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盜帝國 第一百章 比丘尼

「胡鬧!」孫紹一回到特牧城,就被虞翻劈頭蓋臉的責備了一頓。對張承提出的增加人口方案,虞翻認為狗屁不通,搞得孫紹都有些下不了台。這雖然是張承寫的,但是他當時也表示了同意,虞翻說張承狗屁不通,那等於在說他。

「丞相不要急,慢慢說。」孫紹招呼虞翻坐下。

「大王是要增加扶南的人口,首先是要增加漢人的人口,對不對?」

孫紹點點頭:「是啊。」

虞翻立刻追問道:「那現在如果限制娶妻娶妾,那就是盡量做到男女平等,那請問大王,這樣配成對的夫婦,是扶南人多,還是漢人多?」

孫紹翻了翻眼睛,立刻明白了,這個方案看似合理,實際是還是對扶南人有利,因為扶南人的基數大,如果搞平均主義,那扶南人就算是比例小一點,但絕對數還是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扶南人的增長數量還是高於漢人。

「那丞相有什麼辦法?」孫紹雖然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還是很謙虛的問道,虞翻既然這麼說,那他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臣的方案正相反,鼓勵納妾,但是限定一定財產或爵位的人才可以納妾,以及不同的納妾數量。」虞翻道,他見孫紹臉上有些不明白的疑問,又接著解釋道:「現在泰州和海州,包括越郡、夷郡在內,有錢和有爵位的人是什麼人?幾乎都是我們漢人,經商的有錢,從軍的有爵位,又有錢又有爵位的人也不在少數,要論實力,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既然大王要儘快的增加漢人的人口,為什麼還要限制他們納妾生子?正相反,應該大力鼓勵他們才對,只要他們娶得起,能生多少生多少,一個人生他十七八個兒子,用不了幾年,漢人的比例就會大大增加。」

「可是,這樣一來,哪來這麼多婦人?」

「漢人婦女不足,正好可以吸引扶南土著婦女啊,把那些漂亮的、身體好的都吸引來給我們漢人做妾,漢人有錢,地位又高,還愁找不到女人?那些娶了妾的人要養活妻妾兒女,有了壓力,才會想到更努力的工作,賺取更多的錢,掙更多的軍功,大王有所行動,他們才會更賣命。至於那些扶南土著,他們娶不起妻,豈不正好?」

孫紹啞口無言,不得不說,虞翻這個主意雖然聽起來很刺耳,但是卻真的很實用,比他原本打算的那個實用多了。其實細一想,後世不就是這樣嗎,雖然實行了法律意義上的一夫一妻,但是有錢的有權的哪個不是二奶、三奶以至N奶的,他們霸佔了最多的女人,進一步的擠壓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間,和諧社會比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還要腐朽墮落。孫紹沒想到的是,自己現在居然成了這個腐朽墮落的一員。

「大王可知道,從高祖血脈傳下來的劉家子弟的有多少人?」虞翻笑道。

孫紹搖搖頭:「一定很多吧?」

「非常多。」虞翻冷笑一聲,「不算劉備那樣譜系都說不清的劉姓子弟,在籍的也在十萬以上。」

漢代的皇室有譜系,只要是高祖皇帝傳下來的子孫,不管還有沒有爵位,哪怕是平民,只要生了孩子,都要到官府登記,這些人口由宗正直接管理,大部分人雖然已經享受不到皇家的好處,只不過戶口登記與普通百姓有所區別而已。那些時代久遠的,大概自己都忘了是哪一代子孫,但是只要去查,通常都能查到譜系,當然了,戰亂期間這些譜系可能會損失,那就真的說不清了。

劉備是正宗的高祖子孫,這不假,可是他家因為年代久遠,早就說不清自己的譜系,而漢家的譜系又在董卓遷都的時候燒得七七八八,根本找不到相關的檔案,所以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別人卻不相信,因為皇家已經沒有檔案可查,就這個皇叔也有別的說法,有人說,按照劉備自已說的承繼譜系,他根本不是皇叔,而是皇侄,輩份比當今天子劉協還要低一輩。

當然了,這也是劉備不學無術的一種表現。

「十萬?」孫紹倒吸一口涼氣。

「沒什麼,其實到哀平之際,劉家子弟就已經超過十萬了,後來西京之亂,被殺了很多,這些人大多數是光武皇帝傳下來的,如果大漢四百年沒有那一場大亂,只怕劉家子弟已經超過五十萬。」

孫紹為之咂舌。從漢高祖劉邦到哀之際,實際不過二百多年,也就是十幾代人,居然由十來個人變成幾十萬,這增長速度真夠嚇人的。從這個角度一看,那虞翻的辦法才是真正的好辦法。

「丞相言之有理。」孫紹心悅誠服的說道,想了想,又說道:「可是這樣一來,扶南的人口必然增長很慢,種地的人少了,而消耗糧食的人卻越來越多,糧食的供應豈不是會出現問題?」

