:「李嚴是什麼東西,他怎麼能代表我荊襄人士?怎麼說,也得是丞相才對啊。」

「幼常,不要胡說,正方為人機警,又識時務,用兵也頗有謀略,大將軍、中軍將軍年高,他正當壯年,正是合適的後備力量。」

「合適?」馬謖冷笑一聲:「他是打過幾仗,不過那都是對付羌人,能算得了什麼?充其量只是一個偏將罷了,如果要說總管全局,運籌帷幄,他哪及得上丞相分毫?我看大王是病糊塗了。」

「幼常,不可胡言亂語!」諸葛亮這次是真的不高興了,臉色變得非常嚴厲:「你還年輕,大王暫時不用你,是希望你能變得更沉穩一點。你怎麼一點教訓也不吸引,還是這麼狷狂?居然敢詆毀大王,虧得是只有公琰在,要是被別人聽了去,不僅你要下獄,就是公琰和我也要被牽連。」

馬謖尷尬的笑了一聲,嚅嚅的應了。馬家是襄陽大族,他們兄弟和諸葛亮關係都不錯,諸葛亮入了劉備的左將軍幕府,他們也跟著一起離開襄陽,後來又一起入川。劉備對他的兄長馬良很看重,但是對他卻非常看不上,諸葛亮多次在劉備面前推薦他,劉備卻說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這讓一向自負的馬謖非常不高興。不過,他也就是在諸葛亮這樣知心的人面前才發幾句牢騷,在別人面前,他是從來不露半個字的。

「丞相教訓得是。」馬謖告了個罪,又轉向蔣琬道:「還請公琰擔待。」

蔣琬笑著撫了撫鬍鬚,點點頭:「幼常,你計謀過人,看看怎麼化解才好?」

「講武堂什麼的,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馬謖不以為然的說道:「那樣的地方,充其量只能培養一些校尉、軍侯之類的,要想培養出名將,那還要看各人的資質。以前沒有類似的學堂,那麼多名將哪兒來的?一是戰場上錘練出來的,一是天生對用兵有天賦,雖然未曾上過戰場,卻對兵法別有心得。」馬謖一口氣說道:「俗話說得好,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矣。越國能有什麼名將?他們四個將軍之中,兩個是海盜,一個是長江水賊,還有一個是東冶船廠的船監,平時對付的也是一些小海盜之類,這樣的人能教出什麼名將來?」

諸葛亮笑了:「以幼常的眼光來看,大概講武堂只是一個兵學啟蒙的地方吧?」

「丞相此言得當。」馬謖毫不謙虛的說道:「既然大王要通過講武堂來培養用兵的人才,為以後掌握兵權伏筆,丞相何不派幾個人參與其中,到時候看看究竟是誰才是最合適的人將才。如果丞相以為不妥,那也簡單,謖願以遊歷士子的身子自行去講武堂,到時候和大王安排的人選一較高下。」

諸葛亮眼神一亮,緩緩點頭。劉備看不中馬謖,馬謖近四十歲了,現在還是一個白身,就算是劉備辭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張飛、趙雲等人在,他也不可能在掌兵的機會,馬謖自然也不會有上戰場的可能,與其如此,不如讓他以私人身份去扶南遊歷,如果他在越國闖出了名堂,以後再用他也就名正言順了。

「幼常,出去看看也好。」諸葛亮淡淡的笑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

……

七月,夏侯榮等人到達漁陽,曹彰聽說幾個弟弟和從子一起來了,不敢怠慢,讓部曲督赤昭帶著一千鐵騎迎出五十里。一看到那一千身披玄甲,手持長戟,左挎長刀,右負強弓的精騎,夏侯榮吃了一驚。在賓士的馬上很難坐穩,而單手使用長戟難度很大,所以一般騎士都使用環首刀作為武器,只有騎術高超,或者膂力超強的勇士才能在馬上使用長戟這樣的長兵,魏國最精銳的騎兵就是虎豹騎,可是虎豹騎中也挑出不出一千人全持長兵的。

夏侯榮想起孫紹的話,他留神打量了一下那一千騎兵,這才發現這些騎兵的馬背上是高高的馬鞍,腳下全踩著鐵鐙,這樣的馬鞍和鐵鐙夏侯榮在扶南看過,孫紹的馬上就有,只是夏侯榮沒有試過,現在看來,這些就是孫紹所說的利器之一。

「這些都是越國支持的?」夏侯榮微笑著對郝昭說道。

郝昭連忙行禮:「正是,這些長戟、環首刀,都是越國的上等兵器,越國人提供了一萬騎的裝備,弓是我們自製的,但是越國支持了五十萬支會稽箭竹製成的箭,這些馬鐙也是越國給的樣式,我們自己打造的,總共打造了三萬多副,現在還在趕製,等到月底,大概可以準備五萬副。」

「月底就要出兵了?」夏侯榮搖搖頭:「這可不是最佳的出兵時機啊。」

郝昭笑笑:「車騎將軍是這麼安排的,具體原因,將軍定然有所考慮吧。」

夏侯榮笑笑,他著意打量了一下郝昭,他知道,如果這次曹彰功成,那這個郝昭以後一個將軍是跑不掉的了。

在一千鐵騎的護衛下,夏侯榮等人來到了漁陽城外的軍營。城外熱鬧非凡,在軍營和漁陽城之間,來來往往的全是人,不少人操著南方口音,臉上堆著職業性的笑容,夏侯榮大致認出來了,這些都是越國的商人,他留神注意了一下,發現這些商人不管是向軍營走的,還是向城裡走的,車上都裝得滿滿的。他更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這些商人的車輪與眾不同,上面好象包著一層黑色的東西,走起來也比普通的車平穩得多,遇到坑坑窪窪的時候,顛箥的幅度要小得多。

「這是什麼?」夏侯榮叫住一個越國商人,指著車輪問道。

「車輪啊。」越國商人很坦然的回答道。

「那你們這個車輪為什麼和其他的不一樣?」

那商人聳了聳肩:「他們捨不得花錢,只願意用那種舊式車輪。這是我越國新出的產品,有了這個,車輪的磨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使用壽命比以前長了近十倍,而價錢只有普通車輪的三倍。」

「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夏侯榮追問道。

那商人警惕的看了一眼夏侯榮,臉上又露出和善的笑容:「這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買來用,不去打聽那些不該打聽的。大人如果想買的話,可以到漁陽城裡去問問,城裡有一家扶南車行,專門賣這種車輪,想來他們應該知道是哪兒來的吧。」說完,他客氣的拱了拱手,趕著車走了。

夏侯榮回頭看了一眼郝昭。郝昭笑了:「他說得不差,用了這種車輪之後,不僅平穩多了,而且耐用。不過價錢也貴,將軍定購了一萬五千副車輪,好說歹說,越國才把價錢降了一點下來。」

「為什麼不直接向越王要一點?」夏侯榮笑了。

「要過,沒要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