虞翻一揮手:「此一時,彼一時,到了那個時候,再調整便是了,哪有一個制度可以包用百年的?」

孫紹恍然大悟,不得不承認,他有些思維僵化了,而虞翻這個易學大家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思路上要比他靈活得多。

「那行,丞相你擬一個方案,看看怎麼實施才好。」孫紹很高興的說道。

「大王,這個事首先便涉及到授爵。」虞翻從懷裡掏出一份奏疏遞到孫紹面前,接著說道:「目前有爵位的大多集中在軍中,除此之外有爵位的人很少,商人們雖然很富有,但是他們幾乎都沒有爵位,而官員之中大多也是低爵。臣以為,整頓爵制首當其衝,而且還要規定好爵位的繼承製度,臣建議,納妾可以不論種族,但是妻必須是漢人,而且在繼承爵位的時候,漢女生子要排在前面,以保證我漢人血統的延續性……」

虞翻一口氣說了好幾條,都是關鍵要害的地方,孫紹一一聽了,答應虞翻細看了之後再和大家討論,虞翻滿意的退了出去,有些趾高氣揚的走了。

孫紹將奏疏好好的看了幾遍,又沉思了很久,覺得虞翻這次做的準備很細,幾乎要考慮的地方他都考慮到了。不過他後來又笑了起來,虞翻的方案很細,可是裡面還是夾帶了私貨的。越國有爵位的人大多在軍中,崔謙是第一個因軍功封侯的,上次大封群臣,千戶侯以上有八成是軍功封侯,而文職官員中封侯的比例很少。按照漢朝的舊制,通常做了三公九卿的人都要封侯,特別是丞相,不管以前有沒有功勞,只要做了丞相,必然封侯,這個慣例從漢武帝時公孫弘為相就傳了下來,而現在虞翻雖然貴為丞相,但是他的爵位卻還是很久以前的。

好在現在土地有的是,也該平衡一下了,只是繼承權的問題確實要制度好了,否則造就了一批寄生蟲那可就事與願違了。貴族要有貴族的樣子,不是誰有錢誰就能做貴族。

孫紹看完了奏疏,沒有立刻做決定,他現在喜歡冷處理,特別是關係到大局的事情,他喜歡放一段時間,多思考思考,以免倉促之間做出錯誤的決定。

孫紹站起身來,吩咐關索收拾好書案,然後和關興一起向後宮走去。快要走到關鳳住的椒房殿時,關興提醒道:「王后可能不在殿里。」

「她去哪兒了?」

「這些天好象一直在長樂宮。」關興笑道:「諸葛夫人到了特牧城之後,王后非常喜歡她們母女,這些天把她們安排在宮裡住著。太子多了一個玩伴,一下課就往長樂宮跑,太后便乾脆讓人把學堂搬到長樂宮去了,讓張長史的女兒也一起讀書,做太子做個伴讀。」

孫紹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有給張承的妻女安排住處,就把張承安排到海州去了。他一拍腦袋,轉身向長樂宮走去。一進門,他就看到關奉和張承的女兒張瑜兩個頭頂頭,撅著屁股蹲在那裡玩泥,四隻小手上全是泥巴,連臉上都是泥點子。看到孫紹進來,孫奉連忙站起身來,規規矩矩的施禮道:「兒臣見過父王。」神色很恭敬,可是他那一身泥點子,看起來卻沒有一點恭敬的意思。

小張瑜看到孫紹,有些緊張的躲到孫奉身後,露出半張小臉,怯生生的瞅著孫紹。孫奉一把將她拉過來,扯著嗓子大笑道:「你怎麼這麼膽小,看到我父王也不知道行禮?」

小張瑜這才想起來,撩起裙子就跪,一下子跪在泥水裡,原本就有些髒的裙擺一下子全是泥。看著小丫頭委屈得要哭的樣子,孫紹忍不住哈哈大笑,上前捏了一把她粉嫩的臉蛋道:「別哭,待會兒讓王后給你多做幾件漂亮的裙子補償你。」

「大王……」一陣鶯聲燕語從殿中傳來,以關鳳為首的幾個女人紛紛趕出來相迎。孫紹看著張承的夫人諸葛氏笑道:「你女兒很不錯,我非常喜歡,怎麼樣,我們結個親家吧?」

諸葛氏吃了一驚,不禁大喜,連忙笑著應道:「這可怎麼高攀得上?」

「呵呵呵……」關鳳笑了:「張公是大王的老師,長史和大王便是兄弟一般,有什麼高攀不起的。只是奉兒頑劣,怕是配不上瑜兒這麼乖巧的孩子。」

「王后言重了,王后言重了。」諸葛氏受寵若驚,忙不迭的致謝。

孫紹眼睛一掃,看到了跟在後面的周玉。周玉是孫奉的啟蒙老師,現在還在做孫奉的先生,每天都要來宮裡授課,現在學堂搬到長樂宮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